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故事的人
人人都有故事——“有故事的人”是华人世界知名阅读品牌凤凰读书(ifengbook)旗下故事专号。我们乐于发掘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人生与记忆。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日闵行  ·  闵行这座公园焕新升级,全天候开放!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DeepSeek!突发!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故事的人

从大城市回到小城,也许我真的错了? | 365个心事

有故事的人  · 公众号  ·  · 2017-10-12 18:10

正文



大城市高企的房价,让很多想要定居的人,望而却步。翻越不过去,那就回到小城市去。但小城市有小城市的“逻辑”和生态,很难一下改变和打破, 这种看过外面世界后,与小城市融不进去,“我回去错了吗?”,这是今天这一封信——


365个心事,第11则

大城市的氛围,小城市的亲情,究竟该如何取舍?


TO: 故事城堡

大城市的氛围,小城市的亲情,究竟该如何取舍?


2017年,我离开经营多年的城市,回到了家乡小城谋生。


回家乡是前年就有的想法,但我一直犹豫不决。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房价已高得难以企及,居无定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另一边,老家的亲情羁绊不能割舍,亲人根本就等不及自己的成长。但是,家乡的城市实在太小了,工矿企业单手就能数完,没有工作机会,薪酬不够糊口,年轻人都在拼命往外走。得知我动了回家乡的念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疯了,劝我不要冲动,说回老家的人后来都后悔了。唯有母亲非常高兴。


多少年在外面奔跑,每次回家就像做客,总是踏着美味飘香走向家门,行李箱的轮子轧着地面吱吱作响,里面装着在外面做事的人的体面,到了火车票的日期说走就走,揣着眼泪不敢回头,到了道路拐弯处,才敢往后匆匆瞥一眼,看看那个目送的身影已经跟着送出了家门。离家和回家都是煎熬。母亲一次次地目送我远去,我一次次地目送母亲衰老。几年过去了,父亲去世的缺失始终无法弥补,母亲衰老的速度总是超过想象。我的奋斗步伐追不上疯涨的房价,更追不上母亲的老去。在正月里,看见母亲在平地走路无缘无故摔了一跤,嘟囔着坐了半天都不爬起来之后,我拿定主意要回家陪她,因为我怕--父亲的悲剧犹在眼前,若是再一味自私地埋头奋斗,我真的害怕会酿成新的遗憾。


回到小城,因为顶着名校毕业生的名头,我很容易就进了本市的一家大型企业上班,而且"插队"当上了办公室主任。董事长跟我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言语中表达了对我的器重,希望我放手去干,早日挑起大梁。我也是揣着勃勃雄心上任的,打算按董事长交待的,先干好本职内的第一件事--落实规章制度,整顿工作纪律。


进到岗位,我才发现,公司的情况远比我想象中悲观:整个公司的人都是亲戚关系;规章制度很健全,但只是一纸空文;上班十几分钟后,办公室都是空的,员工们还在公司门外,互相开着黄腔,慢悠悠吃着早餐;在上班时间内,员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着私事,攒着各种牌局;离下班还有好长时间,人们就前呼后应地挤进车里,忙着赴局,扬长而去;最关键的是,那些公司高层领导都带头这样搞。公司纪律作风涣散至此,我看到的每个员工都一样--在董事长面前互相争功、推卸责任;背着董事长,互相推诿任务,从总经理到员工,人人都躲着玩。


我打算"杀一儆百"。4月,我逮住了一个86年的"老员工",未请假,莫名其妙地连续四天没上班,就把情况告知了公司管理层。董事长表现出勃然大怒,命我尽快依规章处理。我赶紧查阅规章制度,拿定处理办法,并写了一篇用词严厉的通报,经董事长同意后,做成海报贴在了公司门口。同事们都挤在那里看,人人噤声,没想到公司这次居然来真的了。到当天下午上班时,通报被人撕了。董事长电话召我去他办公室,我在他身后的碎纸机里看见了通报海报的纸屑。他开门见山:


"通报写得不错。但是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他是我妹夫的远房侄子,我跟他爸认识几年了,这样不留情面的处理,面子上过不去。我认为,他中午来认错了,我也提出警告了,这事就这么过了吧。"


WTF?一场雷霆万钧就这样成了一个笑话?连个屁都不如。从此以后,员工们依旧我行我素,连我在场时聊天的忌惮都抛开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我看着那本厚厚的《制度汇编》,回想起自己想"杀人立威",也觉得可笑。


在这种公司氛围下,既然在管理上难以作为,那我就埋头多做些事情吧。每天,我一个人整理一小时文件后,同事们才能到岗上班;他们下班一个多小时后,我才离开办公室。可是我发现了问题,我的事越做越多,似乎永远做不完--财务科写情况说明、企管办写分析报告、核算科做数据统计……他们随便扯个理由,比如"不会制表"、"文笔不通"之类的,董事长就把这些事交给我做,竟成了我的工作任务。在我忙碌的时候,同事们闲的出奇,偷偷耳语着:


"这么勤快地图表现,心机真重。"


……


我很不开心。这他妈是什么工作氛围,是什么同事嘛?做事的没有,嚼舌的一堆。我越来越怀念大城市的工作氛围和节奏了,想念那些一起加班的前同事们。我有一些后悔回老家了,不单单是机会和薪酬的问题,这看不到希望的氛围更让人窒息。也许我回来真的是错了?


