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保人
推介环保技术与资讯,工程相关,环评技术,环评考试交流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环保人

水气等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相关环保图示、图例、标识、标志

环保人  · 公众号  ·  · 2017-06-07 23: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环保人

以下消息由企事业环保整理,欢迎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长按识别 以下二维码进入 保智 收藏了新司法解释等,可以查阅环评分类


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对污 ( ) 水排放口、废气排气筒、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和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实行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和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 (GB16297—1996)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GB15562 1—1995 GB15562 2—1995) 等标准的有关 规定,制定本办法。 上款所述污 ( ) 水排放口、 废气排气筒、 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和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 以下简称 污口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我省辖区内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 含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建设 单位 ) 和个体工商户 ( 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 排污口的管理。

第三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 《江苏省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办法》 的规定, 如实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下简称环保部门 ) 申报登记排污口数量、位置以及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或产生的公害的种类、数量、浓度、 排放去向等情况。

第四条 排污口应符合 一明显,二合理,三便于 的要求,即环保标志明显;排污口设置合理,排污去向 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管理。

第五条 经规范化整治的排污口,必须按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 ( 试行 ) ( [1996]463 ) 的规定,设置与排污口相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六条 对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排污口,视同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由环保部门按照管 理权限下达限期整治通知。逾期未完成的,按环保法律、法规中关于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予以处罚。

第七条 建设项目需设置排污口,必须经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 ( ) 的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凡需在水利工 程管理范围内设置废水排污口的建设单位,还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报批手续。环保部门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 ( ) 审批时,必须明确允许设置排污口的数量、位置和规范化建设要求,并作为环保 设施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八条 未经环保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和扩大排污口,有下列情况之一必须变更 时,须履行排污变更申报登记手续,更换标志牌和更改登记注册内容。 ( ) 排放主要污物种类发生变化的; ( ) 位置发生变化的; ( ) 须拆除或闲置的; ( ) 须增加、调整、改造或更新的。 环保部门应在接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视为同意。

第九条 排污单位要根据国家和省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排污口基础资料档案和监督检查档 案。

第十条 排污口有关建筑物及其监测计量装置、仪器设备和环保图形标志牌等都属环境保护设施,排污单位 应将其纳入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各地环保部门应按照环境保护设施监督管理规定,加 强现场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章 ( ) 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

第十一条 合理确定污 ( ) 水排放口位置: ( ) 凡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国家和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 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以及海域中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 保护区、海滨风景旅游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水域内,不得新建排 污口。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置的排污口,限期拆除。 ( ) 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 一般经济渔业水域和风景游览区内的水体等重点保护水域, 从严控制新建排污口。

第十二条 凡生产经营场所集中在一个地点的单位,原则上只允许设污水和 清下水 排污口各一个;生产 经营场所不在同一地点的单位,每个地点原则上只允许设一个排污口。个别单位确因特殊原因,其排污口设置需要超过允许数量的,须报经环保部门审核同意。 排污单位已有多个排污口的,必须结合清污分流和污水合理调整,进行管网归并整治。

第十三条 凡排放含《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一类污染物的单位,应对产生该污染物的车间 或车间废水处理设施专门设置规范的排污口。

第十四条 应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和《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12997—1996) 的规定,对一类污染物的监测,在车间或车间废水处理设施排污口设置采样点;对二类污染物的监测,在排污单位的总排污口设置采样点。

第十五条 采样点上应能满足采样要求。用暗管或暗渠排污的,要设置能满足采样条件的阴井或修建一段明 渠。污水面在地面以下超过 1 的,应配建取样台阶或梯架。压力管道式排污口应安装取样阀门。

