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天下实验室
人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实验 |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猝不及防!预警!预警!杭州人下班早点回家 ·  昨天  
FM93交通之声  ·  太突然!知名品牌宣布全球关店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涨停!“迪王”归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天下实验室

一个县的抉择:先成才,还是先成人?

看天下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5-02-06 20:30

正文


衡南九中学生在沙盘室进行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受访者供图)

先“成才”还是先“成人”,在衡南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撰文 | 石悦欣

编辑|沈佳音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在全国7200多所县域高中里,湖南省衡南九中(以下简称九中)是不起眼的。


它远离县中心。从衡南县教育局出发,开车约40分钟后才能抵达。


它生源差。中考招生时,衡南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为950分,九中招的是700分以下、县排名四五千名后的学生。2019年前,全校考上本科的人数是个位数。


但2024年,这个数字突破130人。


你可能以为这是一个偏远县中励志逆袭的故事,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别样的意外之喜,它的背后是一个县如何为了孩子变革的故事。


故事的主题就写在九中心育楼旁一块蓝底白字的立牌上——我们的育人目标是:把来九中就读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在2024年的心理健康普查中,九中学生抑郁、焦虑等问题的严重程度反倒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递减趋势。打架、斗殴、欺凌、偷盗事件为零。


九中只是衡南县的缩影。6年前,衡南县便开始举全县之力专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脱胎换骨


在九中的知心屋,一个1米8的男生满地打滚、哭闹。他无法连贯地表达,“我是个被世界抛弃的人”“我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这么不公平”……3个小时里,他支离破碎地讲述着自己的痛苦。


一旁的全玲玲穿着高跟鞋,站不住了,跟他说:“你看老师穿着高跟鞋,咱们坐着聊行吗?”男生仍自顾自地说着,不搭理她。


全玲玲是九中的心理老师,也是湖南省4个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之一。眼前的这个男生在宿舍睡觉从不脱衣服,永远穿着长袖、长裤和鞋子。天气再热,他也要在短袖校服外面裹一层长袖校服。


开设团辅(知心屋的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老师组织学生们分别说出大家的5个优点和5个缺点,这个男生冒了火,“这不公平,你们就是在针对我”。



衡南九中知心屋个辅室,两把椅子成90度角。(石悦欣 摄)


全玲玲寻找背后的原因。她了解到男生的父母在外务工,奶奶年纪大,家里的一切能省则省。晚上要么不开灯,要么只点一个小灯泡。水龙头不能打开,要一滴一滴接在盆里。他读初中时受过同学欺负,到了九中,仍然认为每个人都对自己心存恶意。心理委员是第一个到他家做客的人,也被曲解为“有目的的接触”。


他对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要我,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于是,全玲玲找到他的家长沟通,高中3年都没有停止。亲子关系逐渐缓和,孩子考试进步,打电话向母亲要礼物。母亲非常生气,向全玲玲抱怨,“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凭什么要给他买礼物,我哪来的钱”。“给他买杯奶茶也可以,孩子需要的礼物不用多么贵重,重要的是肯定、表扬的态度。”全玲玲说。


母亲逐渐改变,把精力放在他身上,从零开始学习沟通的方法,了解他喜欢什么。


“我们建议父母重新参与他的生活,补足童年的爱,哪怕是像哄小孩一样哄哄他,只要让他能体会到有父母爱自己的感觉就好。”全玲玲说。


经过一年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这个男生的情况好转。他最喜欢沙盘游戏,看到内心在沙盘上具象化的展示后,他渐渐学会理解、处理他人情绪,成绩也从倒数开始逆袭。高二那年,他考了班级第一。


九中是衡南县第一批“家校共育”的试点学校。心育楼是全校最新的一栋楼,知心屋就在第三层。


知心屋内的房间被刷上不同的颜色,个辅室里有两把靠椅,一把红色,一把粉色,成90度角。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座,而90度是最能让人感受到信任的角度。



