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枢密院十号
挖掘解密全球最新军武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商务  ·  市州观察 | ... ·  22 小时前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  重庆首张!西藏首张!新疆首张!中国信保助力西 ... ·  3 天前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  重庆首张!西藏首张!新疆首张!中国信保助力西 ... ·  3 天前  
松阳警方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4 天前  
松阳警方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枢密院十号

面对Sora,人类这项长期被低估的能力很重要!

枢密院十号  · 公众号  ·  · 2024-03-19 23:45

正文




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在第9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入围13个奖项的传记类电影《奥本海默》,斩获7个奖项,成为最大赢家。
《奥本海默》讲述了人类自以为掌握了科技力量,却创造了可能毁灭自己的工具的故事。这像一个投射在当下现实中的隐喻,让我们不禁反问:技术会反噬人类吗?
而随着ChatGPT4、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问世,“奥本海默”似乎变成了一种时代的“警示标记”。一些人担忧,在全球影视业,人工智能会带来下一个“奥本海默时代”。
2023年,好莱坞上演了一场6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这场持续了150天的罢工所发出的呐喊和诉求,除了围绕薪资和最低人员配置等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抵制人工智能(AI)入侵,担忧AI崛起将导致编剧、演员等大规模失业。
今年3月,接触过Sora后的好莱坞知名制片人、导演,拥有美国最大制片厂之一的泰勒·派瑞,主动放弃了已筹备4年、预计耗资8亿美元的电影制片厂扩建计划。他说,曾经要花费上千万美元成本制作的试播集,如今可以非常低的成本制作;他还说,很多演员、摄影助理、照明师、交通协调员、音效师、编剧等都不再需要了。
几乎同时,当地时间3月6日,全球首部AI生成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rk》在洛杉矶举行线下首映礼。据电影官网介绍,该片是《终结者2》的翻拍版,由50位艺术家花费3个月时间,完全用AI技术创作而成,对这部经典电影进行了改编,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讽刺。
一系列正在发生的事件,似乎都在证明,AIGC将给影视行业带来里程碑式的、颠覆式的改变;将给影视工业链条上的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冲击。曾经,人们相信,创意工作是人的专属领域,机器难以取代。但AIGC却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当人工智能会制作电影了,影视产业将走向何方?电影曾经是人类为自己造的梦,如今虚拟技术也拥有了造梦的能力,这意味着什么?所有的技术终将成为人类的助手而不是敌人,这种说法还成立吗?……
显然,这些问题已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作为全球影视工业重要一员、文化传承重要力量、文明世界重要一方,中国正和世界一道共同思考着关于科技与产业、科技与人类命运的问题。
AIGC来了,我们邀请了中外影视行业从业者共同参与讨论,展现各方观点,不设唯一答案。
冯远征,中国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现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戏剧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主席。主要代表作:《风雪夜归人》《最后的王爷》《人到中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钢铁年代》《老农民》等。
刘家成,中国导演,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代表作:《铁齿铜牙纪晓岚》《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向阳而生》等。
李炼,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导演,虚拟制片专家。主要代表作:动画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昆塔:反转星球》;动画剧集《英雄出少年》《大禹治水》;科幻短片《诞辰》等。
张吃鱼(张迟昱),中国导演、编剧。主要代表作:《独行月球》《羞羞的铁拳》等。
吴岩,管理学博士、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兼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罗娴,摄影师、视觉艺术家。首届法国玛格南国际摄影大赛唯一获奖华人摄影师,纽约国际摄影中心Rita.K.Hillman杰出奖获得者、第九届中国人像摄影十杰。《梦境》等系列艺术作品曾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博物馆、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等展出,并在众多国际刊物上发表。她发起的公共摄影项目《农民工的爱与梦》获海内外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姚金利,一线广告摄影指导,为国内外多个知名品牌及艺人团队拍摄超过200条商业影视广告。作品曾获克里奥广告奖音乐录影带最佳摄影银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短篇类金奖、釜山国际广告节入围、金狮国际广告影片奖等。
浩歌,在中国发展的日本籍影视男演员、主持人、导演,日本名为矢野浩二。主要代表作:《天天向上》《少帅》《铁道飞虎》《小兵张嘎》《暴走财神》《最佳嫌疑人》等,待播作品《哈尔滨1944》等。
黄旭峰,制片人,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担任制片人的影片包括《气球》《春江水暖》《永安镇故事集》《回南天》《所有忧伤的年轻人》等。

文/《环球》杂志记者 刘娟娟 乐艳娜 张海鑫 马琼 林睎瑶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带来的变革浪潮,影视业被认为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行业。影视从业人员会如何看待AIGC影响下的行业未来?

Sora 生成的视频短片截图  来自Sora 官网

1

技术革新带来制作普及

《环球》杂志: 当Sora等文字生成视频模型对普通人开放,是否人人都有可能从创作剧本开始,完成属于自己的电影?

