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年末推出2016年度书单,
本周带来经济商业类书籍推介,每本书此前《商论》中都有专文评析。
1. 《美国经济增长的起伏:
内战以来美国的生活水平》
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 The US Standard of Living since the Civil War
罗伯特·高登(Robert Gordon)著
美国经济为何在20世纪早期快速腾飞,这样的腾飞还会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出现?在西北大学任教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高登对此做出分析。他对“互联网革命的颠覆性”不以为然,并以美国经济史的例子对当前的发展作出评估。
如何评估IT革命的意义?高登认为最好看看美国内战后几十年“汽车革命”和“电力革命”的效果。他进一步提出——美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结束。高登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和详实的计量经济学数据,关注经济变革对普通美国人的意义。
衍生阅读:美国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阅读一月刊文章《重力加速度》
2.《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时代的研究新途径》
Global Inequality:
A New Approach for the Age of Globalisation
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著
关于不平等的成因,我们的知识少得惊人。来自纽约城市大学卢森堡收入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有趣的新理论。
《全球不平等》堪称《21世纪资本论》一书全面的后续之作。像皮凯蒂一样,米兰诺维奇也以多年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开篇。他将不同国家的趋势置于全球背景之下,发现过去三十年,在全球收入分配中处于中间阶层的工人——比如中国工厂的员工收入已经暴涨,最富裕的1%阶层的收入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工薪阶层的收入则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态变化帮助产生了全球的中产阶级。它也使得全球经济不平等状况趋向稳定,甚至可能自工业化开始以来第一次减缓。
衍生阅读:关于不平等,我们有多无知?
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免费阅读八月刊文章《新风潮》
3.《大融合:信息技术与新全球化》
The Great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w Globalization
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 Baldwin)著
自1990年互联网革命兴起,全球化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20世纪的贸易是关于不同国家的竞争,21世纪全球产业链贸易则更让国界更加模糊。一位在日内瓦工作的美国经济学者理查德·鲍德温指出,为输家提供帮助可能很难,而扭转全球化的趋势更难。
在经济学家的设想中,货物、思想和人都能跨越国界自由流动。现实则复杂得多。鲍德温回顾了全球化的两次大潮。促成第一次大潮的驱动力是全球运输成本的连续下降。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横空出世,令信息和思想的交流成本猛然下降,推动了第二次全球化大潮。全球供应链消除了贸易的国界,也制造了令人不安的新格局——“全球化不再是一项国家队的运动”。新型贸易政策的重点不是关税,而是如何设置共同的规则和标准。
衍生阅读:全球化的新症结——人的自由流动
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浏览十二月刊文章《第三次浪潮》
订商论,及时了解欧美最新书评,
限时抢福袋!
4.《知者:艾伦·格林斯潘的生涯》
The Man Who Knew:
The Life and Times of Alan Greenspan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著
从英雄到恶人,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是矛盾的综合体。本书试图回答“金融危机是否该怪格林斯潘”这个争议不断的问题。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是《经济学人》主编詹妮·明顿·贝多伊斯(Zanny Minton Beddoes)的先生,本书已经被评为《金融时报》年度书籍和麦肯锡年度商业书籍。
马拉比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部分作出了中肯的批评:“格林斯潘任期内的悲剧就是将自己对金融的担忧贯彻得还不够……格林斯潘性格特质的组合——一方面是睿智的诚实,另一方面却是不愿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定义了其担任公职期间的作为,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对于他最终采取的盯住通胀目标的货币政策,作者同样有犀利的批判。从“大师”沦落为替罪羊的故事令人唏嘘。也许我们能从格林斯潘身上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就是——了解导致货币及金融不稳定的力量何其强大。
回顾经济学人电台+书评:金融危机该怪罪格林斯潘吗?
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浏览十月刊文章《放在火上烤的人》
5.《阿里巴巴:马云打造的豪宅》
Alibaba: The House That Jack Ma Built
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著
作者是中国科技产业专家,从知情者的角度讲述了马云征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历程。他认为马云“站在了中国新兴消费主义崇拜与企业家精神的十字路口”。和洛克菲勒一样,马云发现了技术和市场机会的汇合点。书中写到了促成阿里巴巴诞生的逸事,马云敏锐的判断出:全球化和中国数以亿计收入在上升的消费者加上零售业的局限,意味着中国电子商务前途无量。
如今,每年通过阿里巴巴门户网站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3万亿元,远超过全球任何对手。创业大潮冲击下,中国人对企业家的狂热崇拜也令马云备受推崇。阿里巴巴能如他所愿,成为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公司吗?
衍生阅读:马云的帝国是怎样炼成的?
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浏览四月刊文章《扬子鳄》
6.《轨道卫星:铱星的故事》
Eccentric Orbits: The Iridium Story
约翰·布鲁姆(John Bloom)著
本书对“铱星传奇”做出了巨细无遗的回顾,讲述了一个超级项目起死回生的故事。铱星计划曾是技术史上最宏伟的计划之一,然而它也很快便引发了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破产。铱星计划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科技巨头的陨落可以有多么迅速。摩托罗拉曾是一切事物的开拓者,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苹果。但当卫星升空后,摩托罗拉变成了一家由律师和会计师所掌控的公司。17年后的今天,铱星公司卷土重来:在无法获得正常通讯服务时,这个全球通讯工具就成为了一些人最后可依赖的通信手段。
《轨道卫星》一书不仅呈现了精彩的商业大戏,其对新型通讯基础设施成型过程的叙述也给人以启迪:很多的好运气,来自政府的帮助,以及不会问太多问题的投资人。
衍生阅读:铱星计划与技术传奇的起落
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浏览十月刊文章《起起落落》
互动有礼
经济学人集团将为每周留言收到点赞最多的三位读者送出商论订制笔记本
欢迎“写留言”参与互动
免费下载商论App,及时了解欧美最新书评,限量版福袋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