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育学园
崔玉涛唯一认证官方公众账号。致力于通过互动、分享、问答,全维度的信息传达,帮助更多的家庭了解健康、完善的育儿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北京协和”出的“镇院”硅霜,保湿好用还不贵 ... ·  23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信奥赛道今年爆了,学编程还有红利吗? ·  2 天前  
丁香妈妈  ·  手慢无!99 元抢 6 盒无糖沙琪玛 ·  1 周前  
常青藤爸爸  ·  幼儿通识启蒙1001夜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育学园

这种「添加剂」已被点名禁用,伤肝肾!超市很多食物都有,别给孩子吃了

育学园  · 公众号  · 育儿  · 2024-09-29 17:30

正文

>>> 直播预告 <<<

10月8日下午14:00

专注力专场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孩子专注力差,坐不住,做事三分钟热度?
2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非要磨蹭到2个小时?

现在就点击按钮「预约」直播吧👇
一定要预约直播,视频号新规,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

在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备受热议的当属月饼中的一类添加剂——脱氢乙酸钠

争议1: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中国出口至韩国的18批次月饼被通报。细究缘由是这些月饼中的防腐剂,脱氢乙酸钠含量超标。


争议2 : 一网友在吃完配料表中标有脱氢乙酸钠的月饼后,没有将地上的月饼残渣打扫,之后发现地上有一群死掉的蚂蚁,正是月饼残渣的位置。



伴随着上面这些争议的同时,还有消息报出
2025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将开始实施。
新版标准中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

这些消息让不少人都很焦虑:

“ 之前吃过一些含有脱氢乙酸钠成分的面包、腌菜、螺蛳粉等食物,该怎么办呢?”

那么,

  • 脱氢乙酸钠是什么?到底有哪些危害?
  • 常吃的哪些食物中含有脱氢乙酸钠?
  • 还有哪些食物添加剂要尽量“避开”?

为了家人、孩子的健康,强烈建议你看完内容,并转发提醒家人朋友。

01

脱氢乙酸钠是什么?
到底有哪些危害?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便宜、好用”被广泛应用于烘焙食品、调味品、乳制品、泡菜罐头、糕点、面点、熟肉制品等食品行业中,主要起到防腐和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

长期使用脱氢乙酸钠可能会引起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表现为肝肾功能性减弱,出现惊厥、颤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还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减少和慢性肺水肿

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文章,2017年宁夏就发生过一起儿童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多名4岁以下儿童陆续出现呼吸急促、走路不稳等症状。

当地疾控中心调查后,确认该事件原因,是孩子们饮用了违规添加脱氢乙酸钠的牛奶。

照理说,在国标里,牛奶本来就不应该加脱氢乙酸钠这类防腐剂,而患者们喝的牛奶,不仅加了,含量还高达 1.71 g/kg(其他食品最大使用量也只有 1.0 g/kg)

这并非个例,还有辣条企业也因违规添加了脱氢乙酸钠,上了当地食药监局的不合格食品榜。



不断曝光的 “丑闻” 让大家对其产生了疑虑,而越来越多关于其危害性的研究又进一步加深了大众的不安感。

我国学者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

多次反复地大量食用脱氢乙酸钠(200 mg/kg BW)可能造成大鼠取食减少、体重下降、凝血能力下降、肝肾组织变化等问题,在较高浓度情况(124.0 mg/kg BW多次反复暴露)还可能引起甲状腺激素紊乱。这是一些「亚临床」的损害,虽不致死,但可能降低生命质量。


可见,脱氢乙酸钠的安全性问题,我们真的不得不注意了!

02

哪些食物中
含有脱氢乙酸钠?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零食或食物是“脱氢乙酸钠”的重灾区呢?

下面我们来分别说说:

1

烘焙食品


面包、蛋糕,尤其是保质期相对较长的预包装产品。

这类食品质地松软,容易滋生细菌,为防止霉菌滋生、保持口感和品质,很多都会添加脱氢乙酸钠。



有的不法厂家在面包中,甚至还会超限量添加......

有数据显示,这些年来,我国烘焙食品的消费量是在稳步提升的,有九成以上的消费者,每周都会购买烘焙食品。


不少孩子,经常还会拿那些面包当饭吃,殊不知,那些面包(尤其保质期长的那一类)的防腐剂,虽然当下不足以产生什么危害,但是也耐不住积少成多啊!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规避风险,新标准在烘焙类食品里禁用脱氢乙酸钠。

2

酱料和调味品 


像番茄酱、沙拉酱、蒜蓉酱、辣椒酱等。

以番茄酱为例,为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风味不变质,一些厂家会添加脱氢乙酸钠。(家里如果有的,回家可以看看番茄酱的配料表,是否含有脱氢乙酸钠?)


