专栏名称: 袋鼠深度精选
嗨,这里是袋鼠深度精选。袋鼠神奇的口袋里一定有你想要的。 我们将用不同的视角和深度与你共同搭建互联网思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明星造型团队THEICON急招造型师等岗! ·  2 天前  
中产先生  ·  最近大家都在问 ·  昨天  
视觉志  ·  七言 | 看七言的人,也在看你 ·  2 天前  
舰大官人  ·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袋鼠深度精选

我就是张桂梅

袋鼠深度精选  · 公众号  ·  · 2020-11-01 23:00

正文

作者 | 何加盐

来源 | 何加盐(ID:ihejiayan)


黄付燕从来都没有想过,她最敬爱的老师,居然会这样对待自己。
那一天,她专程带着老公,抱着孩子,来到对自己有重生之恩的母校,想捐助3000元回报一下。
此前,黄付燕已经两次捐款。第一次是自己还在上大学时,和男友回来看望老师。老师说你还没有工作,我不能接受你的捐款。第二次是她工作后,把第一个月工资的一半捐给了学校,老师高兴地收下了。
而这一次,老师居然和她说:你给我滚出去,我不要你的钱。
老师让她滚的原因是:当初你家庭那么困难,我们好不容易把你供出来上了大学。现在你居然在家当全职太太?
黄付燕和老公带着孩子走出校门,她难过得哭了起来。
骂哭黄付燕的这位老师,名叫张桂梅。有人说她是活菩萨,有人说她是中国特蕾莎,但也有人说她“又老又丑”、“厌男症”、“老妖婆”。
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是谁,有着怎样的过往,就无法准确评价一个人。
今天,我们讲一讲张桂梅的故事。听完后,相信你会有一个自己的评价。
图:张桂梅
01

