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理学空间网
www.psychspace.com 点亮心智之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心理学空间网

书摘《万万不可忽视的7大梦境》

心理学空间网  · 公众号  ·  · 2019-11-14 08: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梦中度过的。 经常听到有人说:

“昨晚没有休息好,做了一夜的梦”
“我晚上梦多,感觉简直像没睡过一样”。

于是,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和学习似乎还真有点力不从心、萎靡不振。 做梦多真的代表没睡好吗? 来看看科学的解答。



01
梦多不代表没睡好

中医学认为,多梦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内在变化。 古书中记载,气血不足、情志损伤、阴血亏虚、痰热内扰肝胆、劳累过度、饮食失节等原因都会导致多梦。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衰弱、大量脑力劳动导致脑神经兴奋过度、睡姿不正确、失眠症的影响也会导致多梦。


那么,做梦真的会耽误睡眠吗?
实际上,睡觉做梦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有人说自己睡得很好,不做梦,其实不可能,只是他们不记得而已。 不管你对所做的梦有没有印象,又或是有没有梦感,每个人晚上入眠后几乎都会做4~5次梦。 所以,说整夜做梦是夸张,说没有做梦也不现实。




02
为什么会做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梦境也是如此。 ”梦境是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 它是感官将其他来源的材料经过一番加工而形成的产品。


梦是一种幻想、一种渴望,还是一种回归本质? 梦是怎样产生的,又将如何指引我们的生活? 关于梦境,有太多的未解之谜。


每个人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有过做梦的体验,对于做梦的感觉也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做梦,是个很奇特的感知。 不少人在做梦的时候,往往都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而且会下意识地去记住梦的细节。 醒来后再回忆昨晚的梦境,有时啼笑皆非,有时觉得颇有深意,给生活带来不少趣味。 那么,人为什么会做梦呢?


做梦是人的一个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子仍在活动,这是梦的基础,正常的梦境活动也是机体正常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调查,如果患者在做梦的时候就把患者叫醒,不让他做梦,反复进行,发现对梦的剥夺引起人的一系列生理异常,血压、脉搏、体温有增高的趋势,自主神经系统也有所减弱,引起像焦虑不安、紧张、易怒、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等,所以说正常的梦境活动是机体正常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人在梦中以大脑右侧半球活动占优势,觉醒以后以大脑左侧半球占优势。 在机体24小时的这个昼夜活动当中,醒和梦交替进行达到一个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平衡,所以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个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认知活动有比较大的作用。




03
如何自己解梦?

解梦有很多方法,当前正在使用的方法中也不乏非常好的。 在《万万不可忽视的7大梦境》中,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和其他解梦方法的区别是: 作者采用的方法有促使个人改变和成长的强大导向性。


整个方法都围绕“梦正请求什么”这个中心问题展开。 做梦人自然就被引往改变的道路。 这个方法包含五个步骤,步骤间往往会重叠和相互渗透,试着在脑海中把它们描绘出来会对你有所帮助。


1. 捕梦
2. 澄清梦的基本信息
3. 在梦中定位自己
4. 将梦与生活连接
5. 对梦做出回应


在解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词非常重要。 最有效的短语或问题都是那些清晰、简练的。 不管解梦的对象是你自己还是别人,这一点都适用。


我经常看到很多解梦新手倾向于问冗长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做梦人觉得困惑,不知道该对问题的哪个部分做出回应。 最好的规则是,问一个简短的问题,然后等待做梦人的回应。 不要问有很多分句的长问题; 如果你想知道两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就一次问一个。




04
不同的梦境主题分别有着怎样的寓意?


人们往往会蔑视那些试图将梦境分类的行为。梦境可能是杂乱无章、多层次的,因此很难确切区分。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对梦境强加分类呢?如果不对其进行分门别类,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研究方法?


