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总在人间
我是你潜伏在职场的卧底,告诉你所有职场秘密,解决你成长的各类难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昨天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昨天  
体育大生意  ·  全新管理机构+重构联赛品牌=中超新“钱景”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突发!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2 天前  
970水果糖  ·  郭艾伦再发声:这口气咽不下去 ·  3 天前  
970水果糖  ·  郭艾伦再发声:这口气咽不下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总在人间

穷人想赚钱,首先要学会不被驯化

格总在人间  · 公众号  ·  · 2024-08-29 11:59

正文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800篇原创


注:

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推送了,大家可以“星标”一下这个号,谢谢。



有一天跟儿子散步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应试教育,更容易考高分?


儿子想了想,说,聪明的?努力的?还是……


我说都不是,是听话的。


小伙子一听,连忙点头。


是吧,老师让刷题就刷题,家长让报班就报班,总之,别人让干啥就干啥,说白了,学校那点知识才多少,掰碎揉烂了,一套题一套题的刷,考试分数就不可能低。


那种智商奇高根本不需要刷题就拿满分的学神,太稀少了,没有讨论价值,就说一般的学霸和学渣,真的在智力上有显著区别吗?并没有。


无非是学霸听话一些,做事踏实一些,知识点掌握全面一些,学渣叛逆一些调皮捣蛋一些,知识网络有漏洞。


时间一长差距积累,分数的区别就大了。


最近我看到一个报道也符合刚才的看法,报道说最近3年中国大学的男女比例正在发生变化,女生比例已经超过男生,而且超过的速度还在加快。


这很好解释啊,因为在比例上相对男生来说,女生的确要更听话一些。


尤其最近这几年内卷加剧,让考上好大学的“努力标准”越来越高,其实就是“听话标准”越来越高,所以更多女生在高考中胜出,可不就顺理成章嘛。


在应试教育中因为听话所以努力,于是成为学霸考出高分,可以享受到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负面影响是,经过这12年的应试教育,不管一个孩子最后考没考上大学,对人的驯化已经深入骨髓了。


造成不少年轻人到社会上跟只小绵羊一样。


我不是指绵羊的弱,因为再弱的人你通过挑战困难任务,都可以变强,而是指他们的 心态上像绵羊,特别听话,特别顺从,最后被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举一个职场上的例子。


我有个年轻粉丝刚进一家公司,领导给她指派了一名导师,导师喜欢以指导新人的名义安排琐碎的任务给她,还定性成“新人必须经历的锻炼”。


任务虽重,她也不抱怨,反而认为是前辈的“栽培”,工作很卖力。


有一天毫无征兆的导师忽然跳槽,领导这才发现,好家伙,这年轻人会的都是些边角的文档工作,真正有价值的活儿导师从来没安排过,她完全不会。


领导只好从别部门临时抽调来一个老员工当她的新主管。


结果新主管带来一名老下属,把她视为上一届领导的人,处处针对,迫不得已她只好裸辞,当时存款也不多,搞得自己非常被动。


这种局面怎么造成的?答案就是驯化。


她被驯化惯了,从小到大只负责做题,题难不会做,不会想是不是出题的人有恶意? 这道题我可不可以不做? 或者我可不可以找别的题来做?


会,她只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怪自己还不够努力


大家说这种局面,她能怎么办?


很简单,当然是做好手头事情的前提下,主动向导师争取有技术含量的活儿,遭到拒绝,立马做好换工作的最差准备,然后手里捏着新offer去找大领导申诉,换去更有价值的部门和岗位。


你问能这么操作吗?当然可以。


要知道在导师和小员工的抱怨之间,领导通常会偏向导师,这很正常,但是你都打算走了,在导师和小员工的离职之间,领导多半会息事宁人做出妥协。


最差最差,大不了骑驴找马,总好过有一天被人赶走狼狈不堪呀。


看到了吧, 规矩都是给老实人定的,你只要不掀桌子,对方就压迫得毫无顾忌。


所以我们经常说社会毒打,啥叫社会毒打,这就是。


说白了,这个社会最占便宜的从来不是照规矩办事的人,而是制定规矩的人。


你老老实实照着规矩来,遇到好人了,还能跟着喝点汤,遇到烂人,会被压榨得什么都不剩。


标题我就说了,穷人想赚钱,首先要学会不被驯化。


不被驯化不是说你非要创业,创业风险对一般人来说的确很大,而且一路上的镰刀比韭菜还多。


不被驯化是指你要看清楚事情背后的真相, 不要随便把别人的观念装进自己脑袋里,然后自己的钱平白无故装进别人兜里。


刚才说创业,或者说副业,之前也有粉丝问我。


说格总你为啥不出一个写作课,或者副业课?你要是出这样的课,买的人肯定很多。


我说这钱我挣不了,职场课和副业课的逻辑完全是两码事。


副业课的逻辑是啥呢,是“筛选”。


100个小白报课,最后跑出来赚到钱的只有2个,3个,最多5个,其他95个全都成炮灰,这就是筛选。


这是卖课的人的问题吗?


很难讲,有些课水分很大,但还有极少数副业课的确有价值。


问题在于,你自己行不行呢?


可能你自己就不是干副业这块料,你报不报课都干不成,对方也知道你不行,所以人家卖的根本不是结果,而是一个念想。


他把筛选之后那几个成功例子包装一下,就拿出来唬人了,让你觉得谁上都可以,所以你不做炮灰谁做呢。


看到没,这就是驯化。


驯化从来都是从洗脑开始,一直到出现匪夷所思的一幕:


因为不被驯化,不按套路出牌才赚到钱的有钱人,向穷人兜售 如何按套路赚钱。


规规矩矩按套路来的穷人被割韭菜,野生 导师们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我说,这钱我赚不了,我宁愿卖便宜但实用的职场课,职场课的逻辑不是“筛选”,而是“培训”。


因为不管你报不报我的课,你都在打工。


我不是教你新开一局,而是教你怎么用更高阶的眼光和技巧,去面对你本来就在面对的困境。


相比起创业或者做副业,打工这事儿难度其实很小,你学了我的课今天不升职加薪,明天也一定可以,迟早有收获。


写到这里,我想表达的也差不多了,最后还想感慨一句。


除了刚说的应试教育,普通人最早接受的驯化,是来自父母。


有些父母自己是普通人,仅仅因为有一个父母身份就对孩子的前途指手画脚。


所以,在反抗社会的驯化之前,你最该做的是逃离父母的驯化。


我倒不是说,父母说啥都要反对,而是说 赚钱这件事如果你父母毫无经验,一辈子打工一辈子受穷,那他们的话千万不要听。


你去观察那些真正经历过拿到过结果的人,人家当初怎么做的,就可以了


(正文结束)




下面这条视频,大家看下评论区,争议还挺大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