1957年,黑龙江牡丹江市铁岭公社某生产队长老张家,生下了第五个孩子,取名张桂梅。
老张是满族人,原籍辽宁岫岩,曾经当过兵,在部队里养马,后来落户到牡丹江铁岭公社,当了生产队的主事人,在村里有一定的威信。
生张桂梅的时候,老张夫妇年纪已经很大了,老婆已经48岁,他俩的大女儿都已经27岁,大儿子已经24岁。
老张脾气暴躁,老婆又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张桂梅是被哥哥姐姐带大的。她和哥哥的感情特别好,小时候外出不愿意走路时,总是哥哥抱着、背着。
被哥哥姐姐宠着的张桂梅,无忧无虑地上到了初中。
1975年,张桂梅初中毕业,母亲已经过世。三姐响应“奔赴祖国边疆、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从黑龙江不远万里,跑到云南省中甸县(现在的香格里拉市)支边。张桂梅也满腔豪情地跟着姐姐过来了。
18岁的张桂梅,进入了中甸县林业局工作,先是在林场团支部工作,后来又调到局机关工作,先后任文书、团支部书记和妇女主任。
1983年,由于林业局职工子弟学校教师奇缺,张桂梅到该校当了老师,从此走上教育道路。
在此期间,她遇到了自己一生至爱的丈夫。丈夫是大理水电十四局的高中老师,俩人是相亲认识的,但一见就互相认可,就结了婚。
后来,两人还互相鼓励。丈夫考了研究生,张桂梅也考了大学,进入丽江教育学院(现丽江师专)中文系学习。
1990年,张桂梅大学毕业,跟随丈夫到大理市喜洲一中工作。丈夫当了校长,张桂梅是普通老师。
此时的张桂梅,过着幸福无比的生活。虽然说此前她住在姐姐家,也过得很好,但是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而和丈夫结婚后,她终于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
丈夫除了当校长之外,还会修收音机,也在外面兼一些课,对小两口来说,生活非常宽裕。张桂梅很会享受生活,她爱漂亮,爱玩儿,会给自己涂很红很红的口红,穿上紫色皮鞋、蓝色裤子、红衣服,每天乐呵呵地唱着歌,舞厅进舞厅出。同事们都羡慕地说:“这30多岁的人怎么像小孩儿。”
没事的时候,张桂梅喜欢到大理繁华的三月街去逛街,看好的东西就买,从来不会舍不得;他们会经常到全国各地去旅游,有时丈夫校务工作忙,走不开,她就自己一个人去。有一回,她请假跑到成都玩,为了清静,出手阔绰地包下了一整家招待所。
张桂梅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02
快乐的日子过了5年多。到1995年底,张桂梅的丈夫突然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查,胃癌晚期。
从此,世界对张桂梅露出了狰狞的模样。
她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把房子卖掉,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全部变卖,总共筹集了20多万元。
那年头的20多万,不是小数。但是对于一个胃癌晚期的人来说,这笔钱并不能维持多久。而张桂梅对丈夫爱入骨髓,她希望尽一切可能挽救丈夫的生命,不管多贵的治疗方案都愿意尝试,7千多一天的进口药,从来不停,20多万元,半年多就见底了。
丈夫说:算了,别治了。
张桂梅看到丈夫的眼睛总是从高处往楼下瞟,又害怕又心痛。她说:
没关系,我有工资嘛,怕什么呢?我们能活一天算一天,就等于你陪我一天呗。如果是出了一个奇迹,我们好了,你不需要上班,在家给我做饭,我去上班去就可以了嘛。
丈夫说:好。
可惜的是,美好的心愿、刻骨的爱情,都没能敌过凶残的病魔。丈夫的癌细胞逐渐扩散到肺部,继而到全身,治疗的过程极其痛苦。
张桂梅又找亲属和单位借钱,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无底洞,都婉言拒绝了。
后来所有钱全都花光了,只能拿掉氧气罩,拔掉管子,准备出院。但是由于病得已经实在太重,氧气刚拔掉没多久,丈夫就走了。
丈夫走的那一天,张桂梅无比难过。她心想:都怪我,我这个妻子太无能了。
她先是坐在医院大厅的椅子上放声痛哭,然后想着,丈夫没了,我也不活了,就恍恍惚惚地走到大街上,准备撞车自杀。
一辆汽车疾驰而来,张桂梅一动不动地站在马路中间,闭上眼睛,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
但是司机的驾驶技术十分高超,刺耳的刹车声和急速转向的声音过后,车和张桂梅擦身而过,蹭到了衣服,但是没有伤到人。
吓傻了的司机对张桂梅吼道:你要死可以选择别的方式,不能这么坑我啊,我上有老下有小啊!
司机的话喊醒了张桂梅。她心想:是啊,我为什么要去坑别人啊?
于是就走回了医院,请求太平间的人把丈夫从冷柜里搬出来,抱着尸身痛哭一场,然后依依不舍地火化了。
此后,张桂梅几乎变成一具行尸走肉。她也回学校教课,但是已经完全没有了生活的心思。高兴了还吃点饭,不高兴了也管不着了,就那么饿着。晚上睡觉,经常睡着睡着就醒,因为又梦见了丈夫。
有一天,她批改学生作文,看到一位写道:我们再也看不到张老师美丽的笑容了,她每天都是哭兮兮的样子,我们看了都喘不过气来。
张桂梅心中一痛。她心想,不行,我不能这样子影响别人。我需要换一种生活。
于是,她向上级提出申请,离开了大理,去到了丽江市华坪县,当了华坪中心学校的一名老师。


