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年轻人,跟香港的年轻人,还在用看蛮夷的态度看待大陆,他们可怜的自尊心已经只剩这一个角落了,他们一定会好好呵护这唯一的道德制高点,依赖西方文明创造的道德高地,不容许有人置疑。
作者:
卢克文
来源:
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2012年
11月9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发布了一篇耸人听闻的报告,称最快
2016年
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未来美国还会被印度超过,
到2030年
,中国GDP占世界总GDP份额将从2011年的17%上升到28%,美国将从23%降到18%,日本将从7%下降到4%,欧元区从18%降至12%,印度则会从7%上升到11%。
报告甚至说,
到2060年
,中国继续占全球GDP的28%,印度将占18%,美国只仅17%,日本仅占3%,中印两国将在2025年GDP超过七国集团总量,2060年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总和。
事实上现在离2025年已经非常近了,2019年预估美国全年GDP超过21万亿美元,中国约为14.3万亿美元,中国仅有美国总GDP的67%左右,而印度预估2019年总GDP是2.9万美元左右,仅为美国的13.8%,中国的20.3%,而日本预计2019年略微超过5万亿美元,印度占日本GDP的58%,看这个状况,
经合组织预测的中印两国可怕的增长,和发达国家可怕的衰落,根本就不会在2030年发生。
印度的经济发展从2019年开始剧跌,从8%一下跳到4.5%,目前暂时看不到回暖的迹象,离经合组织提出的2030年预估差得十万八千里,如果经合组织在2011年就打算开始捧杀中国和印度,他们至少成功了一半。
与经合组织可怕的捧杀相比,是中国自己制定经济政策时可怕的务实。
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召开,当时中国总GDP刚超意大利,感觉对前五大发达国家还十分谨慎,虽然已经加入了WTO,国家开始高速发展,但我们当时制定的计划仍然是到2020年,GDP总值达35万亿人民币,到205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幸好当年新华社的通稿还在。
2005年时在天涯论坛有个ID叫“雪亮军刀”,推测
到2030年中国就有可能超过日本
,
被一群人跟帖疯狂辱骂体无完肤,跟今天的恨国党表现得一模一样,我那时候也混天涯,亲眼见证了这件事情,结果中国在2010年就超过了日本,现在2020年体量差不多是日本的三倍左右,根本就不用等到2030年来分胜负。
可惜“雪亮军刀”2013年因癌症去世,时光弹指,真想看看他今天能亲手打打这些恨国党的脸。
2000年中国人均GDP是800美元,2002年中共十六大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人均GDP能到2000年两倍,到1600美元,还显得十分忐忑,当心做不到,结果到了2019年,中国人均GDP居然跑到了10000美元!
这就是战忽局同志的不对了,说好20年翻两倍,结果翻了十倍,也不注意下剂量,连国内的同志们都忽悠瘸了。
回过头看看十六大时布置的目标,其实所有中国人可能都觉得现在的成就如梦似幻(但我们很冷静,有开心,没有骄傲)。
西方世界早先年对中国的主要腔调是崩溃论,超过日本后,就变成了威胁论,经合组织发表的2030年经济预测,威胁论连印度都拉上了,但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发达国家的名单从来就没有变过。
面对这些言论,
中国的态度很简单,无论是棒杀我们还是捧杀我们,只管做好自己:
谦虚低调,谨慎前行。
中国物质文明的极速发展,对整个世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冲击波,这个冲击波由近到远,
首先冲击到的,其实是台湾和香港。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村里如果有台湾、香港同胞回来探亲,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全校师生都要列队欢迎,希望港台同胞能给学校捐点什么,当时港台经济如日中天,1992年时,大陆人均GDP才366美元,台湾省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领先韩国两年,台湾人均是大陆的27倍,香港更牛逼轰轰到了人均18000美元,是大陆人均的49倍,港台人看大陆人完全是俯视,人穷就得认命,1997年时,香港大货车司机年薪40万人民币,一共只要工作几小时,干大货车司机的一般文化程度不高,有钱了就到大陆来包二奶,当时主要有两个点,一个是深圳罗湖向西村,一个是东莞樟木头,当时包养一个人只要3000-5000一个月。
1997年,天津市人均工资690元,那时候的5千块人民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4-5万左右了。
2000年初东莞樟木头这边的楼盘直接在香港开盘,面向香港中底层人士,2000块钱一平,香港人就笑呵呵都到这边买房,这里还有一些很老的设计很古怪的房型,比如荔景山庄一类,都是模仿香港那种毫无人性的室内格局设计的,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格局吓一跳,客厅和卧室特别小,住得很压抑,大陆房地产商从没搞出过这种户型,这种户型全世界我也只在香港见过,很多穷一点的香港货车司机,就会买这种房子,再花一点钱包养一个女生。
所以那时候樟木头叫小香港,有很多香港人,但大部分是香港的底层人士,体力劳动阶层。
香港大货车司机的好日子在大陆经济好起来以后就不行了,大陆港口一开,货都走泉州、走大连、走天津,不用全走香港,
香港货车司机的社会地位骤降,现在收入较1997年减半
,
还干得累死累活,换成你是香港人,你心态能好吗?
