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领导曾指出,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
国宝民藏,藏富于民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文化大繁荣,实现文化兴国的一项重大举措。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文物保护法》第50条明确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5种方式合法收藏文物:
一是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二是从文物商店购买;三是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四是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五是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国家支持鼓励民间收藏,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种种迹象,都在印证一个问题,松开文物艺术品的枷锁,让他自由的飞十年。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也许给了艺术品一个机会,在这房地产哀鸿遍野的时候,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财富,会爆发出地震山摇的吼声,我才是财富,我才是宝藏,只不过泥沙裹身。
中国的民间收藏人群也在近30年异军突起,人数目前已近一亿。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有民办博物馆2000余家,仅仅这些博物馆就收藏各类文物上千万件。
这还远远低于现实情况;
有的人甚至一人就收藏数万件藏品,甚为惊人。
民间藏品是全国公立博物馆1469万件藏品总数的好几倍。如此大的一座宝库,怎么能不好好维护一下呢。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文物的交易量以百万计,交易额数千亿元。
《打开中国文化财富钥匙》一书中,就有专家推算,一旦法律承认民间收藏,实现民间收藏的开放时,中国祖先留下的文化艺术品将为我国创造出数万亿元绿色GDP,造福子孙万代。
在古物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渺小且短暂。以平淡、自然、虔诚的心态重新思考收藏,便会得到全新的收获。 如今民间收藏拥有了大量的古代艺术品,现实的存在,宜疏不宜堵,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民间收藏真有好宝贝,用血汗凝聚的收藏,能没有国宝吗?从何而来,又走向何方。不就是一个态度、一个法律的完善吗!
这二十年,中国人创造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大的成就,就是把五千年的文化遗存留留下来了,造就了民间收藏奇迹般的梦幻。今天的经济让我们看到了民藏的希望,大家认为民藏的春天就要到了,虽然还要经过严冬和风雪的考验,熬过了考验,春天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