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用人单位耍手腕、变相裁员,未免吃相难看。不仅丢了基本诚信,让老员工心寒,也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砸了自己的牌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刘晶瑶
近日,辽宁沈阳小刘被公司派到外省出差回来后,社区告知需隔离十四天,于是他向公司报告,第二天公司便要求小刘三天内到岗。因需要隔离小刘没能如期到岗,随后公司通知其已被开除,理由是旷工3日。目前,小刘准备申请劳动仲裁。
此事曝光后,舆论呈现一面倒的态势。不少人批评公司的做法不地道,“明知员工可能需要居家隔离,先派员工出差,再拿旷工当幌子,这不是给员工下套,变着法子开除人吗?”
不过,涉事企业似乎满腹委屈,觉得自己被“枪打出头鸟”了。他们拿出《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7号)》,称当地已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外省返沈阳无须隔离。而要求小刘居家隔离的社区,则坚持不放行,称“外省返沈一律隔离14天,没有接到上级另行通知。”
一面是社区要求出省返回必须居家隔离14天,一面是单位坚称外省归来无须隔离,催其尽快返工。就这样,劳动者小刘陷入了两难境地,夹在用人单位和社区中间左右为难。
表面上看,似乎企业是在“照章办事”,实则锅都让劳动者一方背了。
实际上,早在1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已经发文明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按要求向员工发放工作报酬并及时跟进或了解员工的身体状况,尽可能提供相应帮助。员工如未履行相关手续且无法作出合理说明的或经用人单位核实系虚假情况的,才能将员工行为定性为旷工,按相关规章制度处理。
而沈阳小刘已将社区要求隔离的告知书,提供给企业。企业单方面以旷工为理由,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根本站不住脚。
涉事企业下达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的时间是3月20日,而直到3月21日,沈阳市发布《关于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第12号)》,其中才明确“对于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员,只要持有健康通行码且没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接触史,入沈后不进行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
查看企业方面强调的《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7号)》,其中并没有外省入沈阳无须居家隔离的条款。
现实中,类似小刘的经历绝非个案。受疫情影响,一大批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原本盈利不错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谁都没有预料到疫情会持续这么久,全球经济受到如此大规模的波及。
公司想办法自救,本是人之常情。然而,个别公司为了不支付经济补偿,无所不用其极,想出各种法子变相裁员,逼迫员工离职,未免吃相难看。
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往往只能吃哑巴亏,畏于劳动仲裁奔波维权,需要付出的大量时间成本,苦于“耗不起”而妥协。
特殊时期,如果受疫情影响,企业确实存在生产经营困难,还是应当与职工协商,想办法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劳动者也能够理解,愿意与企业共克时艰。
即便真要裁员,也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规定要求,依法依规进行经济补偿。
这时候,个别用人单位耍手腕、变相裁员,未免吃相难看。不仅丢了基本诚信,让老员工心寒,也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砸了自己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