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璞缇客精品酒店  ·  《福布斯旅游指南》公布!这座城市竟然有7家酒 ... ·  14 小时前  
南京日报  ·  南京紫金山下雪了!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南京紫金山下雪了! ·  2 天前  
8099999街头巷尾  ·  难怪成为昆明人的“新宠”,这里拍照真的巨出片! ·  3 天前  
8099999街头巷尾  ·  难怪成为昆明人的“新宠”,这里拍照真的巨出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8月起,各地政府都要加入“基金+飞地”招商!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8-09 07:00

正文

【重要通知】招商引资正发生重大转向!取消税收返还优惠政策之后,招商引资如何解读?怎么做?有哪些新思路新模式?我们将于8 月27-31日(周二-周六)在大连市举办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新政解析研讨会,了解详情请联系王老师150-1092-1500(手机同微信号)!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当前,每个地方政府都在思考取消税收返还优惠政策之后,应该怎么做招商引资?我们注意到,近年很多地方政府在实施“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政府招商手段,具有提高招商精准度、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升级等诸多优势,在新招商时代将成为一种重要模式,各地政府也都将入局,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取此文对“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的方法和案例进行了整理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 “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的内涵

1 )基金招商

基金招商是指政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吸引优质企业落户。这种方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能够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升级。

2 )飞地招商

飞地招商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

3 )“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的结合

“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将基金的资本运作和飞地的空间优势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招商引资模式。政府通过在飞地设立产业基金,吸引目标企业入驻飞地,并利用基金的投资和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产业的集聚和升级。

02 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的优势

1 )提高招商精准度

基金招商能够基于对产业和企业的深入研究,精准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质项目,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2 )降低招商风险

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政府可以与企业共担风险,分享收益。同时,基金的专业管理团队能够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降低招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3 )优化资源配置

飞地招商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将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相结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推动产业升级

基金的投资导向能够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03 “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的实施案例分析

1 )案例一: [A ] 的成功实践

政府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在飞地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基金重点投资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这些企业已成为当地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2 )案例二: [B ] 的经验借鉴

政府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共同设立了产业投资基金,并在飞地打造了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通过基金的投资和引导,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智能制造企业入驻,提升了当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3 )案例总结与启示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一是政府要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策略;二是要加强与专业投资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三是要完善飞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04 “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面临的挑战

1 )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关于基金投资和飞地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政策空白和模糊地带,给招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2 )专业人才缺乏

“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需要具备金融、投资、产业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招商工作的需要。

3 )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在飞地招商过程中,涉及到两地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合作矛盾和纠纷,影响招商效果。

4 )项目评估和监管难度大

基金投资的项目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对项目的评估和监管难度较大。如果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和国有资产流失。

05 “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的实施策略

1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加强对基金投资和飞地经济的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规范招商行为,为“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加强政府部门在金融、投资、产业等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招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3 )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在飞地招商合作中,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收益分成、风险承担等事项,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4 )加强项目评估和监管

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估和监管体系,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基金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投资安全和效益。

06 详细案例解剖:丽水经开区“基金 + 飞地”招商模式(入选“浙里干部之家”案例库)

丽水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丽水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承载着丽水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随着国内国际招商引资形势的“白热化”,以及受到疫情影响及经济下行冲击,经开区暴露出资本不足及人才紧缺两大招商引资“痛点”“难点”。一是优质项目投资信心及资金保障不足,除医药健康、快速消费品等少数产业逆势上扬外,大多数传统产业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企业方较多采取缩减投资规模、调整投资方向或者取消投资计划等措施。二是市场项目筛选能力不足,在疫情冲击之下,招商引资存在盲目性、“急功近利”性,招引项目层级较低或者不符合经开区未来发展趋势,在专业尽调方面没有建立起招商引资的“过滤器”“防火墙”,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三是招才引智发展层级不足。受疫情冲击,高端人才往往更倾向于落户大城市,享受更好的城市资源优势,丽水作为浙西南山区,物流成本制约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有效集聚,对经开区来说招才引才形势更加严峻。

