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化浊
从文化浊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复旦大学崔继斋青年研究员AM:一种具有超快响 ... ·  2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可持续环保材料论坛(5月2 ... ·  3 天前  
药渡  ·  「华润系」中药巨头业绩大增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化浊

《霸王别姬》之无声的倾诉

化浊  · 简书  ·  · 2018-03-14 10:10

正文

提起中国电影史上公认的经典影片人们会想起什么呢?

可能许多人会一下子想起1993年陈凯歌先生导演的《霸王别姬》。在豆瓣电影评分TOP250中,《霸王别姬》以720280人评价,平均9.5分的优异成绩名列第二,仅次于那部《肖申克的救赎》。

霸王别姬宣传海报

俗语云“众口难调”,能让如此多的观众为之倾慕是不容易的。显然这部电影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欣赏的地方。实际上网上已有太多关于它的酣畅淋漓的影评。浊某人已是班门弄斧,狗尾续貂,然而出于记录的原因,还是厚着脸皮将其写了出来。

我们说一部经典的影片,经典究竟在于何处呢?现在的我觉得可能在于“无声的倾述”。就像是那一句“我爱你”,不一定非要从口中说出才算真爱。甚至于无声的倾诉反而让人觉得更婉转动人。

电影的开头便埋下了这无声的伏笔。八九十年代,十余年未见的京剧名角程蝶衣与段小楼披挂着一身行头到体育场彩排,面对着保安的质问,他俩唯唯诺诺、恭谦又恭谦,显得局促又不安。

随后画风一转回到一九四二年,当时还是少年的程蝶衣被母亲送入梨园。在梨园之中他结识了师兄段小楼。

幼年程蝶衣(上)与幼年段小楼(下)

因为外形的缘故,程蝶衣被选作旦角中的花衫旦,即男扮女装,也是后来的“虞姬”。而段小楼则是后来的“楚霸王”。

“虞姬”与“楚霸王”的故事一开始并不顺风顺水。陈凯歌导演在程蝶衣少年阶段着重刻画了其个人对于“性别”的认知冲突。即程蝶衣认为自己到底是“女娇娥”还是“男儿郎”?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对于这种冲突的处理方式并非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一句戏词无声地传达了出来。

幼年陈蝶衣背戏词,其中有一句“ 我本是女娇娥,不是男儿郎 ”。可陈蝶衣总是背错,背成“ 我本是男儿郎 ”。

背错戏词的程蝶衣

为此程蝶衣没少挨打骂,可依旧经常出错。后来不堪打骂的程蝶衣在段小楼的帮助下逃离了梨园。恰恰是出逃的路上程蝶衣遇到了一位京剧名角演出。

那名角万众追随、演出声势震天的情形打动了幼年程蝶衣。从他满满羡慕的眼神中让人一眼看出他的抱负。

观看演出的程蝶衣

于是程蝶衣选择回归梨园,回归戏词里背诵的“女娇娥”。可他的回归是因为艳羡舞台上的声势,有关于“女娇娥”还是“男儿郎”的认知矛盾依旧根深蒂固存在着。

许久以后矛盾再次爆发。一次难得的选拔过程中,主顾要求程蝶衣唱一段戏词,程蝶衣鬼使神差地又唱错成了 “我本是男儿郎”。 为此雇主摇摇头转身就走。

这时的段小楼见程蝶衣再次犯错,难得的机会就要流失。出于爱护、因为气恼,他狠狠地教训了一段程蝶衣。最后程蝶衣口含着鲜血端坐在椅子上唱出了那一句“ 我本是女娇娥 ”。雇主为之回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