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经济-金融-投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财富  ·  吴清最新发声! ·  2 天前  
中国财富  ·  吴清最新发声! ·  2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上美股份被曝因AI大裁员!DeepSeek爆 ... ·  3 天前  
Wind万得  ·  涨停!比亚迪新战略曝光 ·  4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2月6日-实习日报|中银基金+兴业证券+五矿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就业是在好转还是弱化?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11-26 21:23

正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在 3 1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总理也提出,“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

当前已经步入年底收官,就业到底怎么样,将决定下一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走向。而物价并非当前的主导因素,因为物价只影响吃多吃少,就业却决定有没有得吃!


【主要观点】

  • 今年前十个月新增就业 1193 万人,提前实现全年目标,但这并非较难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该数字较去年出现微弱回落。


  • 新增 就业并非 净增 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较去年抬升,估算城镇失业人口超过 2300 万,较去年同期多增 200 万人;若考虑到 2.88 亿农民工数量,超过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 66% ,总体失业数量或许远高于 2300 万。


  • 就业从 二产 三产 的转移并未发生。房屋施工面积增速与建筑业从业人员 PMI 的剪刀差,也反映建筑业招工意愿不足,加速开工是迫切选择。


  • 在人均收入下降时,若居民用电量飞速上升,可能存在 灵活经济 扩张。但今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明显回落,或许 灵活经济 正在退潮。



就业压力并未减轻:城镇失业总量超 2300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数据,看上去情况不错。 1-10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193 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的目标。其实全年新增就业 1100 万人,并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指标, 2014-2016 年三年的目标均是新增 1000 万人, 2017 2019 年三年的目标均是新增 1100 万人,每年 10 月份基本都能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十个月 1193 万人,较去年略有回落,并且 3-10 月就业旺季的新增就业人数,也较去年回落。
图表 1:2016-2019 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资料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指标,其实并不能反应整体就业情况, 因为只是 新增 就业,而非 净增 就业, 国家统计局并未公布 全国城镇新增失业 指标,这就类似于往水池中注水,只看到上面的入水口注入了多少,却没有看到下方的出水口流出了多少。

城镇调查失业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失业状况。 若仅观察今年数据,或许会得出失业缓解的结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10 月份,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1% ,较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 。其中, 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4.6% ,与上月持平。 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1% ,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

因为国家统计局从 2018 年开始对外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 如果比较一下 2018 年与 2019 年的数据情况,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失业其实是增加的。
图表 2: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
资料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根据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定义,通过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取得的城镇就业与失业汇总数据进行计算,具体是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城镇调查从业人数与城镇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即:
那么转换一下:


由于城镇调查从业人数的数据没有公布,尝试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就业人员数据来替换“城镇调查从业人数”,由于是“城镇”口径,先不考虑非城镇户籍人员的就业情况,假设非城镇户籍人员 100% 就业。

第一,还是看总量。 2019 年前十个月,仅城镇失业人口的总量就在 2 千万人以上,且 2019 年总量要明显高于 2018 年。最高点发生在 2 月和 7 月,均超过 2400 万人。 2 月或许由于春节假日的缘故,导致季节性失业增多。 7 月则是由于毕业生增多,可以归结为摩擦性失业。


=2333.4 (万人)
第二,更重要的是增量。 从前十个月情况来看, 2019 年较上年的城镇失业增量在 100 万到 200 万之间。其中前四个月增量相对较低,除 2 月春节导致的季节性失业外, 1 月、 3 月和 4 月失业增量均在 100 万低位。而从 5 月开始,失业情况明显加重,尤其是 6 月和 9 月,失业增量接近 200 万。
图表 4: 城镇失业人口总量及增量估算(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调查失业率)
资料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第三,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表现要明显弱于前期。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 1-9 月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合计 403 万人,要远远低于往年 420 万以上的高位。这也反映了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图表 5: 城镇失业人口再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对于什么是失业以及口径范围,当前仍然存在分歧,从管理角度来讲,往往统计 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户口、在劳动年龄( 16 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关于加强劳动力市场综合月报工作和试行失业人员综合月报的函》,劳社培就司函[ 2002 36 号)。

国际通行的失业概念是国际劳工统计大会 1982 年通过的, “16 岁以上,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并正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就算失业。 但上述的口径,仍然难以覆盖没有登记的失业人口、到城镇打工但并没有非农户口的失业人口,以及可能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农民工数据, 2018 年末农民工总数超过 2.88 亿,超过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 66% 。因此,若将失业口径从城镇扩大到非城镇户籍,即便用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失业数量也要远高于 2300 万。



劳动参与率降低会否减轻失业状况?

