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沈蜜
倔强青铜
偷瞄打小抄
说到作弊,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我的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密密麻麻的小抄,抄在手心里的,橡皮擦上的,还有考完试后书桌上没擦干净的、留着淡淡铅笔影子的“根号2”。
如果说学生时代有什么事是比初恋还要记忆犹新的,那就是考试了:一份份往后传的卷子,2B铅笔和圆规,答题卡上的学号和姓名。与考试相伴随的,毫无疑问是千方百计的作弊大招。恍若无人的抓耳搔脸,眼睛眯得不能再小,同桌的答案却还是在眼前迷迷糊糊,到底是sin还是cos……这个时候才想起眼保健操的好处。
或者打份小抄,手心里偷偷写上几个必背公式,等到临场蒙中的时候,大喜过望,松开之前紧紧攥着的手,却发现手汗糊了整个手心。
或者装模作样地打开笔袋,在塞满了笔的间隙里小心翼翼得抠出一张小白条——很好,距离成功只差一步了!
这个时候监考老师也对你的笔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天才枪手》(2017)剧照。
即使是在“倔强青铜”的低阶阶段,偷瞄打小抄也尤其考验我们视力的极限、微缩抄写能力和制作小纸条的高超技巧。
在这件事上,古人可没被“后浪”推倒拍死在沙滩上。
科举制一千多年来,在没有任何电子技术的科举考场,他们真正把打小抄这件事做到了登峰造极。
麻布坎肩。
2012年,在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科举文化展”上,一条50厘米长宽的麻布坎肩上面一共抄录了62篇八股文。
打小抄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日后在博物馆展出,以供后世惊叹吧。
但是,相较于今天的作弊惩罚,那时候也丝毫没有留情。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作者:郭培贵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
国内第一部专论科举制度的通史著作。该书明代卷,共分五卷。
在《中国科举制度通史》这套丛书中就记载了明洪武七年(1374年),如果考生挟带小抄被发现,“于场前枷号一月,满日问罪革为民”。
值得一提的是,齐如山在《中国的科名》一书中指出:如果在考生上半身搜出四书五经,没收后考生仍然可入场。如果在下半身被搜出,要打手心:辱没先贤,居然把书放裤裆,必须取消考试资格。
不过说到底,这些都还是轻的。科场舞弊一经发现,轻则发配处死,重则株连九族。就清朝而言,从顺治到咸丰,前后共处死了37人。发生在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是清朝最大的一起科场舞弊案,主考官、同时也是朝廷一品大员的柏葰被判死刑,成为史上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该案与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并列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
秩序白银
人肉替考
进阶到下一阶段,就是人肉替考。这一项无论在技术要求上,还是在临场发挥上都比“闭门造小抄”高级了不少。
这里举一个我们怎么都想不到的“替身达人”——温庭筠。
我们对于温庭筠的认识,往往来自语文课本。作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与韦庄、李商隐齐名,并称“温韦”、“温李”。不用说必背的“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就是一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但是,想不到。
《北梦琐言》中记载温庭筠“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温庭筠经常给同桌考生代写文章,所以就有了“救数人”的外号。作为唐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温庭筠自视甚高,好端端的才华却不用在正道上,所以后来考试接连都不中第。考试被刷下来也就算了,他还在考场上给人替考,替考也就算了,他替考还不收钱,完全免费。这就有种自负才华的意气用事在里面了。
据《新唐书》记载,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会试中,为了防范温庭筠替考,主考官兼礼部侍郎沈询特地将他的位置安排在前面,并与其他考生隔出一段距离,便于监视。当温庭筠写完了一千多字的文章后,便提前交卷退场了。这让沈询也放下了心。但是事后才知道,就在这一次考试当中,温庭筠竟然帮助八个人完成了试卷。
“数举进士不中第。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
《革命逸史》
作者:冯自由
版本: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
孙中山机要秘书冯自由的回忆录,根据香港《中国日报》及他自己多年笔记、往来书信、稽勋局调查表册等资料编写而成。
还有做枪手代考两次都没有被发现的,如同盟会元老胡汉民。冯自由在《革命逸史》有记载:“(胡)某岁借卖文得售,获资万金,家道渐以丰裕。”
胡汉民本身就是举人,文笔很好。有人找上门来,让胡汉民给他们当枪手。当时胡汉民正缺一笔钱去日本留学,于是满口答应。两次进乡试考场,两次都成功替人中举,一共获得了六千块大洋的报酬。后来胡汉民便拿着这些钱去了日本。
没有被发现不代表替考没有风险。
据齐如山在《中国的科名》中回忆,科场中防止替考作弊的程序,远比想象中复杂。比如“实名担保制”,考前学政点名,考生要大声应答,并走到学政前,大声说“某人保”。保人通常是考生花钱请来的廪生,也要接着应答“某人保”。以此来杜绝作弊。
“其作弊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雇能文之人顶替自己姓名入场。其中也有几层难处,第一得买通与自己出保之廪生,他与自己当然认识,否则不会给你出保,不买通他是进不去场的……二是买通联座,觅一同考之人文章较优者,与之互换文章。”
《中国的科名》
作者:齐如山
版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探讨科举在社会方面的接受与反应,比如在清代人眼中秀才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又比如举人与官员间相互的礼节应该是如何,等等。
尊贵铂金
自制答案密码
这个就更高级了,完全属于“天才枪手”那一类。
在电影《天才枪手》中,女主角Lynn就以四首钢琴曲的不同指法分别代表ABCD四个字母,帮助同班同学顺利完成了AB两套卷子的作弊。
钢琴作弊。
这考验的不仅是对于钢琴指法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智力和眼力。电影中,Lynn在最后五分钟里飞快地敲出了十几道选择题的答案,指尖如飞,旁观者眼花缭乱。作弊小分队的成员们尽管急乱如麻,但最后还是成功拿到了答案。
有这种记忆复杂指法的能力,多花点时间看看书不好吗?
