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夜光杯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是目前中国报纸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看清一段关系,要看平日的小举动 | ...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关于严肃会风会纪的通知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观察丨“演艺之都”风景线百花齐放,新空间撬动大可能 ·  5 天前  
壹心理  ·  普通人学习心理学,到底有什么价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夜光杯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夜光杯  · 公众号  ·  · 2020-10-21 16:19

正文

小人有试错的权利,有和大人做出不一样选择的自由,而大人,也只能对他们说一句: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国庆长假前,住在大学宿舍的女儿周末抽空回来,跟我一起整理行李。因为我们一家要去高纬度旅行,当地气温低,不得不多带些衣物。小人把衣橱悉数打开,收纳箱、真空袋拆得七零八落,春夏秋冬的衣服扔得满地都是,仍然一脸纠结,不知道如何取舍:“我是穿大衣?还是带羽绒服呢?皮外套可以挡风吗?针织衫不如毛衣厚吧?”爸爸忍不住打断她:“带那么多衣服干嘛,不方便,束手束脚的,在外面要以行动方便为主。”小人一脸无奈,扯着嗓子喊:“到时候会冷啊。”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没好气地对她说:“尽量少带点衣服,到时候背都背不动,万一到那边看中喜欢的东西也没地方装了。”
小人很不满意,当即回击我们一对白眼:“你们只考虑少带,最好一件衣服穿两个星期,像爸爸那样,拍出来照片像是‘犀利哥’似的。”
我耐住性子解释:“我很理解你的想法,女性对行李的要求肯定跟男性不一样,不仅满足功能性,还有审美要求。但不是通过简单的数量叠加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达到少带行李的目的。”
小人冲得像个火药桶:“你就是想自己带10件衣服,叫人家只带1件衣服。”
我懒得继续跟她争论,赌气道:“你想带什么就带什么,反正你的箱子自己扛,我不把东西放你箱子里。我们就采用2+1模式,我还是按照我们两个人的行李准备,你准备自己的。”小人立即气鼓鼓地顶来一句:“那是不是还要分开走?”照这个路子下去,岂不是要谈分家了?一时气氛僵住了。
我一边默默地整理自己的行李,一边反复思考:女儿从小到大这20年,我们一起外出旅行不下几十次,为什么唯独这一次会为行李而吵架呢?
再想想明白了:我是把重点搞错了。我花了好多时间来告诉她衣服带太多了有多么不方便,该如何精简行李。比如可以参照一衣多用、化整为零、相互搭配、与环境相适等原则,建议她参考小红书、瑞丽、美容博主、时尚达人、互联网和朋友圈,学习穿搭和旅拍技巧等等。而我恰恰忽略了其中的关键点——每个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的人只带一把牙刷就能走遍天下,有的人偏要带着自己的枕头;有的人无论走多远都随身携带自己的茶叶和茶具,有的人喜欢一手世界地图一手抱着自己的电饭锅……就看你喜欢什么更在乎什么了,对于这些甜蜜的负担带给人的满足和愉悦,行李负重带来的一点点累赘又算得了什么。
争执的焦点是——她长大了,对生活细节要求越来越高,个人意愿越来越强烈。她越来越有主见,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就像当时我为了让她多吃一口蔬菜,而她只想顿顿吃肉而哭喊;就像当初我让她穿一件棉袄她却觉得太臃肿而抗拒;就像当初我想让她多做一张卷子,她一心只想跟同学聚餐逛街而较劲;就像当年我想让她练琴而她时常想偷工减料而斗智斗勇……那些都是成长道路上的必须,那些坎儿都得让她自己迈过。
虽然我一向自诩为智慧的妈妈,时刻警惕尊重她的个性和自由,但一不小心,还是掉进了自以为是的陷阱。是的,她有试错的权利,她有选择和我不一样的自由,而我,也只能对她说一句: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9月高点击率美文:
人物 | 何占豪夫妇:走过半世纪的爱,依旧可以这么年轻
人物|对话奚美娟:演员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