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南通  ·  明起,出分! ·  8 小时前  
掌上南通  ·  明起,出分! ·  8 小时前  
央广网  ·  明天起出分!转存这份复试全攻略→ ·  8 小时前  
央广网  ·  明天起出分!转存这份复试全攻略→ ·  8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9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9 小时前  
白话区块链  ·  突发:Bybit平台15亿美金资产被盗,7大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中年改命,要经历这四次觉醒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9-20 17:58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每晚·许朝暮
来源 | 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主播 | · 童童




宫崎骏说:“过了30岁,人生就不再是纵马奔腾,而是负重登山。”

人这辈子,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年龄已成为追在自己身后的猛兽。

无论你有多成功,都难免会受到职业下行的影响,要么失去单位重用,要么被市场淘汰,陷入无能为力的中年危机。

为此,哈佛商学院教授亚瑟·布鲁克斯,进行了一场为期七年的探索,研究如何应对职业下行的恐惧。

他将自己的心得、感悟,以及搜集到的真实故事,都总结在了《中年觉醒》一书中。

在书里,他一再强调:

即便历尽半生风霜,遭遇中年滑坡,你依然随时都能开启人生第二春。

中年的分界点,究竟意味着危机还是机遇,在于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及时觉醒。

点击听樊登老师解读《中年觉醒》👇


再厉害的人,也逃不过中年危机

在书里,作者提到一个令自己难以忘怀的故事。

有一次,他坐飞机出差,听到后排一对老夫妇正在低声交谈。

丈夫不断向妻子抱怨,说自己已经不被他人需要,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无论妻子怎么安慰他,他始终唉声叹气,不停地念叨“活着没意思”。

听到这里,作者本能地以为,这位丈夫应该是个一事无成的普通人。

或许他一辈子都兢兢业业工作,却一直默默无闻,没能实现理想和目标。

可下飞机时,作者回头看了一眼,发现这位丈夫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

他取得过许多了不起的成就,还是备受拥戴的英雄人物,所到之处皆是鲜花与掌声。

作者大吃一惊: 原来顶尖的成功人士,也摆脱不了年龄增长、能力下滑带来的痛苦。

其实,这世上的好运、名望、成就感,都是有时效性的。

不管多么优秀的人,从登上巅峰那一刻起,往后走的必然都是下坡路。


生物学家达尔文,27岁因物竞天择理论而声名鹊起,50岁出版了代表作《物种起源》。

可从这时候起,他的创造性开始停滞不前,事业也逐渐沉寂。

他变得郁郁寡欢,时常抱怨:“尽管已经拥有一切令我幸福和满足的东西,但我厌倦了这种生活。”

物理学家狄拉克,31岁就发现了量子场论,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做出其他卓越的突破。

晚年的他,写下一首心塞的小诗:“年过三十,好死不如赖活着。”

再厉害的人物,都免不了要经历事业的挫败、前途的波折。

更何况你我这般,本就一路跌跌撞撞的普通人?

年轻时,我们不是为碎银几两奔波,就是为外在的头衔、地位、名誉所累。

好不容易熬到中年,职业危机来临,或许是所在行业失去红利,又或许被年轻人后来居上。

此时的生活,就像突然踩下了刹车,每挪动一步都格外吃力。

任凭你百般挣扎,终究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失去健康的体魄,过往的光环和安逸的状态。


书中说: “生命有周期,人生由绚烂归于平淡,是不可避免的。”

人到中年,如同爬到了半山坡。

哪怕你继续奋力攀登,生活也会毫不留情地拖着你下滑。

点击听樊登老师解读《中年觉醒》👇


打败中年危机的武器,是尽早觉醒

作者在书中说,面对职业下行,大多数人会选择愤怒地对抗,硬撑着前行。

可盲目抗争的结果,往往会害自己加速坠入深渊之中。

科学家鲍林30岁出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8年后又拿到诺贝尔和平奖,一时间风头无两。

可短暂的满足过后,他再也拿不出有价值的成果,也失去了公众的关注。

看着自己从众星捧月,到逐渐无人问津,鲍林的心情低落到极点。

为了再次获得外界的追捧,他想尽办法博眼球,宣传各种伪科学观念。

主流医学界驳斥他是庸医,公众也质疑他的专业能力,过往的赞誉都变成了争议。

他更加无心学术研究,把时间都拿来痛斥自己的批评者,白白蹉跎几十年。

凡事盛极必衰,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人到中年,注定要开始经历接连不断的失去与衰退。