还有一些酱料,为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风味不变质,一些厂家也会添加脱氢乙酸钠。


3

腌渍食品  


包括腌渍的蔬菜、熟肉制品等。


4

方便食品  


包括方便面、螺蛳粉等。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已经开始心塞、焦虑了:之前这些东西都吃过,那是不是已经“中毒”很深了?

大家先不要惊慌,咱有一说一,虽然关于“脱氢乙酸钠的危害性研究”越来越多,但:

脱氢乙酸钠” 这种物质,在毒理学上不属于高毒成分(如果是高毒,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使用的)

 研究中发现其有害作用,是「长期、反复、大量」使用之后的结果,并不是偶尔吃一次造成的(之前如果没有大量吃添加它的糕点、零食、腌菜、加工肉制品之类,是无需担心的)

就像那句话说的,“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今天我们来谈论这个话题,主要是借此提醒大家,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各种“添加剂”的摄入有一定的认识。


03

些“添加剂”
也要尽量避开

那么,除了“脱氢乙酸钠”,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哪些“食品添加剂”呢?

在正式介绍之前,这里先“声明”一下,和“脱氢乙酸钠”一样,以下这些添加剂在符合国家标准和少量食用的情况下,都是安全的,大家无需过于担心。

❶ 防腐剂

常见的防腐剂有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等。


脱氢乙酸钠的危害,前面已经说了,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们说说——“苯甲酸钠”。


《柳叶刀》曾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


苯甲酸钠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饮用含有苯甲酸钠的饮料有可能导致儿童多动症。除了多动症,违规添加的防腐剂及其他添加剂也可能增加儿童肥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❷ 甜味剂


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等。


  •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碳水化合物类的甜味剂。甜度高,约为蔗糖的 180-220 倍。广泛应用于无糖饮料、低糖食品、口香糖等产品中。

  •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度是蔗糖的 30-40 倍。常见于饮料、糕点、蜜饯等食品中。

  • 安赛蜜:化学名称为乙酰磺胺酸钾。甜度约为蔗糖的 200 倍。在饮料、糖果、冰淇淋等食品中较为常见。

目前对于甜味剂的危害还存在很多争议,不同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只要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合理使用甜味剂,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是相对较低的。


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等,在选择含有甜味剂的食品时,建议还是要更加谨慎。



❸ 人工合成色素


常见的人工合成色素有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等。


色素可以使食品具有鲜艳的颜色,增加食品的吸引力。


但长期摄入人工合成色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儿童多动症等行为问题。



❹ 增稠剂


常见的增稠剂有卡拉胶、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 卡拉胶:常见于果冻、冰淇淋、乳制品等食品中,能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和稳定性。

  • 黄原胶:由糖类经黄单胞杆菌发酵产生的胞外微生物多糖。广泛应用于饮料、酱料、面包等食品中,具有良好的增稠、悬浮和乳化作用。

  • 羧甲基纤维素钠:一种纤维素衍生物。在乳制品、饮料、糕点等食品中较为常见,可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增稠剂能够增加食品的黏稠度,改善食品的口感。一般来说,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大多数增稠剂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

但为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建议消费者适量食用含有增稠剂的食品,不要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多选择天然、新鲜的食物。



这些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内是安全的,但如果多次、长期地摄入,可能就会对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给孩子买吃的,建议尽量选择天然、无添加或添加剂种类少的食品。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点赞在看分享给家里人和朋友哦~

>>> 直播预告 <<<
9月24日下午16:00
专注力专场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孩子专注力差,坐不住,做事三分钟热度?
2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非要磨蹭到2个小时?

现在就点击按钮「预约」直播吧👇
一定要预约直播,视频号新规,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

参考资料:

[1]杜玉峰.脱氢乙酸毒性及在鸡肉组织中消除规律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2]SHIDEMAN F E,WOODS L A,SEEVERS M H.Dehydroacetic acid (DHA).Detoxication and effects on renal function[J].J Pharmacol Exp Ther,1950,99(1):98-111.

[3]刘峰,徐飞,袁秀娟等.一起牛奶中脱氢乙酸钠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31(05):490-493.

[4]戴有金,夏亮.脱氢乙酸钠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2):52.

[5]Du, HJ; Tong, GH; (...); Li, GJ. A repeated dose 28-day oral toxicity study of sodium dehydroacetate (DHA-S) in Wistar rats.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23,137:105313

[6]Fang, J; Liu, HB; (...); Jia, XD. Subchronic Oral Toxicity Evaluation of Sodium Dehydroacetate: A90-day Repeated Dose Study in Rats. Biochemical and Enviromental Science, 2022, 35(4):296-31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更新于2024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

授权转载:原创内容,欢迎转发,转载请留言。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育学园官方群
健康科普、24小时答疑...智慧妈妈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