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单位的一个同事打来了电话,问:如果一个转业军官退役时背着处分,对他的退役安置会有多大影响?
这个影响其实可大可小,最直接的也是最主要的,莫过于转业安置的时候积分会受到影响,会被减分而不是加分。其余的方面,比如安置地的安置资格,选择接收单位的资格等等,可能有影响但是不大,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同事听后有些如释重负。我知道他所说的“一个转业军官”其实就是他自己,因为连队的一个士兵犯了错误,作为连长的他负领导责任挨了处分,成为军旅生涯的一个痛点。
其实,因为各种原因,在服役期间犯了错误受到了惩处的官兵虽然不多但也时常遇到。和其他战友不一样,他们的心里背负着更多的压力和焦虑。这些压力,来自对于没能履职的后悔,对于单位建设影响的愧疚,还有对于未来的担忧,特别是对于退役的影响,更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困境。老张,就是其中一个。
那年老张也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挨了一个处分。处分倒是不重,但是却让他觉得继续干下去其实也意义不大,所以决定转业。
对于他的决定,单位的领导却有着不同的意见。倒不是说觉得他不能不该转业,而是觉得他选择转业这个方式不是很合理,如果再坚持一年选择自主的话可能更好。
老张对于自主的选择不是没考虑过,只不过一方面他觉得选择还需要继续呆一年,日子过的肯定很别扭。另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处分很轻很小,对于自己的转业安置等会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很大,还是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单位的。所以他没有接受领导的建议,还是选择了转业。
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也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处分,让他的转业之路有些坎坷。你看,档案计分的时候,因为有了处分所以他被减了分数,让他心有余悸。另一方面军转办工作人员告诉他,虽然他们也多方向有关单位推荐,但是当人家得知他有处分的时候,也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就算没有当面拒绝,但是热情明显不足。
因为当地是双选的方式,所以他也曾主动联系过一些心仪的单位,只不过单位对他的能力等没有意见,但是了解到他被处分的经历后,也往往会换了另外一种态度:要么说算了不需要,要么说你到别的单位试试。他也曾问一个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说不就是一个处分而且自己还是领导责任,为什么不要他?
负责人也是无奈地说,不是不要他,而是接收一个有处分经历的人,单位领导会对他有想法的,会觉得他工作不到位或者有什么隐情,毕竟那多人为什么非要选择一个有处分的人?
碰了几次壁,老张最后也失去了热情。虽然最后也有单位表示可以接收,但是也说这个处分对于他未来的进步提升等会有一定影响,让他做好思想准备。
不就是犯了错误,又不是没有改正,为啥要一棍子打死呢?
思想想去,老张最后放弃了安置的想法,选择了滞留而后选择了自主。他说,虽然选择自主让自己退役时间延长,但是至少自主后人家不会关注自己的处分经历,就业创业时会顺利一点、开心一点、压力小一点。
老张代表的是广大退役军人中的一个比较小的群体,退役时有处分的退役军人实话也不是很多,但是处分这样的经历给他们却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给他们的退役选择乃至退役生活带来了影响。曾经有人对一段时间选择安置后放弃滞留的人进行了统计,发现很多人都是因为担心处分带来的影响而“知难而退”。
也难怪他们“知难而退”:
《安排工作退役军士和义务兵服现役表现量化评分办法》规定,退役军士和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受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等党纪处分的,每次分别减5、10、30、60分……
山西省:档案中有处分的干部,公安系统、行政单位等不能安排。
南京市:受党内严重警告(含)或行政记过(含)以上处分的,只能选择企事业单位。
石家庄市:进省直安排需要具备五个条件,1.符合进石家庄市安置条件;2.大专以上学历;3.没有因本人原因受过处分……
黑龙江省:在部队受过行政记过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营职以下和专业技术职务军转干部,原则上不得进入党政机关。
辽宁省大连市:受过各类纪律处分的不能选择公安部门安置……
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不做评价,相关省市的规定自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对于他们错误和处分我们也需要有个理性和科学的认识和处置。
一方面,设置类似的减分机制,是没问题的。这样的设置,并不是为难也不是不尊重,只是一种提醒和督促,让大家在服役期间不犯错、不被惩处。同时,也是对那些没犯错退役军人的肯定和尊重。反差之下,该怎么做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这样的影响和限制,实在不宜过多、过严格,甚至取消部分单位和地区的安置资格。除了一些特殊部门和岗位,其他单位在接收安置有处分经历退役军人的时候不应有额外限制,应该一视同仁、平等竞争。
还有,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退役军人。
犯错的原因很多,他们服役期间也受到了处理。惩处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所以即使他们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也需要正确看待,不能把其与不称职、干不了等挂钩,把他们和其他退役军人区别对待。他们其实和其他退役军人没啥区别,能力素质等也没问题,也需要给他们公平的机会,客观一点更好。
最后,对于有这样特殊经历的退役军人,我们有时候也需要特别对待,给予更多的关怀。比如在安置后的岗位安排,待遇落实以及进步晋升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同时,也需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给他们的融入和适应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不然一个“受过处分”的帽子,会让他们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来的。
当然,这样的建议这样的环境建立起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这样的“偏见”“认知”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如果真的一时无法改变,就需要改变我们自己。
比如选择安置方式的时候,选择自主、逐月和自主就业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有效降低处分经历的影响;可以选择到一些相对于冷门、人少的单位工作,可能影响会少一点。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能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影响就算形成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绩去改变去扭转。有的时候,这种压力也会成为动力。
所以对于老张的选择,当时的我们都给与了支持和理解。
这或许不是最佳的选择,但却是最适合的选择。而给与老张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多一些支持和帮助,或许其他的老张们的退役安置会更好一些。
背着处分退役,的确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