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今天简单聊聊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时令美食,有人喜欢吃甜粽,有人喜欢吃咸粽。关于甜粽咸粽,哪个更好吃,自然是不用讨论了,就跟甜豆浆咸豆浆一样,没有结论,只有个人爱好不同。
关于传统美食,比如汤圆、粽子之类的,其实我们家长朋友更关心的是孩子多大可以尝试。
01
从营养和健康角度
理论上,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尝试糯米。
糯米与其他米一样,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碳水化合物。糯米中的淀粉主要是支链淀粉,含量可高达95-100%,而直链淀粉含量非常低。因此糯米煮熟以后非常有黏性。
宝宝开始添加辅食以后,就可以添加各类食材。因此,糯米作为普通的谷物类食材,也可以按照辅食添加的基本原则添加。
当然,很多糯米制品,属于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因此从健康角度,不管几岁,
尽量少吃
,尝尝味道、满足一下就好。如果孩子不爱吃,自然也没必要强迫孩子接受。
02
从安全角度
从窒息防范的安全角度,孩子最好到
3-5岁以后
再尝试粽子。
因为高黏度的食品属于窒息高风险食物,比如汤圆、元宵、糯米粽子、糯米年糕、糯米糍等糯米食品,要格外注意窒息风险。3-5岁内孩子有较高的窒息风险,因此尽量不吃这类高黏的食品。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除了黏度高带来真的窒息风险。其实粽子里包的其他食材也可能会带来额外风险。
其中,最需要警惕的是没有
去核的枣
。
两头尖尖的枣核,一旦误吞,不论是对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带来严重并发症,比如肠穿孔,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窒息、误吞的风险,也要
警惕过敏风险
。现在粽子里包的东西,就跟月饼里包的东西一样,越来越有“创意”了。里面包得坚果、海鲜等馅料,也要警惕过敏的风险。
很多时候,看到这些吃东西的小科普,我们都会觉得小题大做,大惊小怪,但如果能去医院看看,偶尔留意一下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类意外其实并不少见的。
端午节,希望这个时令小知识能让更多家长看到,让更多孩子被更科学、更安全地照顾。
孩子或家人的个体化健康问题,包括儿科、皮肤科、妇产科、临床营养、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等,欢迎关注公众号:
祐苗
,自“
咨询
”菜单,向祐苗的靠谱医生咨询。
在祐苗上线的医生至少有5年国内三甲医院或者海外同等级医院工作经验、有循证理念和服务意识。祐苗后台也有日常咨询质量控制。
设置星标,不再错过我的推送:
1. 点击
文章标题下方
蓝色“
澳洲妇幼Dr韩
”
2. 点击右上角“
...
”
3. 点击“
设为星标
”
让更多父母看到
让更多孩子受益
分享 点赞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