听说还有人制定摩斯密码来作弊,连监考老师都无从识别。这种“天才”大概都是温庭筠一类的人物吧。
作弊是其次的,炫技才是根本!
至尊星耀
窃听风云
首先出场的就是传说中的“米粒耳机”。
米粒耳机包括一个骨传导和一个耳机。把骨传导放在嘴里咬着,这就能保证被抓到时能立刻销毁。这个时候,通过外界将信号传输进来,学生就能听到答案。耳机是一个肉色的比米粒大一些的耳塞,放在耳朵里,从外面基本看不到,十分隐蔽。
其次还有橡皮擦显示器。把小抄誊在橡皮擦上毕竟费时,还要考虑答案与答案之间的字距和行距,太近了不行,临场容易功亏一篑;太远了也不行,答案覆盖面大大缩小。
橡皮擦显示器。
这个时候,进阶到了至尊星耀的地位,为了作弊,橡皮擦就不仅仅是橡皮擦那么简单了。
表面看起来很像一块朴素寻常的橡皮,实际上撕开包装就能看到里面的电子屏幕,只需按一下按钮,答案就会显示出来。
最强王者
时差作弊
这完全就是谍中谍。电影《天才枪手》就改编自真实事件。
据导演说,他曾听到一则因考生作弊泄题而取消中国区SAT考试成绩的新闻,从而产生了创作电影剧本的想法。
这则新闻就是2014年10月轰动一时的亚洲大规模跨国作弊案。考生们想方设法提前拿到了美国考卷的答案,然后在亚洲考区作弊。虽然在SAT考试卷子上每一页纸都明确写有禁止将考卷带出考场,但作弊者们还是会通过各种方式将考卷带出考场,甚至使用偷拍等方式。
该事件爆发后,ETS大规模取消了韩国、香港、日本等地考生的成绩。
《天才枪手》中的Lynn就利用澳大利亚比泰国早四个时区的优势,提前飞往悉尼参加考试,然后再通过休息时间把答案发回国内。
在2014年以前,亚太考区,包括澳洲、新西兰、泰国和香港等都在同一个考试天,使用的都是同一套试卷。这个时候,利用时差,在最早的国家,例如澳洲的达尔文和新西兰的惠灵顿,拿到题目后,由当地的学生记题目,然后再发送给其他地区在考场等待的学生,以此作弊。
《作弊的文化》
作者:戴维·卡勒汉
译者:宋瑛堂
版本:文汇出版社 2007年1月
诚实比优秀更重要。
但作弊这件事,考场并不是它唯一存在的地方。《作弊的文化》一书作者在细数了各个领域的作弊现象后指出:“到处都有人在作弊”。金融诈骗舞弊、体育选手服用禁药、作者抄袭他人作品……大到偷税漏税,小到下载盗版产品,作弊无处不在。在《天才枪手》中,女主角Lynn就是因为受到了作弊带来的高额利润的诱惑,才走上了帮人作弊这条路。
考试不过,会有各种惩罚,为了逃避惩罚,我们选择作弊。风险虽大,获益也是巨大的。进入社会,风险与收益开始成比例的递增,为了高额利润冒一次险,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
《天才枪手》(2017)中的考试现场。
我们都有侥幸心理。学生考试作弊的时候,希望不被监考老师发现。企业偷税漏税的时候,希望税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时候,希望检测人员正好输错了数据。
我们希望社会的公平性,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基本平等,可是当原先公平的筛选机制被暗地里的作弊打破,我们又能去哪里找寻公平?电影导演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提到,脱下表面那层浮夸的作弊技巧,《天才枪手》本质上还是在告诉观众: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无论大小。我们可以抱着侥幸心理度过一次又一次的考察,但总会有那么一次,真相大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