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读1000本书 | 第384本
世界很大,文学更大。
今天是我们陪你读书的
第2728天
,共读的是
第384本书
——邱华栋的作品
《空城纪》。
《空城纪》
昨天共读中,我们领略了发生在尼雅废墟精绝空城里,将养蚕技术带到精绝的汉家公主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楼兰古城的空城故事。
楼兰,位于塔里木盆地最东端,接邻敦煌,是西域古国,一个重要的王国。在公元5世纪后突然消失,曾经繁荣的楼兰,变成了一片荒漠。
楼兰古城属于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遗址位置同若羌县城直线距离是220公里。
关于楼兰,想必大家一定听过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代王昌龄的一首出塞诗。可以看出,在唐代楼兰还是兵家必争的西域边陲重地,也体现了诗人对西域的想象。
史书中关于楼兰的记载,在五世纪中叶后就逐渐消失。如今,楼兰古城的遗址被重新测定,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对象,永久封闭,只针对科研和考古人员开放。
到楼兰古城去看看,是生于新疆的摄影家王刚的愿望。这个愿望在2023年的9月,终于实现了。
王刚去参加新疆库尔勒市举办的一个胡杨艺术节活动,活动邀请艺术家进行采风。前一拨是画家和作曲家,王刚参加的是摄影家一拨的采风。
他从北京出发,上午飞往乌鲁木齐,先到北疆,从东天山向东坐车到吉木萨尔,再翻越天山到达吐鲁番和哈密盆地。
这一路大幅度转换行车路途,唤起了王刚心中久违的震撼——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辽阔,不知新疆之美。
王刚跟几个摄影家在吐鲁番和哈密转了几天后,决定到南疆最大的城市库尔勒采风。
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开采勘探在这里进行,城市人口规模比喀什和伊犁等传统城市的要大。
第二天早上七点出发,沿着一条并不宽阔的国道驱车前往最南部的若羌县。一路上,汽车穿越了沙漠里最美丽的胡杨林地带。
直到下午三点,才到达若羌县。
若羌县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比浙江和江苏两个省加起来的面积还要大,称得上“华夏第一县”,但人口只有五万多人。
若羌县虽然大,大部分地域都是不适合人生存的不毛之地,其中最大的一片就是罗布泊荒原。罗布泊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到若羌县后,在宾馆稍作休息,王刚一行就到若羌县博物馆参观。这座博物馆的建筑颜色是土黄色,结构上采用了仿原始建筑的风格,非常有当地的民族特色。
博物馆内不允许拍照。这家博物馆里有十多具保存完好、距今三千多年的楼兰干尸。
这些保存完好的干尸中,最有名的就是“楼兰美女”干尸,她死的时候不到二十岁,是难产而死,在她腹中还有一具胎儿的遗体。挖出她的时候,她的左手握着一柄牛角号。
馆长开玩笑说,楼兰美女手里的牛角号,在夜晚会发亮,有人听到这个牛角号被吹响。
通过一下午在博物馆的参观,王刚一行摄影家们感受到了罗布泊楼兰古国千年历史文化的进程。
第二天早上凌晨六点起床,带好相机,坐上越野车,准备前往目的地——楼兰古城。
负责接待王刚一行的单部长跟他们介绍说,每年若羌县正式批准到楼兰古城的人只有一百多个,大多是科学家、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家和像他们一样的摄影家。
由于当地交通发达,每年都有不少人未经批准,偷偷进入罗布荒原探险。有的被制止,有的进入后深陷险境,打救援电话被救出,因而受到处罚。
通往楼兰废墟的路,给王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相当崎岖。
开始是小坑小洼,车子在起伏的路面上颠簸得厉害,一会儿像进入风急浪高的海面被路面抛起来,一会儿又像大浪中的小船被跌下去。
走了十几公里后,进入了车队最艰难的路,王刚将这段路命名为“魔鬼大坑路”。
坐在越野车里,放眼望去,周围的荒原地形在经过多年大风的吹打侵蚀后,变成了一种奇形怪状的蘑菇状雅丹地貌。
