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了一系列春节活动,包括历史文化主题游、主题活动、暖心服务等,推动文旅热度持续攀升。春节期间,天津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均有显著增长。同时,京津冀三地文旅协同发展,推出系列活动。天津春节活动丰富,包括非遗民俗、精彩演出、文博展览、主题乐园、冰雪活动等,文旅商农紧密融合,共享节日消费新风尚。
天津春节期间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古文化街快闪演出、戏曲快闪活动、灯展、庙会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春节期间,天津的民宿接待量和收入都有显著增长,同时各商贸综合体推出促销活动和特色演出,丰富市民游客的休闲购物体验。
2025年春节期间,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各区、各相关单位,深化打造“天津始‘钟’‘响’你”品牌,以“盛世华章 精彩津年”为主题,策划推出历史文化主题游“十游十旅”、主题活动“十大系列”、关爱游客“十大暖心服务”,全力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献上精彩纷呈、别具特色的文旅盛宴,推动天津文旅热度持续攀升,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根据联通大数据,春节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61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其中本市游客849.49万人次,外埠游客766.06万人次;游客花费156亿元,同比增长26.4%;人均消费965.63元,同比增长8.3%。据携程平台数据,天津上榜“年味目的地top5”,天津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7%。
京津冀三地联合推出“跨年迎春大联欢”“欢享庙会”“乐享冰雪”“历史文化主题游”“博物馆里过大年”“群众大拜年”六大板块系列活动,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携手开展的欢享庙会系列活动和春节冰雪文旅活动,着力丰富民俗活动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联合举办的“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共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集中优势资源,三地各自推出10条历史文化主题游线路,并精选代表性点位,联合发布10条京津冀历史文化游线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相互引流赋能。
今年春节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佳节,“非遗+民俗”燃爆假日。南开区古文化街快闪演出、天津皇会展演和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非遗、老字号展示展卖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特别是古文化街戏楼连续六天的戏曲快闪活动,为津城浓郁的年味增添了文艺氛围。西青区水西公园紧扣《山海经》,打造山海主题灯会;第28届杨柳青灯展,将西青历史文化特色和非遗民俗资源充分融入灯组设计和业态布局,现场灯潮、人潮、国潮涌动。蓟州区第十九届独乐寺庙会、宝坻区第二届新春文化庙会、津南区2025天津万灯启新游园会等,传统年味扑面而来。
春节期间,全市各大剧场专业演出达376场,开启“津年有戏”新篇章。2025天津相声春晚陪伴观众“笑”度新春,红桥区谦祥益相声社、南开区葫芦相声社等相声会馆让市民游客沉浸体验“哏”味春节。天津京剧院《龙凤呈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四郎探母》等传统之作好戏连台,天津歌舞剧院与天津博物馆、天津图书馆联合推出“中奥展览邂逅芭蕾”和贺新春音乐会,西班牙国宝级舞团演绎经典巨作《卡门》,为观众呈现一场场视听盛宴。沉浸式戏剧《日出》春节期间在金街大铜钱广场连续上演,让游客感受了天津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更为商业街区带来蓬勃人气和消费活力。蓟州区花园村、宁河区盆罐庄村、西青区白滩寺村这三个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上演了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文艺晚会,让新时代天津乡村新样貌具体而生动。
春节期间,全市各文博展馆共举办150余项特色展览和社教活动。京津冀联合推出的《紫禁遗珍宫廷文物》主题展,将三地馆藏的200余件宫廷文物汇聚到天津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推出《蛇年生肖文物与艺术精品展》《蛇年生肖展》等专题展,展现人类与灵蛇在悠悠岁月中形成的和谐共生之美。周邓纪念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等推出的福字迎春拓印、春联书写等主题文化活动,带领市民游客深度感受津味文化年。天津图书馆举办“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春节特别活动,以大运河文化为主脉,通过古籍讲座+非遗技艺体验的形式,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天津欢乐谷、方特欢乐世界等特色景区分别上演烟花秀、无人机表演、虚拟现实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游客切实感受到古韵今风的魅力交织。泰达航母景区特别版大型沉浸式无人机烟火秀倾情上演,英歌舞、梅花桩舞狮等非遗绝活嗨翻全场。方特欢乐世界精彩演出全天轮番上演,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熊出没明星们率领盛大的巡游队伍闪亮登场,葛沽高跷、二人转、相声等非遗演艺也惊艳呈现。极地海洋度假区以“海洋国潮+非遗民俗”为主题,“龙腾海底”表演精彩绝伦、国际大马戏重磅回归,为市民游客献上欢乐又充满惊喜的新春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