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湾区财经传媒
51好读  ›  专栏  ›  湾区财经传媒

信用卡行业性的“缩水”,减少几千万张......

湾区财经传媒  · 公众号  ·  · 2025-02-20 18:35

正文

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又现关停。

2月19日,福建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同意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福州分中心终止营业。近年来,多个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陆续关停,涉及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

央行日前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为7.27亿张,较2023年末减少4000万张,较2022年三季度末的前期高点减少8000万张。

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行业性的“缩水”,既是市场环境变化使然,又是银行主动清虚的结果。发卡行应转变运营思路,强化信用卡的“入口”“平台”属性,完成对信用卡业务的再定位。



业务调整 发卡量萎缩



2月19日,福建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福州分中心终止营业的批复》,同意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福州分中心终止营业。在此之前,该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桂林分中心、柳州分中心、南昌分中心、深圳分中心、兰州分中心、贵阳分中心等也已终止营业。

除了交通银行外,其他银行也有行动。比如,华夏银行在去年11月关闭了信用卡中心青岛分中心,此前还关闭了天津分中心、广州分中心。蒙商银行也关停了信用卡中心呼伦贝尔分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

相关银行关停信用卡中心地方分中心的业务,一般都采取了并入当地分行的举措。

据业内人士介绍,信用卡分中心是前些年信用卡“开疆拓土”、业务走向市场化经营趋势下,针对信用卡业务设立的,是与各地分行平级的独立经营的机构。各地分中心由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进行垂直化管理,提升了经营效率。这种模式在信用卡业务增量发展时期曾起到关键作用。

“潮起潮落终有时,如今信用卡市场达到了饱和状态,从增量经营向存量经营转型的趋势难以改变。”信用卡市场 资深 人士董峥表示,由于市场高度饱和,以及经济大环境变化的影响,信用卡业务进入了调整期,表现为发卡量增速放缓、流通卡量规模下降,交易额、信贷余额下滑,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也出现减少。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变化,除了关闭信用卡分中心,银行开始重新审视投入产出比。不少银行通过调整信用卡权益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运营成本,在信用卡业务上“降本增效”。

央行日前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为7.27亿张,较2023年末减少4000万张,较2022年三季度末的前期高点减少8000万张。这类卡的在用发卡数量自2022年四季度起,处于“逐季萎缩”态势,已连续九个季度下降。各上市银行的最新定期报告也显示,信用卡交易额在明显萎缩。



存量时代新打法



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全行业的“萎缩”,既是市场环境变化使然,又是银行主动清虚的结果。

信用卡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互联网平台消费金融产品相继推出,分期、免息功能逐渐丰富,“动动手指”就能开通,门槛更低、使用更便捷、还款更灵活,对信用卡业务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同时,2022年“信用卡新规”发布后,行业加大了清虚的力度。

“客户真正刷卡的时候,才是信用卡业务产生收入的开始。”某国有大行零售条线人士告诉记者,“发卡容易活卡难,发卡量上去了,活卡量上不去,对于银行经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信用卡创收,一方面要靠客户刷卡产生手续费,另一方面要靠分期。”

业内人士表示,“大发卡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信用卡业务靠增量发展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信用卡业务方向也从获客转向经营。发卡行应转变运营思路,强化信用卡的“入口”“平台”属性,完成对信用卡业务的再定位。未来,数据挖掘、风控和经营能力是信用卡业务重点方向。

面对新变化,银行已经在或快或慢地迈出调整步伐:布局新场景发力精准营销,重新审视成本和收益的天平进行降本增效改革,调整产品权益让卡“活”起来……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发卡银行可转变信用卡运营思路,将信用卡视作高黏性的零售客户入口和管理平台,以此为支点撬动全行零售产品交叉销售,在此过程中实现对用户资产负债的高度绑定,同步完成对信用卡业务的再定位。

-END-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小雅
审校:周华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