在这种地貌中间,就是通向楼兰废墟的方向,汽车顽强地在雅丹地貌间开出一条路。
这条未经修缮的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大坑路,如果不是若羌司机车技过硬,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
一段直线十公里的路,开了近三个小时。在距离楼兰还有约两公里时,单部长提着嗓子说:“看,前方一点钟方向,有佛塔出现。”
王刚努力搜寻,看到的却像是《西游记》中各种妖怪死后定型变成的雅丹地貌,并没有看到楼兰古城的最高标志物——佛塔遗址。
等王刚看到佛塔遗址时,车已经开到楼兰遗址跟前。车在平地停下,大家拿出随身携带的熟食和矿泉水简单吃了午餐后,就走进楼兰西城废墟。
展现在一行人眼前的,就是一片废墟。王刚站在一片高台上四下观望,被风暴多次洗劫后,这里已经看不出曾经城市的模样,只有东一片、西一片房屋的断壁残垣。
经过单部长的指点后,才能依稀看出整座方城的外墙、河道、汉代西域的长史府和居民的生活区。
残存最明显的建筑是一处佛塔和一处没屋顶的“三间房”的夯土墙壁。王刚走在楼兰古城中,地上到处都是被风蚀过的木头,像是人的神经和肌肉被放大的模样,竖立在沙堆中,看上去触目惊心。
废墟中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王刚用自己的想象力将它们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城市的轮廓。
此刻,王刚站在“三间房”的土墙间,这里就是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第一次到来,在向导奥尔德克帮助下发现楼兰遗址的地方。
他在这里发掘了一百多件汉代珍贵文书并将其带走。
奥尔德克挖出一柄牛角号,斯文・赫定在吹了一会儿后,感觉它似乎有温度,觉得它属于楼兰,于是把它埋在了三间房废墟附近的沙堆里。
这个牛角号据说是古楼兰一对情侣巴布和芦花的信物。芦花难产死后,巴布将她葬到太阳墓地,将小牛角放到她左手里。另外一只牛角号被巴布带着去了远方。
之后,牛角号到了汉代傅介子的妻子姝人的手上,姝人又将牛角号送给傅介子。他出征西域时就一直戴着它。
傅介子在刺杀亲匈奴派的楼兰王安归时,牛角号沾染了安归的鲜血。随后,他将牛角号送给新任楼兰王尉屠耆,牛角号就留在了楼兰。
这个牛角号作为楼兰王的信物,一直传到最后一任楼兰王比龙的手中。比龙让替身曹无代替他作为楼兰王带领所有百姓离开楼兰城,他自己剃度为僧,留在楼兰古城中,与楼兰古城一起共存亡。
这些在《楼兰五叠》中看到的故事,开始浮现在王刚的眼前。关于楼兰最早的记载是在《史记》中。
后来,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两汉时期的楼兰应该是商旅云集、河道纵横、佛寺庄严的繁华城市。到魏晋时期,中原四分五裂、混战不断,楼兰在混战中也逐渐衰落。
唐代初期,从李白、杜甫等人的出塞诗中可以看出,楼兰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安史之乱后,楼兰被强大的吐蕃占领,被改称为鄯善。
此后,约是公元五世纪中叶,关于楼兰的记载便在汉文中逐渐消失。至今,西域名城楼兰的废弃与消失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至于楼兰古城是怎么被废弃的,它的最后一任国王是不是真叫比龙,曾经在这里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都只能凭后世的小说家戏说和考古学家发掘真相了。
王刚在三间房遗址的高台下面,不经意踢了一下沙土,捡到一柄赫青色的牛角号。他将它装到口袋里带回了若羌县。
晚上回到宾馆后,王刚不知道是兴奋还是失落,久久睡不着。他穿好衣服,戴着牛角号来到博物馆墙壁边上,吹起牛角号。
好像听到博物馆里有牛角号声的回应,仿佛看到楼兰干尸复活,向他走来。
黄沙万里动风寒,古国神游望玉盘。楼兰五叠的故事且说到这里。毗沙府号古于阗,葱岭千盘积翠连。
明天,我们将一起探寻于阗古城的历史传奇。
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
本周共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