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奇艺晓松奇谈
中国互联网脱口秀第一人高晓松升级再出发,携手爱奇艺精心打造悦享品质的全新脱口秀——《晓松奇谈》。
51好读  ›  专栏  ›  爱奇艺晓松奇谈

苏联送的水晶棺,孙中山逝世后为何没用?

爱奇艺晓松奇谈  · 公众号  · 视频  · 2016-12-12 19:07

正文

自从两岸坚冰化解以来,每次国民党率团访问大陆,中山陵始终是一个必去的行程目的地。这个陵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陵园?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里面埋葬的,正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中山陵是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等人,勘察后选定位置。在经过登报悬赏征后,选用了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动工,1929年春建成。

 

因为交通、军事等各方面的原因,建造中山陵对当时的国民政府来说,是个浩大的工程,所以决定分三期建成。1929年春,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第一期工程完成。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移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进中山陵,并举行奉安大典。也就是说,孙中山先生下葬时,中山陵才完成了一期工程。1931年年底,第三期工程的完工,标志着中山陵除纪念性建筑外,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建造中的中山陵


中山陵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而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象征当时国民党参众二院议员为339人,寓意每人作为一个台阶,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其中的9寓意九州大同。


 中山陵也是中国最后一座帝王式陵园,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用其历史意义和重要性。


这里顺便提一下,孙中山先生并不认可称呼自己为孙中山,他自己用的是孙文的本名。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四处躲避以逃过清政府的追捕。在一次投宿旅馆的时候,因为旅馆要填写姓名登记。在这个旅馆旁边一个叫中山家的一个住宅,于是便在旅馆的登记册上写上了日本姓中山,然后这个名字就成为日本人和在日本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对他的称呼。最后经过流传,才有了孙中山先生这个称谓。




孙中山先生病重快要去世之时,守护在旁边的汪精卫说:“如果总理不测,是否葬于北京景山为妥。”但是刚好孙中山先生醒来,他表示说:“不,不,我要紫金山。”这并不是毫无缘由的,孙中山辞退了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与友相约紫金山,在看到这儿风景后高兴的说:“候他日逝世,当向国民乞求一块土,以安置躯壳耳!


安放孙中山先生遗体的前后有四副棺材,第一副棺材是个楠木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当天,遗体被送往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装殓在这个楠木棺中。


第二副棺材则是一副楠木玻璃棺,因为孙中山先生遗体入殓后,孔祥熙觉得太小了,于是弄了一副这个大的楠木棺。这副楠木棺中有玻璃隔层,揭开棺盖可瞻仰孙中山的遗容。




第三副棺材则是苏联赠送的一副水晶棺,该棺长1.75米,高0.5米,棺头0.65米,棺尾宽0.53米。孙中山临终前说,愿如友人列宁那样保存遗体,所以决定用水晶棺。但等到3月下旬,水晶棺运抵时,由于初期防腐做得不够理想,导致遗体不能用水晶棺长期保存,只能土葬。对于水晶棺没能用上的原因,也有人说是尺寸太小不合适,也有人说在南方潮湿的气候中不能用它来长久保存遗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毛泽东的遗体决定用水晶棺保存后,有关人员专门查看了这个水晶棺,无奈太小了,毕竟他的身高在领导人中可以说是伟岸了。孙中山的第四副棺材,也就是最后安放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棺材,是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这副紫铜棺长2.24米,宽0.8米,高0.65米,价值1.5万两白银。1929年6月1日,安葬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在南京中山陵举行,孙中山的灵柩也就此归葬紫金山。



奉安大典


孙中山先生死后,中国的局势可谓是风起云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国民党各方对党的控制权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有力的竞争者有三人,分别为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蒋介石当时还算不上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孙中山先生三月去世,八月份国民党左派领袖的廖仲恺就被暗杀。为了稳定时局和查清凶手,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而廖案最大的嫌疑人是胡汉民的族弟胡毅生等人,于是汪、蒋二人就说胡汉民是主谋,胡被软禁后派往苏联进行考察。


又由于许崇智的部下也牵扯进了这个事件,蒋介石利用廖仲恺的死,先是把许崇智挤走,后又放逐了胡汉民,成为了仅次于汪精卫的国民党头脑人物。“中山舰事件”汪精卫不敌蒋介石而败走,蒋介石借此掌管了国民党大权。有人问,时国家动乱,为啥汪蒋两人,一文一武不能合舟共济,先联手整治国家?陈公博在《苦笑录》中谈到汪蒋之争说,汪蒋之无法合作,实在有种种原因,他们两个人的个性本来就不同,一个爱说话,一个爱缄默。一个感应很快,一个城府很深。




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知道自己病情已不乐观,便预立了三份遗嘱,分别为政治遗嘱《遗嘱》、生活遗嘱《家事遗嘱》,因为寄希望于苏联,所以又留下了《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临去世时孙中山先生仍在为中国的前进道路而思考,“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时,北京行馆灵堂两旁挂着的对联就是这句话。从今天来看,相比汪蒋二人的权利斗争,我们不得不为孙中山的为国为民之心而感慨万分。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由斯巴鲁首席冠名的《晓松奇谈》之——

卡斯特罗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