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非遗看香港
想了解一座博物馆,要翻越多少书籍,才能窥探历史的长度;要触摸多少古迹,才能感知文化的厚度。
记者 李旭涵:推开这扇门,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里面的一切都写满了故事。香港三栋屋博物馆,原是清代乾隆时期从福建移居到香港的陈氏家族民宅,后被列为法定古迹客家围村。
经过重修,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了探索香港非遗的窗口。从最初的家族聚居之所,到如今的博物馆,它承载着数百年的记忆与情感,犹如一部活着的史书。
我们去老物件里寻找答案
三栋屋是典型的客家围屋,房屋设计从中轴线向两端延伸。建筑之美,在别出心裁的布局、屋顶能窥见,也在精致的木雕、斑斓的壁画窗框中展现。
彩门之上,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牡丹象征着富贵,蝙蝠与蝴蝶寓意福气与长寿;彩绘壁画中的菊花蝴蝶,是香港传统中式建筑中常见的吉祥图案;“双凤朝阳”木雕,一对凤凰飞向太阳,象征贤才逢盛世、飞黄腾达。还有琉璃漏窗,四角皆是如意吉祥。
记者 李旭涵:中庭,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曾经也是家族活动的中心,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是老人们闲话家常的场所。如今,时光流转的痕迹都留在了这些古老的物件用品中。
岁末年初,三栋屋博物馆推出了全新的“循声觅道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系列,以香港节庆与民间工艺、“日常”“非常”、和三栋屋与传统乡村文化为三大主題,精选大约40个香港非遗项目,展现本地民间工艺的智慧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这里,我们能看见当地日常生活和时令节庆中制作出的传统美食、点心及蒸笼制作技艺。与之相关联的,还有世代相传的节庆习俗,呈现了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记者 李旭涵:每一件陈列在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像是一个时间的胶囊,封存着过去的记忆,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它们就像是历史的拼图碎片,为我们拼凑出了每个时代,香港百姓的生活片段。
与集体记忆的厚重底蕴
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心灵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