第十六条 凡排放一类污染物或日排放废水 100 吨以上的排污单位以及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单位,必须 在专门设置的一类污染物的排污口和单位总排污口上游能对全部污水束流的位置,修建一段特殊渠 ( ) ( 测流段 ) ,以满足测量流量的要求: ( ) 对于排污渠道,测流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用堰槽法或基于堰槽的流量计测流,须修建一段满足《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 (CJ T3008 1 5—93) 的明渠。 2 、选用流速仪法测流,须修建一段截面底部硬质平滑、截面形状为规则几何形,长度不小于 3—5 的平 直过水段,设计水深不小于 0 1 、流速不小于 0 05 /秒。具体要求以流速仪使用说明为准。 3 、选用浮标法测流,应有一段横断面规则、沟底纵向无坡度、无弯曲、水流平稳、有一定液面高度的不少 10 的明渠。 4 、选用容器法测流,溢流口与受纳水体应有适当落差或能用导水管形成落差,且流量较小。 ( ) 对于排污管道,测流段应根据选用的仪器设备 ( 文氏管、孔板、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 ) 使用说 明书的要求实施。

第十七条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应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仪, 1998 年底前必须安装污水流量计和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仪。一般排污单位的排污口也应尽量安装污水流量计,有困难的可安装堰槽式测流装置或其它计量装置。

第十八条 确因情况特殊, 不能修建测流段并安装污水流量计的排污单位, 应向环保部门申明原因, 其污 ( ) 水流量计算方法应得到环保部门的认可。

第十九条 选用污水流量计和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必须持有计量部门的质量认证证书和国家、省环保局推荐 的证书。污水流量计投入运行后,排污单位每年应向当地计量部门申请检定,领取计量检定证书。

第二十条 排放污水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原则上应设在排污口附近醒目处。若排污口隐蔽或距厂界较远 的,则标志牌也可设在监测采样点附近醒目处。

第三章 废气排气筒 [ 烟囱 ) 规范化整治

第二十一条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如国家和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 地区,不得新建排气筒 ( 烟囱 )

第二十二条 排放同类污染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气筒 ( 烟囱 )( 不论其是否属同一生产设备 ) 在不影响生 产、技术上可行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合并成一个排气筒 ( 烟囱 )

第二十三条 有组织排放废气的排气筒 ( 烟囱 ) 高度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达不到规定 要求的,或对排放废气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对排气筒 ( 烟囱 ) 实施整治。

第二十四条 对有破损、漏风的排气筒 ( 烟囱 ) 必须及时修复。

第二十五条 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凡有条件的,均应加装引风装置,进行收集、处理,改为有组织 排放。新扩改项目,原则上不得设置无组织排放的设施。

第二十六条 排气筒 ( 烟囱 ) 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和采样监测平台。有净化设施的,应在其进出口 分别设置采样口。

第二十七条 采样孔、点数目和位置应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T16157—1996) 和《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 废气部分 ) ([82] 城环监字第 66 ) 的规定设置。

第二十八条 在国家划定的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 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 位以及日排放二氧化硫 0 6 吨以上的排气筒 ( 烟囱 ) 应安装二氧化硫在线监测仪。所选用的监测仪必须持有 计量部门的质量认证证书和国家、省环保局推荐的证书。

第二十九条 排放废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应设在排气筒附近地面醒目处。

第四章 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规范化整治

第三十条 固定噪声污染源 ( 即其产生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工作和学习的固定噪声源 ) 对边界影响最大处,须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GB12349—90) 的规定,设置环境噪声监测点,并 在该处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三十一条 边界上有若干个在声环境中相对独立的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 应分别设置环境噪声监测点和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五章 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规范化整治

第三十二条 国家和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 补给带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禁止建设各种固体废物 ( 含生活垃圾 ) 集中贮存 ( 处置 ) 设施、场所和填埋场;已建设的贮存、堆放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第三十三条 露天贮存冶炼渣、化工渣、燃煤灰渣、废矿石、尾矿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设置专用的 贮存设施或堆放场地。易造成二次扬尘的,应采取不定时喷洒等防治措施。

第三十四条 经监测分析确认无危险、无利用价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应送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指定的场所填埋。

第三十五条 危险废物必须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设施、专用堆放场所集中处置或贮存。禁止将危险废 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三十六条 各种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堆放场所和填埋场,必须有防火、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 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的,限期改造。

第三十七条 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的渗滤污 ( ) 水达不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必须进行处理。

