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法律人袁亚洋
编辑 | 小职酱
小职酱最近为大家创建了一个社群,群内有各领域职场大咖坐镇,解决大家的疑难杂症。
1)每周2次大咖直播课
2)每天一个职场技巧
3)每周职场大咖答疑
识别二维码,直接进群
↓↓↓
我几乎接受过所有互联网大厂的员工的法律咨询,应该比较有发言权。
职场上司欺凌、试用期违法解除、脉脉发表言论被解除、工位取消变相开除等等。
我可以说是阅遍了互联网大厂个别无良HR毫无底限的行为。
庭审中,更是见识到了,企业提交伪造的证据被鉴定识破后仍然狡辩,甚至当庭删除手机中的电子证据的行为。
以上种种行径,深深的让我感觉普及劳动法律知识的必要性。员工其实稍微多看看专业人士的回答,少看百度上的不负责任的回答,即可进行简单的维权。
关于不为人之的内幕,简单举几个例子。
1
永远得不到的加班费
这个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互联网企业的「996」可谓是行业常态,凌晨下班、七休一是标配。
互联网行业薪资水平看似很高,但是实际上如果按照时薪计算,是并不高的。
程序员们用自己的年轻的精力来换取并不高的时薪,可谓是资本压榨的典型。
加班费的主张,在司法实践中,本身就存在难点。一般需要员工有证据证明加班的事实才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但是因为员工疏于对加班事实的证据的保存,最终争议发生时,已经很难再获取相应的加班事实的证据。
2
始终无法确定的年终奖
很多打工人被OFFER上高额的年薪所诱惑,选择入职,后来发现一整年下来,并没有拿到如此高的年薪,原因往往离不开企业年终奖的不确定性。
互联网大厂往往使用「目标年薪」来说明总薪资,其中对月固定工资再进行明确,剩余部分则为不确定的奖金部分。
可能翻遍整个劳动合同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还是无法明确得知年终奖的具体计算方式和对应金额。
以风口浪尖上的拼多多为例,员工并不清楚发放的薪资中哪部分是加班费,那部分是年终奖。
司法实践中,如果对年终奖金额未做明确规定的,则一般参照上次年终奖的发放金额和计算方式来核算本年度年终奖的金额,或者以绩效比例来对应确定年终奖的比例。
年终奖的发放日期、发放条件、具体计算方式,估计没几个人能明确知晓。
3
不能一视同仁的离职补偿金
打工人们遇到的「裁员」实际并非法定意义上的「经济性裁员」。多数情况下,都是打着「裁员」名义的「协商解除」。
「经济性裁员」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和要求,企业一般很难达到,所以企业想让员工走人时,最为稳妥方式就是让员工签字离职。
所有以最终签订协议为目的的「裁员」都是「协商解除」,只要员工能抗住压力,是可以要求更高的补偿金的。
法律其实并未对「协商解除」的「经济补偿金」的金额作出上限的规定,所以「协商解除」是一个谈判的过程,员工完全可以在2N的基准下进行谈判,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很难想象,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背后存在种种明显违反劳动法的恶劣行径。
互联网大厂在IPO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对违反劳动法律的法律风险进行披露。
当然,违反劳动法的情况肯定不止以上三个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