1996年,39岁的张桂梅孑然一身地来到华坪。随身带的,除了自己的衣物,还有丈夫最常穿的几件衣服。

03

华坪位于八百里凉山的西南深山之中,地瘠民穷。即便到现在,那里仍然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更别说24年前。
在那里,张桂梅接触了很多贫困学生,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很多孩子上着上着就辍学了。
张桂梅这时已经完全忘了以前潇洒的日子是怎样的了。她把自己有限的工资拿出来,自己吃最差的饭菜、穿最差的衣服,省下来的全部用于学生。碰到有孩子辍学,她一家一家跑到学生家里去说服,把孩子拉回学校,自己帮孩子承担学费。
当看到一些孩子在寒冷的冬天冻得瑟瑟发抖时,她把自己的衣服都送给了孩子们,包括她留下了作为纪念的丈夫从前穿过的毛衣和棉马甲。她跟孩子说:这是我丈夫穿过的旧衣服,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送给你。你要吗?孩子说要,她就把丈夫留下的最后的衣物,全都给了孩子们。
有人问:为什么都送给别人呢?不给自己留一点念想吗?
张桂梅回答:我要顾活人呐。
1997年4月,张桂梅感觉自己消瘦得厉害,肚子经常很痛,而且越鼓越大,到医院一查,原来得了严重的子宫肌瘤。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已经在她的肚子里长到5个月的胎儿那么大。
医生建议马上动手术,不然后果会十分严重。张桂梅想,孩子们马上就要中考了,如果现在换老师,可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便强忍着没有去。
等到7月份,孩子们考试完,她才借了几千块钱,到昆明把手术给做了。
医生说:不知道你是怎么忍过来的,肿瘤把内脏挤压得已经移位了,肠子都和腹后壁黏连到了一起……
手术后,医生建议她要好好休息,至少要调养半年。但张桂梅只休息了20多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被调入新设立的华坪民族中学,担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文科教研组长、校妇女主任等多个职务。
由于身体虚弱、长期劳累,又没有遵医嘱好好调养,张桂梅的病情很快复发。

这一次,她的心里起了“干脆别治了,病死算了”的念头。
一方面,丈夫已经去世,她本来也没有太多可留恋的。另一方面,看病需要花很多钱,她的积蓄早已因给丈夫看病而花光,现在微薄的工资,也还要想着照顾贫困的孩子们,根本就不够治病用的。要找单位开口,她开不了这个口。
在这样的拖延之下,张桂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有天上课时,实在撑不住,在讲台上直接晕倒了。等醒来时,她发现学生和同事已经把自己送到了医院。
孩子们说:老师,你不能走,你要看着我们考大学,看着我们研究生毕业,我们会来管你的。
张桂梅看着学生们殷切的眼神,站起来拔掉针头,说:孩子们,走,我们接着上课。
学生们坚决要求张老师加强休息。以前,每天晚上是张桂梅看到孩子们睡着之后才去休息,现在,孩子们要看着张老师睡觉之后,才去继续学习,然后睡觉。
同事们也纷纷表示了关切。有一回,张桂梅去水房打水,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拉着她说:张老师,你一定要好好治病,钱不用担心,有我们呢。
张桂梅的眼泪哗地掉下来。
此时,她的事迹也逐渐传开来,从县城到最偏远的山村,人们都知道民族中学有一个张桂梅,自己吃最差的、穿最差的,把工资都分给学生,把衣服都分给学生,自己得了病不治,把钱都省下来给学生。
很多人都主动给她捐款。在一次县政协对民中的考察中,校领导介绍了张桂梅的事迹,在场的政协委员都被感动落泪,向张桂梅三鞠躬致敬,并当场捐款六千多元。
另一次全县妇女代表大会上,她的故事也引起了台下哭声一片,有位代表把自己身上剩的最后10块钱车费都捐了,自己走了6个小时山路回家。后来张桂梅到山里去找这个人,想把钱还给她。但是所有人都不承认。
张桂梅内心的火,又被热情的华坪人民给点燃了。她心想:我又不是什么人物,人家凭什么捐钱给我,对我这么好呀。我得活下来,就用余生为这个地方做点事吧。
张桂梅再次做了手术,活了下来。她认为是华坪人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这是她欠这块土地上父老乡亲的情。她也将用自己的生命去偿还。