根据失业的定义,是“无业而要求就业”,也就是仍然具有劳动意愿的群体。劳动意愿的降低,有可能会释放出一定的工作岗位,刻画指标就是劳动参与率。在劳动参与率较高的位置,大量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增加了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加大了就业压力。而现阶段,伴随着劳动参与率降低,可能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 2018 年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已经下降至 68.72% ,较高点回落超过 14 个百分点。由于世界银行劳动参与率的计算基数为 15 岁及以上总人口,结合 2018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15 岁及以上人口数据,可以大致估算出 2018 年,约有 300 万人是由于劳动意愿的原因,退出了就业或要求就业。但这个数字相较于 2300 万的城镇失业人口来讲,仍然相对偏低。因此,劳动参与率的降低,作用还是有限的。
图表 6: 中美日劳动参与率
资料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灵活经济 也在退潮

尽管当前失业人口增多,但可能存在三种相对“灵活”的形式:

第一种: 灵活就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 2019 10 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中如下表述, 目前支持灵活就业的新业态越来越多。而且近些年来,我们对创业创新的政策激励也越来越多,所以灵活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 。实质上就是那些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这种形式或许能被现有调查统计监测到。

第二种:“在岗兼职”。 当前状态是就业,并未脱离原先的工作岗位,不被登记为 失业人口 ,但通过在岗兼职的方式,获取收入。例如在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上下班高峰期通过“网约车”的形式,获取收入,这并不被现有统计监测到。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滴滴就业体系与就业数量测算》报告显示, 2018 年通过滴滴平台至少完成一单并获取收入的网约车司机共 1166 万人,其中符合国家统计局“就业人口”标准的只有 234.5 万。

第三种:“隐蔽就业”。 例如尽管被归类为“失业人口”,但通过隐性就业的方式获取收入。另外,即使由于劳动意愿不足,退出了就业市场,但仍然通过一些隐性就业的方式,开展经济活动,挣取收入,这些也不被现有城镇调查统计到。

通过上述就业形式开展的经济活动,尝试定义为 灵活经济

灵活经济 并非中国当前的特例,很多国家在经济转型或回落过程中,都可能出现 灵活经济 的扩张。 我们在 2018 10 月的报告《居民用电量增速加快原因何在》中,曾经尝试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速差异,来刻画 灵活经济 的部分。

如果“灵活经济”较为活跃,则可以观察到人均实际收入不断下降,但居民用电量飞速上升二者的明显的反差。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也存在 灵活经济 的扩张迹象,例如尽管就业率数据持续上升,但始终没有达到 2008 年的水平,并且家庭收入增速也较 2008 年要低很多,但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速,却早已回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018 年下半年,在居民收入增速稳中有落、居民生活用电价格走高的背景下,居民生活用电的增速不断提升,这并不是一个短期 煤改电 能够完全解释。 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事经营活动的部分群体正使用生活用电而非生产用电,即所谓的 灵活经济 灵活经济 的参与者,通过非正式的途径,使用家庭生活用电来进行工作,同时这些工作也会带动下游家庭生活用电的需求,进而推动了生活用电高增长。

但自 2019 年以来,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增速,出现了明显地回落。 1-10 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4.4% 。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 5.9% ,单月仅增长 2.7% ,虽然较 8 月同比下跌 1.8% 小幅回升,但仍然处于明显的低位水平, 或许 灵活经济 也正面临压力,正在 退潮
图表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用电量当季同比
资料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或许有观点认为,就业人员存在从 二产 三产 的转移, 三产 作为一个蓄水池,能够容纳较多就业人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重点行业的表现也反映了 三产 就业状况并不乐观。例如制造业 PMI 从业人员与非制造业 PMI 从业人员两项指标均处于收缩区间,也表明了就业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的观点并不充分。
图表 8: 制造业 PMI 与非制造业 PMI 从业人员
资料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在非制造业中,建筑业从业人员也是大头。可以尝试叠加建筑业从业人员 PMI 与房屋施工面积两项指标。可以发现,当前房屋施工面积维持在高位,但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景气程度在不断降低,这或许也反映招工意愿不足,加速开工、施工,加快周转才是房地产企业的迫切选择。
图表 9: 房屋施工面积与建筑业从业人员 PMI 指数
资料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