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构念中,自恋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也是存在于正常人群之中的普遍心理现象.自恋者具有表现欲、权欲、优越感、自我满足感等特征,表现出对权力、地位、成就感和控制感的极度渴望,这些特质恰好与成为领导者所需具备的品质不谋而合,因而在市场中,人们不难观察到,企业高管往往具有一定的自恋倾向.
基于2007年—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董事长签名大小测度其自恋程度,实证检验董事长的自恋程度对公司违规的影响并揭示其内在影响机理.
高管的不同特质反映了其在价值观念、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对其违规决策产生异质性的影响.首先,在心理层面,自恋的董事长热衷于自我意识的满足,更可能做出违规的经营决策.自恋要素中的特权感
(
优越性
)
会促使自恋者自认为高人一等、值得最好的事物或理应得到优待,表现为浮夸、自爱和膨胀的自我,这一观念将促使自恋者不惜以较高代价去获取成功或物质财富.其次,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自恋的董事长在决策过程中往往缺乏同理心
(
即低共情性
)
,会进一步提高其开展违规经营活动的可能性.最后,自恋要素中剥削性成分使得自恋者习惯于操纵或利用他人并从中获得好处,而董事长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绝对权威有利于其控制欲的施展,并为违规决策的顺利通过提供了便利.因此提出假设:
以下将基于自恋倾向的心理学基础,分别从个人层面和董事会层面两个维度,深入剖析董事长自恋影响公司违规的三条潜在机制.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自恋的董事长有更强的表现欲,并且希望自己成为名人,他们会抓住任何机会展现自我,印证其在能力、智力等方面“优于他人”.然而,当管理者兼任多重职务时,将不得不一心多用,致使其无法有效履职,进而弱化公司治理水平、损害公司价值.据此,提出假设
:
其次,从董事会层面来看,董事长的管理理念要落实到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需要得到董事会的支持和配合,因而对于自恋的董事长而言,他需要在董事会中占据主导的有利地位,方能自由发挥个性从而使其决策理念得以顺利推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显示,在自恋领导者管理的团队中,其他团队成员的专长对于集体决策的影响明显减弱.考虑到较为年轻的管理团队往往经验不足,更加易于控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
-
H3
自恋的董事长倾向构建年轻的董事会团队,导致公司更可能违规
.
最后,除了选取易于控制的成员组建董事会,自恋董事长对于董事会会议形式的选择偏好可能是董事长自恋影响违规的另一条潜在渠道.相比于现场会议,以通讯方式组织董事会会议不利于董事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会降低其他董事参与决策的质量,自恋的董事长的违规经营决策也更可能通过.据此,提出假设:
H4
自恋董事长倾向采用通讯形式召开董事会会议,导致公司更可能违规。
从内部的经营环境来看,对于自恋的董事长而言,较差的经营业绩可能致使其感觉到“颜面尽失”,为了证实自身能力和维护个人尊严,其更可能采取冲动和冒险的行为.据此,提出假设
:
H5
较大的业绩压力对董事长自恋与公司违规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
业绩压力使自恋的董事长不惜冒险违规来维护形象,而较为薄弱的外部监督营造的宽松环境可能为其实施提供了便利.通常而言,分析师关注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能发挥公司治理作用,较多的分析师关注会降低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大违规被发现的可能性.由于违规行为被发现会致使自恋的董事长形象受损,其违规决策将因较多的分析师关注而被有效约束.反之,较少的分析师关注则使得自恋型董事长在宽松的监督环境里展现个性.据此,提出假设
:
选取
2007
年
—2017
年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主要的财务数据来源于
CSMAR
和
WIND
数据库.
采用
签名大小
测度自恋倾向.采用能包围签名的最小矩形来测度签名面积.具体的,为测度董事长的自恋倾向,从公司招股说明书、债券等融资说明书中搜集董事长签名,首先,画出平行于纸张页面的、能包围董事长签名的最小矩形,测量其长宽并计算签名面积(长×宽),然后,测量位于签名下方的下划线长度(即下划线长)及下划线至上一行文字的高度(即行距),计算出为董事长签名所预留出的空白大小(下划线长×行距) .采
用每个汉字相对于预留空白的大小来测度自恋,即Sig_sz(signature size)=单个汉字签名面积/单个汉字预留面积,该值越大,董事长的自恋程度更高
.
使用
违规概率(Vio1)和违规程度(Vio2)
作为测度指标.其中,违规概率(Vio1)分为两类,即违规(1)和未违规(0);违规严重程度(Vio2)分为无(0),低(1),中(2),和高(3)四种状态,分别对应未被监管部门处罚、公开批评、公开谴责(谴责和警告)以及公开处罚(包括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和市场禁入).
董事长繁忙程度
.由于职
务的多寡程度
可以衡量时间因素对于董事会治理的影响,因此以董事长兼职数量
(Busy
)衡量其繁忙程度,Busy的值越大,表明董事长越为繁忙.
董事会平均年龄
.计算了
董事长之外的董事会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
(Age_drct)
,以此来测度董事会的年轻程度,Age_drct的值越小则意味着董事会团队更为年轻.
董事会会议形式
.以
董事会会议中以通讯形式组织会议的次数所占比例(Temtra)
表示对于通讯形式会议的偏好程度,Temtra值越大,说明董事会会议更多地以通讯形式召开.
a.
业绩压力
.
将上一年度总资产收益率(Roa)位于行业后四分位数的企业认定为是有较大业绩压力的企业,H_Pressure赋值为1,否则为0
;
b.
分析师关注度
.
设置变量L_Attention,类似地,将上一年度分析师关注度(分析师人数取对数)位于行业后四分位数的企业界定为分析师关注度较少的企业,L_At-tention取值为1,其他为0
.
表5报告了基本回归结果.表5列(1)的因变量是公司违规概率
Vio1,Sig_sz的估计系数为0.260,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
,说明相对于较不自恋的董事长,自恋水平高的董事长所在公司违规概率更高.表5列(2)的因
变量为公司违规的严重程度Vio2,Sig_sz的估计系数为0.255,同样显著为正
,说明董事长的自恋程度越高,公司出现的违规行为越严重.基本回归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H1,即董事长越自恋,其所在公司越可能发生违规,且违规程度更严重.
董事长自恋影响公司违规的中介效应结果见表6.首先,从个人层面,表6中的Panel A报告了董事长的繁忙程度对董事长自恋和公司违规是否具有中介作用的回归结果,表6列(1)显示自变量
Sig_sz的估计系数为0.45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说明自恋水平较高的董事长会兼任更多职务,
表6列(2)、表6列(3)中变量Busy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
,证实自恋的董事长过于繁忙带来了负面的经济后果.假设H2得到证实,即身兼数职是董事长自恋作用于公司违规的一条渠道.
表6中的Panel B列示了自恋的董事长是否通过构建年轻的董事会团队影响公司违规的回归结果,结果说明
选择与控制年轻而缺乏经验的董事会团队,是董事长自恋影响公司违规的潜在渠道
,假设H3得到验证.
Panel C报告了偏好通讯形式召开董事会会议是否是自恋的董事长影响公司违规的另一条渠道的结果.结果表明,
自恋的董事长倾向于采用通讯会议形式实现其主导决策过程的意愿,证实以通讯形式召开董事会会议是董事长自恋影响公司违规的又一条作用渠道
,假设H4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