不仅是货车司机,我在香港电讯业上班的朋友说,他们老员工一九九几年月薪就一万多了,现在还是一万多,工薪收入都凝固了。
大陆那时候为了追赶世界,发展经济跟玩命一样的,东莞当时是珠三角制造业中心,每天各种各样的大货车哐起哐起跑得飞快从国道上驶过奔向港口,将中国人生产的各种东西发往全世界换外汇,2000年初我刚到东莞,身边的人就警告我,过马路一定要非常小心,这里要是撞死人跟在湖南撞死人是不一样的,在湖南你可以哭哭啼啼闹半个月,这里撞死人半小时迅速解决,现场马上清理完毕,“死个人跟死个鸡一样的。
”
我后来才知道,因为
东莞通向深圳的国道是中国当时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
,
只要这条路一堵车,全球硬盘跟主板立马涨价,马上断货
,
一切阻止经济发展的事物都要扫除,珠三角那时候感觉所有人都在一边擦汗一边飞奔赚钱。
大陆经济没起来之前,港台人对大陆人就一直是俯视态度,你偶尔会碰到几个特别懂礼貌的港台人,很绅士、很君子,说话温柔,衣着光鲜,但他们永远跟你隔着距离,在贫富差距面前,血缘什么的都显得苍白极了。
台湾跟香港在物质文明繁盛之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精神文明,在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只要经济一发展起来,并且有一定人口基数(澳门就是因为人口基数太少),就会产生优秀的精神文明
,
香港这边有成龙、金庸、四大天王,台湾那边有罗大佑、周杰伦、各种偶像剧一波波向大陆袭来,人一吃饱就需要更高级的精神需求,而且是跟着时代走的精神需求,精神产品就会被催生出来,特别是在整个地区经济昂扬向上的时候,精神文明的发展拦都拦不住,为什么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为什么台湾偶像剧只能到《流星花园》就崩了,为什么韩国人从2002年开始用《我的野蛮女友》向全亚洲传播流行文化了?
这里面的规律其实很简单:
香港从2000年后电影和音乐全面衰落,台湾从2000年以后再也没办法向大陆输出偶像剧,就是因为经济不行了,韩国人为什么文化产业全面超过港台?
因为韩国经济高速发展,整个国家在当时昂扬向上。
现在中国的00后再也没见到有年轻后生说我在追台湾或者香港的某某明星了,他们都在追易烊千玺、肖战、吴亦凡、杨超越等等,全TM是大陆年轻人,港台娱乐圈完全断档,成龙今年都66岁了,拍打戏动作比以前慢上好几拍了,香港电影还在看他玩命。
经济不行,文化产业就一定不行,文化是建立在自信上面的,经济行,人就自信,经济下行,人就不自信,搞文化都搞不出来。
今年哔哩哔哩搞的那个跨年晚会,把老汉我都快看哭了,不是因为他晚会搞得青春洋溢有共鸣,而是晚会里出现的十几二十岁的中国年轻人,都个个脸色红润、衣着光鲜,一看就是在富足生活中长大的,说话表演时不卑不亢,都特别热爱中国本土文化,好多好多年轻人穿上汉服表演中国风的原创作品。
我看这部晚会前正在看张国宝先生的《筚路蓝缕》,刚看完老一代人如何拿命去完成中国的大基建,回过头看到这些充满自信的年轻人,眼角就不由得泪花泛起,你们这些95后、00后,可能不懂我们70后、80后中老年人的心情,三代才能出贵族,新一代年轻人能培养得这么大气自信、这么才华横溢,是我们多少代人奋斗后才有的结果,我们80后当年读书时,是要排着队欢迎港台同胞来给学校捐款,而在你们长大时,你们可以尽情地吸收各种营养,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你们不用对发达地区的人卑躬屈膝,你们可以昂首挺胸地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而这么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人牺牲了自己,一代代中国人痛苦的找寻中国的出路,不就是为了今天的结果吗?
有下一代更优秀的中国人,才有中华民族更伟大的历史阶段。
而四年前我去台湾时,看到台中的士司机居然在看大陆的电视剧,还反问我
“大陆的盒饭不是两块钱一份吗?
”
,当我站在台北101大楼观景层时,看到是略带灰蒙蒙的台北城,下面是一片片低矮的建筑,完全感受不到大陆那种昂扬向上的经济状态。
那有人说台湾人生活得也挺“小确幸”的,但其实我在台湾旅行时,根本没见到多少各个媒体宣传的“漫暖柔和、富有人情味的台湾”,我在垦丁夜市时,和同伴因为没有马上买东西,在别人摊位前沟通了几句,摊主就一脸憎恶的叫我们走,我在台北大排档找牛肉面吃,那档主听到我说普通话,没有台湾腔,收了钱后,转过脸时就是一脸的嫌弃。
越是底层的台湾省人,对大陆人的心态应该崩得最早,因为过去的优越感再也找不着了
,
这个来台湾旅游的大陆人,居然可能比他收入更高,而三十年前,这个大陆人还要被校方安排,排着队欢迎他的到来。
心态崩掉的不仅是台湾,还有香港,樟木头现在没多少香港人,香港人过去聚居的几个小区,现在都显得老旧破败,你偶尔还能在荔景花园看到几个香港老年人,穿着拖鞋,头发秃了大半,牵着条狗在那慢悠悠地走。
而台湾香港,又是长年饱受西方精神文明影响的地方,他们的认知和教育是西方式的,在经济下行之下,就更容易产生和大陆的矛盾。
我前面说过,巨量的物质文明,一定会催生优质的精神文明,欧美人吃饱了几百年,他们有余钱养活一批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体育明星、娱乐天王,所以他们有卢梭、黑格尔、爱因斯坦、乔丹、皇后乐队,每一项精神文明的成就,都可以把还处在贫穷时期的中国人震撼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中国人产生过一大波对欧美死心塌地的精神门徒,觉得欧美所有的东西都是正确的,我也挺理解他们的,有这种状态是正常的,毕竟当时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是人都会有绝望的感情产生,从而对欧美极度的精神依赖,并产生“只要是欧美的,就一定是对的”这种意识形态。
但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产生这种自卑的情绪,至少我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国家和民族成长的规律,是
“
先建立优质的物质文明后,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产生,而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精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