第三十八条 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有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须在其周围设置监测井 ( ) ,用以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

( ) 背景值监测井 ( ) 与固废贮存 ( 处置 ) 场所最大距离不超过 3 公里,深度应在地下水面 3 之下。

( ) 饱和带监测井至少应包括三口井 ( ) ,一口井远离固废贮存 ( 处置 ) 场所,用于提供直接受场所影响的 地下水数据。

( ) 充气带或非饱和带监测用渗水器可沿场所四周设置。

第三十九条 一般性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占用土地面积超过 1 平方公里的, 应在其边界各进出路口设置 标志牌;面积大于 100 平方米、小于 1 平方公里的,应在其边界主要路口设置标志牌。面积小于 100 平方 米的应在醒目处设 1 个标志牌。危险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无论面积大小,其边界都应采用墙体或铁 丝网封闭,并在其边界各进出路口设置标志牌。

第六章 排污口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四十条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分警告和提示标志牌两类。 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第一类污染物和表 4 中序号为 8 9 24—52 的第二类污染物排 放口,光气、氰化氢和氯气等剧毒大气污染物以及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口或危险废物贮存 ( 处置 ) 所,树立式固定式警告标志牌。对一般性污染物排放口或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挂平面固定式提示标 志牌,或树立式固定式提示标志牌。

第四十一条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按照国家标准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GB15562 1—1996GB15562 2—1995) 实行定点制作并由省环保局监制。

( ) 标志牌的形状及尺寸 警告标志牌形状为三角形边框,提示标志牌形状为正方形边框。 平面固定式标志牌外形尺寸:警告标志牌边长 0 42 ,提示标志牌长 0 48 、宽 0 3 ;立式固定式 标志牌外形尺寸:警告标志牌边长 0 56 ,提示标志牌长 0 42 、宽 0 42 ,立柱高度为标志牌最 上端距地面 2 、地下 0 3

( ) 标志牌采用 1 5—2 毫米冷札钢板,立柱采用 38×4 无缝钢管,表面采用专用防伪膜。

( ) 标志牌颜色 警告标志牌的背景和立柱为黄色,图案、边框、支架和辅助标志的文字为黑色;提示标志牌的背景和立柱 为绿色,图案、边框、支架和辅助标志的文字为白色,文字字型为黑体字。

( ) 标志牌辅助标志内容格式:第一行为排污单位名称,第二行为标志牌名称,第三行为排污口编号,第 四行为排放主要污染物名称。标志牌辅助标志内容必须与排污申报登记表中相关内容一致。

排污口编号格式统一规定如下: 污水 WS—×××××× 废气 FQ—×××××× 噪声 ZS—×××××× 固体废物 GF—×××××× 编号的前两个字母为排污类别代号, 第一至第四位为排污单位顺序编号 ( 与排污申报登记号第九至第十二位 一致 ) ,第五至第六位为排污口顺序编号。多个排污口的编号顺序,污 ( ) 水排放口以排污单位的主大门为 起点,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废气排气筒 ( 烟囱 ) 以生产主装置到辅助装置,按工艺流程排列;固定噪声污染 源扰民处监测点与污 ( ) 水排放口排列方法相同;固体废物贮存 ( 处置 ) 场所按使用时间先后和出入口顺时 针方向排列。 标志牌辅助标志内容由当地环保部门规定。标志牌制作单位按规定内容负责填写。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除应执行本办法外,还应遵守国家和省现行的有关环保法律、法 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将按照国家和省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来源:江苏环保厅

一、环保图示(来源环保部网站)



1
单位平面示意图

1.按各工厂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比例。

2.标明工厂方位,四邻。

3.标明办公区域、主要生产车间(场所)及主要设备的位置。

4.标明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位置。

5.标明污水、废气排放口、噪声源及其监测点位、固废处置场所等的编号及其名称(编号必须与排放情况表中一致)。

6.若有的车间不在厂区内,应另绘该车间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

7.编图图式(右图)。




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来源:GB15562.1-1995




三、环保标志、标识、图像







来源:环保部网站、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环保人综合整理编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