04

张桂梅把自己活成了华坪县的传奇。她教的课、带的班,成绩总是最好。对待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她完全像母亲一样,倾注了完全的爱。
有一个美国慈善组织“妈妈联谊会”想捐资在华坪与政府共建一所孤儿院,由于听说过张桂梅的事迹,指名要她担任院长。于是,2001年3月,张桂梅成为了华坪儿童之家的家长。“儿童之家”这个名字也是她起的,没有用“福利院”等常见的名称,因为她不想让孩子出去后受别人歧视。
这种发自内心的体贴,在张桂梅身上处处有体现。后来她创办女校时,从来不说“贫困女生”,而只说是“大山里的女孩子”。她认为,贫困是一种隐私,不应该作为标签贴在人身上。
当了儿童之家的家长后,这个从来没有当过妈妈的女人,一下子拥有了36个孩子。
这些孩子大的12岁,小的两岁,都是被遗弃的孤儿。有的已经在流浪中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有的因为被爸妈遗弃而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有的身体有各种残疾。
孩子们又是打架,又是哭闹,小一点的孩子随地大小便,把脏污弄得裤子上、被子上、墙上到处都是……一个毫无育儿经验的人,要照顾一个这样的孩子,都难上加难,何况是三十多个。
就这样,张桂梅每天从学校上课回来,就要忙着哄孩子,督促大的学习,带着小的睡觉,半夜送生病的孩子去医院,有时还要到处去寻找乱跑的顽皮娃,向前来投诉孩子们调皮捣蛋的邻居们道歉等等。
有一次中秋节,几个孩子看到别人吃月饼,就想尝一尝月饼是什么味道。但是张桂梅学校的事太忙,忽略了这件事。孩子们就想鬼点子,拆了法院的铁栅栏去废品站,换了点钱买月饼。
等法院的人找上门来,张桂梅才知道事情。给法院的人道过歉之后,她过来问孩子们事情真相,孩子们都不肯说,气得她举起手要打孩子,可终究还是没有打下手去。
她跟孩子们说:是我疏忽了,对不起大家。以后你们想要吃什么,就和我说,我去给你们买。
这些曾经没有人要、受尽伤害的孩子,在张桂梅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后来很多考上了大学,组织了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05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样的功绩,应该可以称得上伟大了吧?
但是对于张桂梅而言,她的伟大,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倾尽全力去爱这些孩子的同时,张桂梅了解到的这些孩子背后的故事,让她心里无比沉重。
有一位山里的妇女,在田里干活。一个路人来问路,可能她没听见,路人就拉了一下她的衣服。结果,这位妇女认为,我被陌生男人摸了,太丢人了。回到家就上吊自杀了。她老公也想,我老婆被陌生男人摸了,我真丢人现眼,也跟着自杀了。
于是,两个孩子就成了孤儿。
另一位妇女,很幸运地和丈夫非常恩爱,但是却摊上了一个愚昧的婆婆。她生二胎的时候,在家里土法接生,遇到难产。在痛苦之中,她请求婆婆把丈夫叫来,想和他最后说几句话。婆婆说:女人生孩子男人不能进来,不然男人会倒霉。硬是不肯去叫自己的儿子来。结果,这位可怜的妇女在极度痛苦和遗憾中死去,至死都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一面。
这位丈夫,也因为没能在妻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陪伴在旁,每天痛苦不堪,只能用烧酒来麻痹自己,结果在耕田时,倒在水田淹死。留下的孩子就成为孤儿。
在大山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让张桂梅的内心无比刺痛。
张桂梅想: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
她认为,这些惨剧的发生,归根到底是因为愚昧。

如果那位干农活的妇女不是那么愚昧,她就不会认为被别人拉一下衣服,是一种需要用死去洗刷的耻辱;如果那位生孩子的妇女不是那么愚昧,就不会在家里用土法接生,导致一尸两命的悲剧;如果那位婆婆不是那么愚昧,就不会坚决阻止儿子和儿媳见最后一面,留下相爱的两人至死不能见面的遗憾,让自己的儿子悲伤而死。
她觉得,一个母亲的愚昧,会导致整个家庭的愚昧。一个女性如果读了书,有了文化,拯救的是整个家庭的未来。我如果能救一个女性,就等于救了三代人。
从此,张桂梅心里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我要在这大山里办一所全免费的女校,让那些因贫困和愚昧而辍学的女孩子都能够上高中,上大学!我要把大山里女孩子的贫困和愚昧,从我这里阻断!