衡南九中沙盘室,柜子上摆满模型。(石悦欣 摄)


在情绪宣泄室里,地上铺着彩色地垫,墙壁贴着海绵毯,拳击桩立在泡沫垫上,学生可以戴上拳套,跑动、出拳、重击。


在沙盘室里,靠墙摆放着3个4层立柜,每层摆满了大小不一的手办、模型,沙盘的沙子没有一丝褶皱。学生来到这里,指尖抚过沙子,无法说出口的心事都被划成线条、圆圈,戳成小洞留在沙子上。


知心屋外面有一个心理信箱,收集不敢踏入咨询室的学生留言,老师回信,密封送达。


当然,知心屋办公室的墙上贴着值班表和工作条例,心事和情绪都是隐私,要重点保护。墙边的文件柜上了锁,只有心理老师有钥匙,必要时,也只有心理老师有权打开。


知心屋还专门为高三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其他年级需要预约,高三学生只要上楼,就可以直接找心理老师。老师会走进每个高三班,定期开设解压课,告诉学生如何排解、调试,用最佳的状态迎接人生大考。


衡南县每个中小学都有这样的知心屋。2021年7月,县财政为此拨款3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仅两个月,全县130所学校就建好了知心屋阵地,每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5个小时。


变革缘起


衡南县的变革始于一桩震惊全县的恶性事件。


2018年最后一天,衡南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肇事者是一名13岁的学生。未成年人何以犯下重罪,顺着案卷,政府有关部门找到了事件源头——家庭环境恶劣滋生的严重心理问题。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同湖南省很多地区一样,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一员,衡南每年有近7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比重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峻。


一名初中班主任告诉我,班上60多名同学,有30多名都是留守儿童。一名高二学生坦言,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父母基本没在自己身边。父亲原本答应,等到了初中,就接自己去他们所在的城市。但之后,父亲没再提,他也没再问。


那些隐秘的心事七零八落地堆着,一丝小火苗就可以引燃所有的失落、难过和孤独。



衡南三塘联合学校芙蓉小学知心屋情绪宣泄室。(石悦欣 摄)


比如,有个男生平日开朗活泼,因为一句话,怒气暴发,就要采取极端行为。幸亏老师反应快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男孩的情况是,父亲在他一岁时过世,母亲改嫁,生了孩子,再度离婚,爷爷奶奶在近两年相继去世。


于是,2019年5月,衡南县在湖南省率先启动“家校共育”试点工作,由时任县委书记任组长,教育、卫健等部门全面推进,比如卫健局打通医院通道,设立精神健康定点医院,为患者开设绿色通道……


一张各部门高效配合的防护网搭建完成了。


对于衡南这座县城来说,最大的困难之一在于转变观念。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欧阳杰告诉我,最初在开展工作时遇到的两道难关,一个是学校,另一个是家长。


师资由时任县委书记亲自招聘,由县里对全县兼职和全职心理老师展开培训;家长由妇联介入,在每个村展开家长注册,成立家长学校,由专家团队为家长培训。但老师们疑惑“文化课都上不赢,还要两周开展一次心理课”,家长们不理解“我家孩子蛮好啊,有啥子问题?”


县政府全方面出台相关政策。202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八个一衡南经验”出台——“一张大网、一个档案、一套制度、一个平台、一项课程、一项家访、一支队伍、一所学校”。


全玲玲是“八个一”政策的最初起草人。她也发现观念的转变是最难的。她生性开朗,一直认为快乐是件很简单的事儿。开始学习后,她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


全玲玲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到九中工作的近20年里,她都只是英语老师。那时,当学生和她聊天,她只能做到像朋友一样,回复的话语是“是嘛”“真的啊”“怎么这样”……



衡南一中云集校区知心屋“动感单车”,学生可选择不同场景,戴上VR眼镜骑车,结束骑行后,屏幕上会显示一份情绪数据报告。(石悦欣 摄)