当然有。如果我们有充分时间仔细琢磨梦境而不急于盖棺定论,这种仔细琢磨的方法将使我们获益匪浅。然而,若我们试图在有限时间内帮助他人理解梦境,这种方法通常难以奏效,因为耗时过长且难以得出实质性结论。


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方法,使梦境简易化,并尽快指明方向。为此,我们需要某种思维地图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而这种“梦境地图”本质上等同于我们在梦境里遇见的熟悉主题。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可以尝试将梦的主题进行分门别类。


对我而言,最有效的分类方法莫过于从梦境的诉求出发。你需要如何做才能充分理解梦境为你带来的启示呢?几乎所有连贯梦境都会带来一定的启示。以我的经验来看,了解梦境指向的信息最有利于我们研究梦境,同时帮助我们更深入和迅速了解梦境中关于个人意识、个人改变及成长的潜在信息。

本文摘自《万万不可忽视的7大梦境》


05
16组梦境主题


1.影子主题
信息:你忽略了内心潜在的信息。它现在想夺门而入。
诉求:拥抱内心被遗弃、被压抑的潜在部分。


2.自我审视主题
信息:嘿!看看你在做什么?还想继续吗?
诉求:改变自身定位、态度以及行为。


3.脑部主题
信息:在某些时候,你由于思维定势作茧自缚,而无法自由选择或感知内心。
诉求:感知内在悬而未决的中立地带,寻找出路。


4.人格意识主题
信息:你的心灵曾遭受重创,自此后不再完整。而现在,治愈良机正浮出水面。
诉求:重组内心孤立部分。


5.家庭主题
信息:你仍然受到原生家庭的束缚。
诉求:意识到原生家庭的束缚并做出改变。


6.亲密关系主题
信息:你和伴侣相处的方式过于一成不变,阻止了你感知和体验这种关系中出现的新气象。
诉求:打破墨守成规的人际关系。


7.心理投射主题
信息:在你的精神世界中存在某种来自过去的外界事物,现在你想移除它。
诉求:确认自己精神世界中的外来部分,强化自己的意志,将其削弱或彻底消灭。


8.自我发现主题
信息:你在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请坚持!
诉求:将更多精力和意志投入到自我发现中,探索未知领域。


9.重塑自我主题
信息:你正处于深刻变革和创造力爆发的黄金时期。你需要通过重新塑造自我、重新感知自我以达到凤凰涅槃的目的。
诉求:充分感知目前所处的重塑阶段且努力适应变化。


10.启迪主题
信息:为自己创造惊喜!成为自己的灵感缪斯!你拥有独一无二、卓越非凡的特质!
诉求:充分实现自我,将未知变成已知。


11.积极反馈主题
信息:你刚完成了某项壮举。请用心留意、积极配合、持续努力!
诉求:为已经出现的良好势头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12.失控主题
信息:你的心灵有某部分已经失控,正在对你造成伤害。
诉求:留意失控部分,减少其造成的伤害。


13.梦体主题
信息:梦中的你有自己的能力、欲望和需求。
诉求:请留意梦境中你的行动及欲望。


14.肉体主题
信息:这是你的物质载体。你将要醒来,而我正要进入你的梦乡。
诉求:这类主题除了物质主体意识和肉体体验外别无所求。


15.情爱主题


16.惊悚梦境和噩梦


06
万万不可忽视的7大梦境



梦境可以帮助我们丈量自身存在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是未经过加工,更加真实的自己。 它可以帮助我们丈量自身的焦虑和恐惧情绪,用理性触摸清醒时刻我们不愿或无法直视的情感和欲望,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真实的自己。 在16组常见的梦境主题中,有7大梦境,是我们万万不可忽视的。


  1. 梦见迷路或是被困,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某种情况下不知道该做什;

  2. 梦见错过公交车、火车或者出租,表示力不从心、有遗憾;

  3. 梦见车祸,表示无法应对某些特殊情况;

  4. 梦见错过考试或者考试不及格,表示正在经历考验,而且对未来感到担忧;

  5. 梦见被追赶,表示内心很焦虑,正在试图逃离;

  6. 梦见掉牙,表示不安全或自己不够好,担心被他人评头论足;

  7. 梦见高空坠落或沉入海底,表示对现状不满,试图开创新的道路。


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历程。 无论你是谁,身处何处,从事什么工作,都逃脱不了潜意识的操控!


撕下白昼经过伪装的面具,揭开暗夜梦的神秘面纱,再荒诞的梦境,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解读!

最后推荐朱建军老师的《24堂解梦课》

⇡扫码试听/报名⇡



↙点击 阅读原文 ,学习朱建军老师的释梦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