06

办一所高中,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购置校舍、盖教学楼、建实验室……对于张桂梅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凭她个人的能力,根本是不可能办到的。
她向政府部门提出了请求。但是华坪是一个贫困县,没有多余的财政力量来支持新建一所女子高中,只能支持张桂梅在华坪一中设立一个“桂梅班”。
张桂梅认为,一个班的招生规模太小,而且作为一个班级,在教学、生活等方面都要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她自己理想中的教育方式就无法全面实施。最终,她婉拒了政府的好意。决定自己去寻找社会资金来办女校。
张桂梅把自己的身份证、工作证和历年获得的各种奖励、媒体对她的报道文字都复印了。走上街头去募捐。

刚开始,她觉得这样特别丢人,在街头徘徊了很久,都没敢开第一句口。但是想起那些失学的女孩子和因为母亲的愚昧而堕入悲惨的孩子们,她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开口了。
不出意外,大部分人都把她当成骗子,说你有手有脚的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做这种骗人的事。有人说这个女人精神有问题。还有人放狗出来咬她。
如此“乞讨”了整整一年,才筹集了两万多块钱,离建成一所女校还差十万八千里。
她也找一些企业家和社会组织去募捐,但是大家听到是要建一所免费的高中,都只能抱歉地摇摇头。
2007年,张桂梅被当地选为十七大代表,赴北京开会。在会议期间,一位女记者因为发现张桂梅的裤子破了一个大洞,对她产生了好奇,就拉着她到酒店房间,让她讲讲自己的故事。
于是,张桂梅就讲了自己想建一所免费女校的梦想。记者被她的经历和梦想深深打动,写了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看了文章以后,都来联系张桂梅,说要帮助她实现梦想。
丽江市和华坪县从并不宽裕的财政收入里硬是挤出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很多企业家也表示愿意捐款,县里又划拨了校园用地。张桂梅梦想多年的学校,终于开始筹建。
2008年初,张桂梅和一位企业家到北京参加一个电视节目,这位企业家承诺愿意给学校捐助100万元。
到北京后,她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哥哥病重快要去世,想见她最后一面。
张桂梅从小和哥哥姐姐感情好,前年还专门回去看过他们。当时哥哥姐姐都已经七十多岁,为了能和她多说会儿话,晚上睡觉都一起挨着睡。当时亲情浓厚的六天团聚,让张桂梅觉得“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六天。”
听到哥哥病危的消息,张桂梅恨不得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可是这边的节目已经安排好,无法更改,她更怕如果无法成功录制节目,有可能会错过企业家的这一次捐助。于是只好强忍着内心的焦急,先参加了节目录制。
等录完节目,她打电话回去,家里说,人已经没了,你还回来干嘛,别回来了。
张桂梅大哭一场。那段时间,她的心里特别消沉,觉得对不起哥哥。
而家里人这边,也责怪她只顾学校不顾亲人,后来有事也不找她了。有一次,她做梦梦到自己的姐姐在满山地找什么东西。她问姐姐,你在找什么?姐姐说,我在找住处。醒来后,她马上给家里打电话。姐姐的女儿告诉她,妈妈刚刚去世了。
就这样,她最后两个最亲的人去世,她都没在身边。
日后说起来,张桂梅也是满心的懊悔和遗憾。但是她也说:
有时候做一些事,是必须做出一些选择,什么都顾的话,我是顾不来,只好放弃自己小家的那一部分。
她并不认为自己这样做的对的,只不过是太无奈。她说:
大家不要百分之百学我,人还是要有天伦之乐。我是无奈之举,不是我非要这么做。我是因为遇到那种状况,必须付出我的天伦之乐。他们不需要这样。我也不希望他们老想着我们,想要过我这种清苦的生活。不需要,他们该怎样去生活,就怎样去生活。

07

2008年8月,张桂梅梦想已久的华坪女子高中正式开始招生。学校招生的原则是,只要是丽江各县农村贫困的初中毕业生,即使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只要愿意读书,都收下。学校不收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资料费,每人还发3套校服和箱子。
第一批招收100个学生,很快有6个辍学,张桂梅跑到辍学孩子的家中苦苦劝说,只劝回两个。因此,第一年的华坪女高,全体学生是96名。
由于没有入学成绩要求,很多学生的基础特别差。张桂梅刚开始想采用相对自由一点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能自主学习。但是试了两个月,发现完全无效,很多同学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基础差到连老师的讲课都听不懂,有的孩子甚至需要从小学的知识开始补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