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下午4时,“光之语——雷双艺术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
“光之语——雷双艺术展”展览现场
光不仅使万物生长,也使人有了活着的信仰。对生命如此,对绘画亦然。2019年5月2日下午四时,“光之语——雷双艺术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也是嘉德艺术中心在2019年春季的首展,展览展出艺术家雷双自90年代初期至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艺术批评家夏可君担任展览的策展人,他希望通过“光”这一主题,来展现雷双作品中的内在精神。一位浸润着诗性的女艺术家,把光的意蕴在绘画中书写,讲述着她半生的背负。
展览的学术主持贾方舟先生致辞
学术支持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教授致辞
特别支持单位、嘉德艺术中心副总王彤女士致辞
民生现代美术馆周旭君馆长致辞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鸿海教授致辞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康洁厅长致辞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王任生先生致辞
收藏家韩继胜先生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夏可君博士致辞
艺术家雷双女士致答谢辞
开幕现场,出席开幕的嘉宾合影
展览开幕式现场
诗性的绘画
虽然“花”是女性艺术中的常客,花绽放、美丽,却又短暂;既敏感,又易被雨水摧残。而雷双作品中的花之意象部分出自里尔克的诗。“看那些花,多么忠于地上的一切,我们正是在命运的边界把命运借给它们。但是谁知道呢!如果它们哀叹它们的凋零,也许我们就该成为它们的哀叹。”她从花的命运中发现了与自身的共鸣。梵高的向日葵就如莫扎特的乐曲一样充满阳光与香气,并且我们无法从中体会艺术家在现实境遇中的坎坷。雷双也用到了“葵”之意象,葵是追光者,而光却不常有,无光可追的葵如何生存?雷双用她的绘画行动做出了回答。
策展人夏可君博士接受媒体采访
艺术家雷双女士接受记者采访
艺术家雷双女士为著名诗人西川先生签赠画册
其实,中国传统美学和绘画意境中,不常表现冲突与苦难。而对“反思”的表达却是西方后现代艺术的热门议题。雷双对艺术语言的探索,融入自身对生命的体验,使得作品里中国传统的文人气十足,同时又在悲剧性的气氛中给观众留下开放的思考,将传统意象与当代艺术语言融为一体。
装置 红与黑 由1995年的 喷薄 (前)和2013年的 时间之环(后)组成
无题 综合材料 2005
生命之光
油画的洒脱,不同于水墨的虚薄空寂,而在喷薄中显现为力量。光,无定形,弥漫。《有光系列——荷之波》与“光寂”展现了光的两种生存方式。当黑暗的深渊让人无法凝视,当明亮已化作缝隙,光在奔逃、缠绕、挣扎,但它仍像一把刀子撕破长夜;当白昼到来,当宇宙又陷入混沌,玄色的巨浪奔腾于天地之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光?光是舒展、是自由、每一个毛孔都向外喷薄,枝繁叶茂。
暗夜中的绽放。有光系列丙烯油彩 114×146cm 2019
策展人夏可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绘画的秘密,是光的秘密。能够让人类心灵中的光来到绘画之中,这是雷双本次展览中最大的贡献,过去30年的绘画实践中她能够把葵花的内在坚韧、勇气之光,把荷花低垂、柔软的诗性之光,把玫瑰生命叹咏的光和宇宙的光寂全部整合在她的作品之上。雷双第一次把天、地、人、神的光聚集在作品里,其语言能够在抽象与自然之间、具象与表现之间、在诗性与抽象之间展示自己独有的灵性张力,体现出罕见的生命品质。在‘光寂’系列中,她把宇宙遥远的信息与中国的太极图式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未来之光“。
向里尔克致意之九 146×114cm 2012
艺术史学者曹星原女士谈到雷双绘画中的“光”时说:“我们所熟知的西方绘画中的光属于人造光,是一种技术手段,而雷双笔下的光则是一种内心的光,这种光超越了语言的描述,而直通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她把自己的经历与喜怒哀乐化作一种光芒放射出来,因此这种光也是人生的顿悟之光”。
褶皱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