作为一个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过几年的人,大城市的氛围和小城市的亲情,究竟该如何取舍嘛?

by


12


——马菜花回信

亲爱的闰年:


你好!


我们现在分析一下从大城市归来的你,不能适应小城市工作交往方式的原因。


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味"的国家里,无论大事小事,很多人都会默守"节假日相互问候,有困难相互帮助"的人情原则,这种交往方式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保持着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20世纪,费孝通也曾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熟人社会"的概念,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这个关系网中几乎每一个成员,都对互惠原理高度认同,各取所需。


而任何试图打破这些约定俗成规则的个人或团体,则很可能会被迅速排挤出去--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你制定一系列措施,准备"杀鸡儆猴"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遭遇了诸多碰壁和讽刺。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不断加强,我们愿意相信未来的日子里,"熟人社会"的氛围会更加稀薄,但我们也要知道,它的瓦解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现如今那些流动越少,圈子越小,公权越看不到的地方,仍然是它蓬勃生长的温床--你的家乡,那个不甚发达的小县城,正是一个例子。


说到这你大概也已经知道,对于如何快速扭转这种体制和氛围,我可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一直奉行"改变不了就适应,适应不了就离开"的原则。


如果放在你身上,我认为这种离开还有两种选择:


一是回到原来工作的城市,找到适合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但这意味着就要远离亲人,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因而,我更推荐你选择第二种方式--只是离开目前的工作体制,做自己的老板,我相信以你的勤奋、上进和聪明,哪怕从一个很小的生意做起,在这个小县城里,也一定可以风生水起。


这样既能享受小城市的亲情,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by 非专业职业规划师马菜花





12

"离去——归来——再离去"?

——by 芥末酱

闰年(要闰年就好了):


好!


鲁迅小说里有一写知识分子形象的经典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归乡模式,在其《故乡》、《祝福》、《在酒楼上》等中都有体现。放在这里可能不是十分恰当,但至少可见这个有关“故乡”问题,已经困扰了知识分子上百年。

你现在走在第二步“归乡”,还不知往后会不会有第三步的“再离去”。而目前,你从大城市“归乡”的决定,一则是亲情的牵绊,二则是高企的房价,既是勇气之举,也是无奈之选。

首先,只能“既来之,则安之”。即便是无奈之选,其实,人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当下权衡之下,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再次明白自己回来要什么,回来面对的这些问题,你估计已经做了一些思想准备,需要时间去消化。

再则,事业上,大型企业,领导器重,还是有一定可以期待的。在裙带关系复杂的状况下,再和领导细谈,明确的升迁机制和工作任务,至少得到和自己付出相对应的结果。而同事的戏谑不理解,也无需牵扯在一起,好在通讯发达,三五好友即便相隔千里,也若比邻。多看书,书中自有知己和良人。

最后,作为名校毕业生,受过中国最好的教育,它能带你的除了名校的光环外,应该还会给你很多生而为人,立身这世上真正的精神。之前有一篇《一个清华毕业生的感悟:房子不是最重要,爱才是!》,女生清华,男生北大,在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令人动容。

放在最后,共勉之——

看最近的好多讨论,好像大家对TOP2的人物设定就是TOP2毕业就打上了上层阶级的烙印,理所当然应该留在一线住上大房子,孩子上好学区,不然就是社会出了问题不尊重知识。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有TOP级的物质生活,更多地是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失德,都不丧志。就像先贤孟子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就像新约圣经中保罗说的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我和丈夫都特别喜欢北京大学前身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侍”。我们深信我们所受的教育,绝不是仅仅为了留在北京获取户口,或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物质享受,更不是仅仅为了后代能保住所谓的TOP2阶层,而是因着有立定的心志,既然通过教育晓得真理,就得以自由,不追随世俗的潮流,而是努力去服侍和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当然,如果有一天,一切比想象的更糟,相信你理智思考后的“再离去”,步伐一定也会坦然、笃定。


祝好!


by 冻硬了的芥末酱



故事城堡诸怪

▶  马菜花,一位三观不稳定,思想开放、行为检点的海归青年文化学者,减肥史长过情史。


▶ 芥末酱,一位穿童装、写童话的已婚少女,5公里始终跑不进30min的厨艺小师傅。


即将入住,敬请期待






“365个心事”

接收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