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近日公布了《冬季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跨项跨界选材工作总体方案》,为了弥补我国冬季运动底子薄、基础差、人才少的劣势,跨项跨界选材成为恶补冬季项目短板的一大举措。根据计划,第一轮的跨项跨界选材工作将在本月底结束,一批夏季项目运动员将很快补充进中国冬季运动的竞技人才库中。不过,更快地培养竞技人才只是冬季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任务之一,真正改变中国冬季项目基础薄弱的困境是这项工作期待达成的最终效果。
跨项跨界选拔人才在竞技体育并不少见
此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冬季项目跨项跨界选材工作,在中国冬季运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存在明显的“夏强冬弱”格局,并且冬季项目又主要局限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开展,因此跨项跨界选材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但即便如此,仍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
单板滑雪U型槽选手刘佳宇,因为曾经是武术运动员而引起过媒体对其成长历程的极大兴趣。
作为中国第一个单板滑雪U型槽的世界冠军,刘佳宇曾多次表示习武经历对自己在单板滑雪上取得成功提供了很大帮助。
因为有习武的基础,刘佳宇在身体的敏捷、柔韧性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也因为习武,练就了刘佳宇的胆量和勇气。在刘佳宇11岁那一年,教练刘长福慧眼识珠,把她招收进当时在中国刚刚开始开展的单板滑雪U型槽项目,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也是因为当时国内滑雪运动基础太差,实在没有办法从滑雪运动体系内选出苗子的现实所迫。
不过,刘佳宇的成功,证明了技巧类运动之间的相通性,在此次公布的《单板滑雪跨项跨界选材工作方案》中,明确划定了单板滑雪项目的跨项跨界选材来源是体操、技巧、蹦床和武术等技巧类项目。
与刘佳宇的成长经历相似,中国第一个雪上项目冬奥会冠军得主韩晓鹏,也是跨项选材的成功代表。出生在江苏徐州的韩晓鹏自小并没有接触滑雪运动的条件,13岁被选拔进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转练滑雪之前,他是一名技巧运动员。
与韩晓鹏同为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的徐梦桃,是从体操转项到滑雪。而在世界范围内,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也不乏从体操、技巧等项目中转项而来的佼佼者。
作为中国冬季运动中最具优势的短道速滑项目,后备人才相对来说要充足得多,但跨项选材也有成功案例,比如现在中国男队的主力队员韩天宇原本是一名轮滑少年,还曾夺得过全国轮滑比赛的冠军,10岁才开始短道速滑的训练。因为他的成功,中国南方一些轮滑运动开展比较好的省市,也进入了中国短道速滑的人才选拔范围。
中国第一位速度滑冰冬奥会冠军获得者张虹,原本练的是短道速滑。按理说,中国短道速滑的竞技水平要高于速度滑冰,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更容易实现奥运冠军梦想,但张虹的成功却证明了从事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才是“王道”。因此,中国冬季项目正在大范围进行的跨项跨界选材,既是为2022年选拔和培养人才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让更多的运动员可以通过“转项”拓宽成功的道路。
能否带动冬季项目整体发展是关键
相比夏季运动项目,中国的冬季运动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中国早在1980年就参加了美国的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但直到2002年才首次获得冬奥会金牌。中国在夏奥会上早已进入金牌和奖牌的第一集团,在冬奥会上目前仍处在第二集团中下游。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代表团势必要有优异表现,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不久前在“两会”上的表态,中国代表团从目前在每届冬奥会上大约获得三四块金牌增加到12块金牌,还是有可能的。但这就需要中国在发展和提高冬季运动项目上,采取更强有力的手段。
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志利看来,冬季项目的跨项跨界选材,除了为中国冬季项目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之外,也将对冬季运动从东北走向全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冬季项目的跨项跨界选材工作已经在全国各省(区、市)展开,在跨项跨界选材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更多的省份逐步开展起冬季运动,“我们希望跨项跨界选材工作不是选完就完,而是能就此带动一个地区把冬季项目开展起来。希望很多冬季运动还是一片空白的省份,因为跨项跨界选材工作,产生第一批冬季项目运动员,成为发展冬季运动的一个起点。”
现在,冬季运动的场地条件限制正在不断消除,室内滑冰馆在南方很多地区都已经出现,长江流域也有了滑雪场。历史上因为自然条件所限导致只有黑吉两省开展冬季运动的原因已经逐渐破解。
在中国,竞技体育对体育工作有着极强的先导力量。冬季项目的跨项跨界选材,就以竞技体育为切入口,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希望这项工作的长效性将体现在从竞技到普及的冬季运动整体发展上。
不过,此次大范围的冬季项目跨项跨界选材工作究竟收效如何还有待检验。距离2022年冬奥会仅剩不到5年时间,但冬季运动人才的培养是很难速成的。
据王志利介绍,除了在具有相通性的项目上进行跨项跨界选材之外,比如,从体操、技巧、蹦床、武术等技巧类项目向单板滑雪U型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输送人才;从自行车、田径等体能项目向越野滑雪、速度滑冰等项目输送人才;从曲棍球、轮滑球、旱地冰球等集体球类项目向冰球输送人才。体育总局冬运中心还将从训练条件、训练手段等方面,全面提高冬季运动的训练质量,缩短跨项跨界运动员的培养周期。
去年年底,组建仅一年的中国雪车队出现在了欧洲杯第四站的比赛中,队员全部都是转项而来。进行雪车训练仅仅一年就出现在国际赛场上,中国雪车队的成长速度也引来了欧洲选手的关注。中国雪车队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具备参加国际比赛的能力,正是由于国家给队伍提供了最高质量的训练和保障条件,队伍在欧洲训练和比赛,并配备了高水平外教。未来几年,在其他冬季运动项目上,冬运中心也将给予类似的训练条件和保障力量,帮助冬季项目的各个队伍加快提高水平。
除了着眼于跨项跨界选材之外,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冬季项目更需要跨体系选材,全国政协委员、八一体育工作大队政委钱利民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就表示,今后体育的发展要看学校,未来的精英也在学校,如果不转变观念,还停在过去的层面上,机会就失去了。“冬奥会滑雪是短板,需要恶补,但是基层体校又在大量萎缩,体校没有了,从哪儿找人才?其实,学校有人才,也有资源,场馆建设也很好。现在,体育局和教育部分离着,各唱各的调,竞技体育要想在冬奥会上有所作为,应该在学校体育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