真正明智的人,会尽早觉醒,及时改变,重新规划人生的走向。


作者本人,也早早经历过职业下行带来的焦虑。

19岁时,他担任一家乐团的圆号手,参与上百场巡演,还录制了自己的专辑。

他本以为,自己迟早能加入顶尖交响乐团,成为一名圆号独奏家。

但天不遂人愿,短短两年后,他的水平突然开始下降,经常在演出时跟不上节奏。

不管找多好的老师学习,投入多少时间训练,他也始终无法回到最佳状态。

30岁生日那天,他恍然觉醒:自己的音乐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

与其跟无法扭转的职业下行较劲,他不如趁着年轻,早点转行。

于是,他开始远程学习线上课程,拿到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应聘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没想到,他在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很快就做得游刃有余。

后来,他还受邀成为一家智库的总裁,负责管理众多学者,事业有声有色。

他这才明白,人生那么长,没必要从始至终都把自己绑在一条船上。

当职业下行的潮水袭来,你的觉醒与改变,就是你的救生圈。

作家蔡澜说过一句话:那些没有中年危机的人,是因为在年轻时,每一分钟都在警惕危机。

人生是一条起起伏伏的曲线,当你感到春风得意之时,其实也就离陷入瓶颈不远了。

所以,你要尽早觉醒,接受有朝一日被淘汰的现实,提前调整自己的技能与价值。

把终点当成新的起点,你的职业下坡,就会变成另一条进阶之路。

点击听樊登老师解读《中年觉醒》👇


你觉醒得越早,人生下半场就越顺

社会学上,有一个“米缸困境”:

一只老鼠掉进装满米的米缸里,每天吃饱后便倒头大睡。

直到有一天,米缸里的米见了底,老鼠也被困在缸底,无法逃脱。

而我们现在的工作岗位,恰恰就是那只看似满满当当的米缸。

我们以前总以为,自己能在岗位上一劳永逸,就算失业了也能马上找到新工作。

摸爬滚打多年后,才惊觉自己已被时代的浪潮抛弃,哪里都找不到容身之处。

对此,《中年觉醒》里说:提前唤醒自己,改变自己,到了人生下半场,危机才会变成新的机遇。

作者还在书中,谈到了觉醒的方法,我总结了4点关键:

1. 智力觉醒:转变工作类型。

书中提起心理学家卡特尔的一个观点:

人类拥有两种类型的智力,一种是流体智力,即知觉、记忆和推理等先天智慧。

另一种是晶体智力,是指以习得经验为基础的后天智慧。

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会不断衰退,晶体智力却稳步上升。

所以,当我们人到中年,比起创意类工作,更适合思考总结、传授经验、提供指导。


音乐家巴赫年轻时,创作了众多知名曲目,被公认为巴洛克时期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

随着时间流逝,他逐渐被晚辈超越、被听众遗忘,但他也没有过度沮丧,而是顺应天命,转行做音乐教师。

他一边教学,一边总结经验,写出广受好评的《赋格的艺术》,度过了精彩的人生下半场。

创造力的枯竭、精力的下降,是任何人都逃不过的宿命。

非要跟自己较劲,在奔涌的激流中反方向奔跑,到头来只会摔得头破血流。

不如放过自己,放弃冲锋陷阵,转而稳住后方,活出下一阶段的圆满。

2. 观念觉醒:重新排序人生。

人过中年以后,生命便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此时,重新审视生活,给自己的价值排序,找到真正需要的东西,你才不会被虚无与焦虑所困。

书中,55岁的卢瑟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创办了7家公司,前半生为名利忙忙碌碌。

这样一个成功人士,却向作者抱怨:“我不是被激情、意义和目标所激励,而是被恐惧所驱使。”

担心生意失败、害怕被市场淘汰,令卢瑟终日惶惶不安。

在作者的建议下,他调整了价值排序,将幸福感置于名声、财富和地位之前。

他开始花时间读书、陪伴家人,还凭借自我改变的经验,转型为指导他人重建生活的咨询师。

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笃定地说:“我热爱我的生活。”

到了一定的年纪,人就得开始做减法了,放下过往的成绩,看开身外的得失。

重新排序人生价值,把功夫用在你觉得重要的事上。

唯有这样,你才会找到职业下行的出口,后半生真正为自己而活。


3. 心态觉醒:敢于展示弱点。

作者在书中指出:敢于坦承弱点的人,更容易获得意外的职业机会。

在他担任智库总裁期间,有人创立“一万美元拿学位”的项目,致力于帮助社会人士深造。

整个高等教育界,都强烈反对,认为这个项目毫无价值。

而作者本人,正是通过这种非正规教育提升学历,才得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