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妈年纪大,
身体老毛病经常犯?
老婆怀孕,
想让她拥有最贴心的全程服务?
孩子发育慢,
想找医生询问却没时间跑大医院?
自从有了家庭医生
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推进海珠区家庭医生签约的过程中
不少街坊一早和家庭医生签约
享受到便利的健康服务
而在沙园街
街坊们更对
辖内一位家庭医生说
“要跟她到老!
”
这
位家庭医生有什么魅力?
今天G仔带大家去认识一下
2000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医疗临床系的谭美红,目前是广东省“滚雪球”家庭医生培训师资骨干,也是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中心”)全科门诊主任和家庭医生团队的专家组成员。
▲谭美红(二排左一)及其家庭医生工作团队
作为广州市第一批成功转型的家庭医生,谭美红不仅实现了个人签约居民数一年2000人,也发挥着优秀党员的带头作用,帮助沙园中心的全科医生团队快速成长。2018年,谭美红的家庭医生团队获得“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称号,而她个人今年参加全国全科医学病例诊疗思维培训项目比赛也勇夺一等奖!
▲谭美红为患者看诊
现在,谭美红每周在沙园中心的门诊院区和住院院区
来回
奔波,开展签约门诊时,她平均每天要接待50~60位预约居民。为了做好2000名签约居民的健康管家,谭美红管理着一个年轻的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全科医生、药师、中医和助理等。
尽管上门家访不是家庭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但对维护医患关系十分重要。除去每月三四次上门出诊,喜欢和人聊天的谭美红还时常在下班休息时间,去一些病人家中看望、了解情况。
她也建立了微信群和公众号,方便和签约居民联络。
“他们经常有什么事会给我发消息,有时想聊天也会找我。所以在签约门诊时候,我对他们和家里的情况,包括最近的动态,都比较清楚。”
甚至有签约居民出国游玩都跟她实时报告身体状况,身体出现不适时听取她的建议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谭美红家庭医生工作团队与签约居民像朋友一样相处
由于常驻社区和街坊们打交道,谭美红认为,年轻医生更要学会沟通。在过去几年中,她碰到的“疑难杂症”有不少都和沟通有关。
“有些病人对住院有抵触心理;有的人在大医院做了各种检查、转科,却查不出什么问题。”她说,很多人并不是真正有什么疾病,而是心理上有隐忧,需要全科医生们去改变患者的观念。
▲
谭美红对街坊嘱咐注意事项
“全科诊疗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给出的一些治疗方案是必须要经患者同意的。很多时候,我们要反复和病人解释住院的必要性,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如果患者不愿住院,我们就跟踪病情,在出现恶性变化时及时劝说。”
她的签约居民中,既有年纪二十出头的年轻白领,也有一百多岁的卧床老人。
谭美红总结说:
“学不会沟通很难做好社区医生。
我们都要学心理学,有些病人是心理上有隔阂,只要跟他们沟通好了就不是问题。
”
谭美红是沙园中心的“明星家庭医生”。由于每年最多签约2000人,她现在也会筛选出更需要签约的社区居民,尤以老年群体为主,他们逐渐成为谭美红的忠实“粉丝”。
▲
谭美红为病人看诊
已经退休的周阿姨既要照顾两位高龄老人,又要在家带孙。在沙园居住了60多年的她,早在2013年沙园中心成为家庭医生试点医院时,就成了第一批签约用户,她的父母、丈夫和自己都签约了谭医生。
两周前,她身患糖尿病的八旬老母亲在家中突然晕倒,她立刻给谭医生发消息。当时正从外地开会回来的谭美红还在讲课,她很快回电通知周阿姨将母亲送医院。
而老母亲此前不愿住院,这回在谭美红的耐心劝说下终于来到沙园中心做了详细检查。“医生跟得很到位。现在母亲的病情到哪一种程度,我们都可以注意到,就放心一点。”
▲
谭美红上门探访百岁老人
有一次在和签约的张叔聊天中得知,谭美红得知他还有一位102岁的老父亲,患有高血压病和留置膀胱造瘘管。
未签约之前,老人一直在家附近的三甲医院治疗,由于家住楼梯楼及行动不便,每次去就
诊都要劳师动众。出行不便,导致张叔老父亲
病情管理欠缺,家人非常担心。
谭美红便主动提出和老人签约,并带助理上门为老人进行健康评估,更换膀胱造瘘管,指导家属日常护理。
现在,张叔的百岁父亲病情逐渐稳定,血压平稳,造瘘口再也没发生过感染。老人百岁寿辰时,张叔一家还邀请了谭美红和其团队参加家宴。
▲
谭美红家庭医生工作团队获邀参加百岁老人生日宴
谭美红还建立高血脂自我管理小组、健康志愿者联动,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动手实操以及户外活动、中医膳食疗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了一大群老年粉丝。
忠实“粉丝”周阿姨笑着给谭美红打了个“硬广告”说:
谭美红:
社区里有很多病人,我们需要评估这个病人值不值得家访。
如果他真的很需要我们上门,我们就会上门,但每次上门会牺牲其他人的时间。假如每次要花一个多小时来回家访,一天就会少看十几个病人。所以我上门都是休息时间。
谭美红: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去三甲医院做高精尖的研究,有些人喜欢待在社区。我就是很喜欢和社区家庭沟通的。我们在培养这些年轻医生的时候,要给他们看到一些希望,不要觉得社区里好像没什么人来看病。其实在沙园中心,我们真的很忙,每个医生的工作量很大,还要管理病人、组织活动、搞教学、自我强化学习。另外,社区医院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
谭美红:
以前没有做签约工作的时候,碰到不好处理的病人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毕竟医患关系还是有点紧张,但签约之后,很多人来看病
就像朋友
一样交流,对医患关系有所缓解,而且碰到比较棘手的一些问题,我们团队也有年资更高的专家会诊,如果实在难以在社区医院解决,我们也有很快速的转诊机制。
目前,沙园中心的家庭医生工作有什么值得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