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我们愿与关心和支持中国医院发展和建设的各界有识之士一道,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谱写医院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晨报  ·  被曝更衣室有摄像头,医院回应 ·  2 天前  
重庆晨报  ·  被曝更衣室有摄像头,医院回应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基于完形概念下的医院建筑空间规划策略浅议 ——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扩建工程为例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 公众号  · 医院  · 2020-10-23 14:51

正文


一、完形的概念与分类


(一)完形的概念


完形是指具有分离状态的不同部分,同时具备有机整体的特征。对于造型美学而言,完形可以被视为由一系列出现在视域范围内的造型元素,通过特定的组织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形式,是人们经过自身视觉观察、心理感知、思维归纳之后的产物。


(二)完形的分类


从完形所传达出的信息量不同,其可分为浅层完形和深层完形。浅层完形仅通过视觉和心理活动认知完形造型的图形信息,而深层完形则不仅要观察者做出图形信息的准确认知,而且要深入把握图形信息之所以能够呈现,其暗含的结构组织的逻辑性。 因此,浅层完形可以被视为图形的完整,而深层完形可被定义为意义的完整,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图形与内在意义逻辑的统一。


二、医院建筑群体布局的空间完形



(一)国内医院规划设计的早期图形特征

国内早期医院建设规划受当时国家经济条件的客观限制,在建设成本的投入中无法满足“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这一目标。所呈现出的空间图形特征是以浅层完形为主。具体的表现形式为,院内建设用地缺乏合理的统一规划,以“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方式为特色;院内建筑群体空间图底肌理混乱;医疗功能的组织受建筑群体布局的影响,缺乏紧密高效的衔接,对患者的就医问诊造成不便。

(二)当代医院建筑群体组合设计的策略、方法、目标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关注日益提升,全社会对医疗设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医院的建设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因子,医院的建设不应再脱离于整个城市而孤立存在。 从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为出发点,当代医院建筑群体规划设计的工作应遵循以下三点:

1.策略——以功能效率组织为基础,空间规划为手段
当代医院设计的是否合理关系到医院医疗救治工作能否高效便捷的开展,因此无论医院的建设规模大小与否,均应要以医疗功能效率组织为基础,通过空间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将医疗功能合理落位。

2.方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总体规划能够保证医院的建设在一套完整的工艺架构和空间架构内进行,而分步实施则是兼顾考虑在医院建设成本的控制之内,实现医院持续动态发展的合理举措。

3.目标——完成图形和内涵逻辑的统一
当代医院建设是一个多种评价体系应要兼顾考虑的系统性工程。其主要目标是满足医疗工艺评价标准(医疗功能内涵逻辑的合理组织)与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建筑空间组合的美学意义)之间的统一。

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扩建工程设计思考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扩建工程用地位于医院既有院区内,项目用地被一期建筑群所围合,诸多设计中的限制性因素(诸如医疗功能衔接、建筑群布局关系、日照间距影响等)接踵而来,一期建筑群与二期新建建筑之间这种表象以及深层的互动博弈关系是在设计中不能被忽视的。

在设计之初,面对一个包含500张住院床位,且容纳了不同医技功能和若干专科诊疗中心的二期新建医疗综合楼,我们以化繁为简的设计策略展开工作,将建筑体量的完整性以及与一期建筑群之间关系的和谐性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设计深入的过程中,由于过多的在意建筑群体关系的形式感,对一二期建筑之间一级流程医疗功能的组织缺乏创新的思考,导致设计最终走向了浅层完形的拼图游戏中,无法从中跳脱。

图 1方案创作体量推敲

在重新审视和定位设计原则后,我们转变设计思维,以空间设计结合一级医疗流程规划为主,将“搭建以专科中心为核心的诊疗平台”作为设计的基本概念,并在空间组织中将其着力突显。首先将各个不同的专科诊疗中心作为一个功能整体,贴近一期建筑的门诊部,形成一个门诊-专科诊疗区;同时将二期的医技功能贴临一期医技区,形成中心医技区。两个功能区落实在建筑空间形态上,则是自然的随着一期建筑的外轮廓舒展布置开来,成为二期医疗综合楼的基座。500床的住院部按不同专科诊疗中心进行对应拆分,并以三个护理单元为一层,呈东西向水平铺展的姿态架空布置于基座之上,在强化了设计概念的同时,也达到了功能整合,流程再造,形式契合的目的(图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