1 )基金产业为“媒”,注入强劲资本引擎

1. 打造浙西南首家基金产业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丽水经开区打造浙西南首家金融产业园 -- 水街基金产业园,为丽水市以基金串联产业链创新链、优化产业布局,驱动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植入强劲的资本引擎。经开区将“金融 + 产业”列为水街基金产业园发展方向,在招引基金、类金融企业入驻,扩大税源,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培育基金生态圈、完善金融产业链、助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水街基金产业园目前共引进基金、类金融企业 261 家,其中员工持股平台 65 家, ( ) 金融机构 2 家,投资机构 195 家,入驻企业基金规模达 394 亿元,实现税收超 11 亿元。

2. 构筑“ 1+X ”产业基金体系。 经市政府审批,由丽水高科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丽水南城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丽水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成立绿色产业基金,并于发改备案,登记于全国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信用登记系统。绿色产业基金下设丽湖基金、丽水久有基金、金汛基金、杭州君富基金、丽水绿色易连基金等五支子基金,与富浙资本、东方嘉富、上海黑盛、启迪基金、龙庆资本、信隆行、诚和资本、伟高达等金融公司建立交流机制,目前已获得超过 30 个项目推荐。“我们去年在已落地丽水经开区的中欣晶圆项目招商中运用了这一招商新模式,中欣晶圆获得了资本的投入,满足了项目扩张的资金需求 ; 企业已开始科创板辅导,各路资本将获得丰厚的回报,交通银行则得到一个优质的客户资源。充分发挥了政府产业基金的政策导向性和杠杆效应,体现了专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实在是一举多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也正是得益于基金产业政策,航迅科技、晶睿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及前沿科技型产业项目解决了资金保障不足等相关问题,项目方能顺利落地。

3. 组建专业招商团队。 2020 10 月,经开区组建丽水高科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绿色产业基金管理人,代表经开区参与各类投资,包括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金融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搭建起一支懂金融、懂招商、懂业务、懂政治的基金干部队伍。目前人员 15 人,全员具有基金从业资质,其中金融类从业人员 8 人、会计 2 人、法律 2 人。“基金运作对专业性要求很高,从业人员一定要具有专业背景,良好道德、从业资质和实操经验。我们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控制度,执行一整套尽调、立项、决策流程,建立了前置预审环节、基金动态评价机制等全流程基金管理体系,了解项目投资进展,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触发‘对赌’条款后的处理措施,确保基金总体安全。”高科金控负责人表示,“正是得益于专业团队研判筑起的防火墙,才能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倒逼落地项目良性发展,聚力做大做强。”

2 )市外飞地为“引”,搭载人才集聚平台

1. “产业共育”,创新“研发在沪,生产基地在丽、销售总部在丽”模式。 为解决人才不愿意落户经开区,招才引资发展层级不足等相关问题,经开区转换思路,创新运用“问海借力”金钥匙,在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及张江药谷的核心区建设“科创飞地”,总占地面积约 18 亩,总建筑面积约 2.1 万平方米,构筑“嵌入式”融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让人才“不在经开区,却为经开区服务”。通过这一方法,有效解决疫情之下高端人才项目不足等相关问题,科创飞地成立以来,累计直接上海引进产业项目 112 个、总投资 269.086 亿元,吸引了纳斯达克、港股和科创板上市企业入驻,引进天境生物、泽璟制药、德琪医药、迈威生物等 6 家企业,形成了“研发在沪、生产基地在丽、销售总部在丽”的新模式。

2. “科创共用”,导入“科技创新链”。 依托飞地,经开区加强与上海大院名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合作建设实验室 ; 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何鸣元展开产学研合作 ; 与世界化学工业界第二名的国际跨国化工公司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