黄旭峰: 自从Sora问世,电影就只是长短的问题。任何新科技的诞生,都可能带来一些巨大的改变。智能手机出现后,人人都可以拍视频。而人人都能拍电影这件事,可能在三五年间就会实现,也许更快,我不确定。因为只要你有这种意愿,你可能就会主动去使用文字生成视频工具,创作一个你想要的电影。

黄旭峰在平遥国际电影展 黄旭峰供图

张吃鱼: 电影是人类最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团队合作的工业产物,所以要拍摄大电影,并不容易。比如单是电影的声音部分,就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流程,目前还不是用AIGC技术就能解决的。所以我觉得,未来借助Sora之类的人工智能,人们可以拍摄一到两小时的网络电影,或质量较好的短剧,但还不太可能完成院线电影的制作。

张吃鱼在拍摄现场  张吃鱼供图

我觉得AI如果能自己生成电影,与人类拍摄的电影竞争,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 到那时,完全由人类拍摄的电影将变得更稀缺,更令人期待。

事实上, 就目前情况而言,AIGC与人类拍摄作品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在现在的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机械摇臂和人工移动镜头,从同样的角度,以同样的速度、方式拍摄,人工和机器得出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电影场景中,有时候需要机器感,有时候需要人工质感,它们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像拍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若大量使用AIGC技术,就破坏了现实感;而如果是科幻电影,就需要大量AIGC生成的特效感。

我在拍摄《独行月球》时,花半年时间搭建了月盾基地。虽然目前的AI也许可以自动生成一个基地,但它们的质感是非常不一样的,拍摄的感觉也很不一样,暂时AI还无法取代传统制作方式。

《环球》杂志: 传统上,影视产业由少数大型电影公司主导,随着AI技术的普及,更多的个人和小型团队是否更有可能制作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姚金利在拍摄现场  姚金利供图

姚金利: 有可能,就像前些年涌现出很多小团队制作的国漫作品一样。很多出色的动画影片比如《李献计历险记》等,都是小团队甚至单人完成的。对于创作者而言,人工智能和画笔一样都是工具,能否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完全取决于创作者本人。而且如果Sora这种视频生成AI的成本能够大幅下降的话,小团队制作高质量影视作品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浩歌: 确实提供了这种可能,AIGC可以帮助这些创作者更高效地完成一些琐碎的工作,节省时间和成本。像是人工智能生成虚拟场景、角色和特效,或者进行自动化的剪辑和后期制作等。

浩歌参演的《斩风刀》剧照  浩歌供图

然而,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支持,比如优秀的剧本、出色的导演和演员、专业的制作团队等。此外,现在市场竞争也很激烈,要吸引观众并获得成功并不容易。

不过,AIGC的发展无疑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它使得影视制作更加普及化,让更多有才华和创意的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这也可能促使传统电影公司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新的市场环境。

2

用人类“软技能”对抗AI

《环球》杂志: 人工智能会让影视产业成为竞争更加激烈的行业吗?你是否担忧行业的未来,以及自己被取代?

浩歌: 我觉得人工智能可能会让影视产业更加多元化,为更多的创作者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以新的方式和风格展现自己的故事和创意。同时,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试验,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当然,随着技术普及,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市场可能会变得更加拥挤。但竞争也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提高作品质量,逼迫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创意。

我对行业的未来并不是很担忧,因为技术的发展总是会带来变化和机遇,而影视产业一直有着很强的适应力。作为从业者,我们应该更关注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内容的多样性和质量等。

姚金利: Sora第一次发布的短视频我完整地看了,每条视频的文字描述我也都看了一遍。仅从单个镜头或者单组镜头的完成度来看,效果无疑非常让人震撼。尽管有些镜头的透视、模型细节和行为逻辑有很大问题,但瑕不掩瑜。从画面的真实度、颜色的还原度、画面材质的细腻程度和流畅度来看,Sora的完成度都非常惊人。而且目前放出的视频基本还原了大部分影视拍摄中的镜头运动,效果很不错。

唯一不足的是,目前视频的镜头运动都比较平稳缓慢,没有快速、动感、激烈的镜头 ,可能是Sora目前的算力还没达到,也可能是输入的文字描述有问题,没有找专业影视从业者进行更细致、具体的描述。比如有些文字描述用了“close up(特写)”“cinematic(电影感)”“35mm film(用35毫米胶片拍摄)”“depth of field(景深)”等专业影视词汇,但明显还缺乏更具体的描述。

至于会不会担心被替代,要看Sora还有多大的进步空间。广告拍摄静物时,物品外观的“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 仅从目前已知的Sora的视频能力看,还原产品的“精确度”显然还差很远。 未来,Sora能否完善这些能力,决定着人工会否最终被取代。

罗娴: 近年来,AIGC领域新产品层出不穷,功能日益强大,给许多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不小的生存危机。《纽约时报》最近刊发了一篇题为《当你的技术类技能黯然失色时,你作为人的特性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文章,作者阿尼什·拉曼和玛丽亚·弗林指出,虽然AI来势汹汹,但人们不用为此太焦虑,相反,AI的发展会更加凸显人的独特价值。那么,与AI相比,人类自身有哪些优势?哪些技能尤为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