得知县里启动心理健康教育时,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她转为专职心理老师。现在,倾听学生的心理话后,她知道如何了解学生深层的需求,“你感觉哪里不舒服”“你觉得可能是什么造成的”……


到达九中那天,我先见到了校长,旁边站着全玲玲。校长把全玲玲往前推,笑呵呵地介绍道:“这可是我们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校长把发言机会几乎都让给心理老师,正如推进心理健康工作一样,全权交予一线教师。


最初全玲玲拿着心理量表让九中分管心理教育的副校长陆剑锋做测试时,陆剑锋总说“你要是能给我催眠催睡着了,我就信心理教育”。现在,陆剑锋再也没说过这样的话。


他们曾在2023年快速展开一场救援。一名女生在岸边长久地徘徊着,老师发现后,赶紧把她拽回来,塞到全玲玲怀里。


救下女生后,全玲玲一只手紧紧攥着她,另一只手轻拍她的后背。回学校的路上,女孩一直哭,反复说着“没用的,你们帮不了我”。到了知心屋,她才缓缓说出原因,是和母亲之间的口角。老师找到她的母亲,母亲一脸困惑,“刚刚给她带了零食,蛮好的呀”。


陆剑锋向我提起这件事,叹气:“如果出了意外,对我们而言可能就是被处分,但对学生及其家庭来说,就是永远的不幸。”


“人人都是心育师”


彻底改变需要从家庭内部入手。“八个一”中提出的“一张大网”指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调查,包括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临床症状自评。到了考试季、毕业季,加大筛查高危预警学生,同时由班主任、科任老师联系村、社区开展全面家访。家访和家校共育是政策的关键环节。


衡南一中云集校区(以下简称一中)504班的班主任周慧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学生因为心理问题休学,如今复学转入她的班里。周慧到学生家里家访,母亲常年在外务工,父亲照顾孩子。一进门,家里厨房、客厅都是吃过的外卖盒,她的步子都迈不开,想掏出一张纸写字,也无处可放。



衡南九中学生在沙盘室进行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受访者供图)


周慧和学生的相处中,发现他对同学友善,喜欢文学,喜欢写诗,每次被老师辅导过后,都会深深鞠躬。周慧当面夸他,也偷偷拍下来,发给他的父亲。每周,周慧都会带学生去读书室上两节阅读课,这名学生念自己的诗,她也录下来发给他的父亲。周慧对他的父亲说,“孩子心理状态不稳定,如果能有一个干净的居住环境会好一些”。一个月后,再去他家已经大不一样。


一中是全县重点初中,每个学生都奔着重点高中而去,家长也寄予厚望,学生学习压力更大。


周慧班级的墙上,有一大面“夸夸墙”。上面会夸同学——“今天我要夸XX,XX帮同学答题”,夸老师——“XX老师今天做了一件事,我们很开心”。家长群里有“每日分享”,周慧会把心理健康视频课、科普文章、语录等发到群里。期中、期末考后,她在群里发得最多的便是“每个孩子都是花,要静待花开”。


一中门外的公告栏上,张贴着“心理月报”,开学季有“初一新生心理调适指南”;考试季有“4个心理学技巧缓解考前焦虑”;日常有心理学知识点科普“旁观者效应”“依赖型人格”……


一中专职心理老师欧静告诉我,以前家长的目光聚焦在成绩、考试,觉得心理问题离自家孩子很远。现在,家长们已经达成共识,身心健康更重要。


全县学生数量庞大,如何精准掌握每个人的情况?


“八个一”中的“一个档案”,是指全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档案,包含个人信息、家庭情况、考试成绩、心理健康检查数据、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学校再对档案分类,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


如此庞大的工程,仅有教师负责远远不够,需要学校调动可以接触到学生的一切人员——班主任、心理老师、科任老师、学生。每个班都由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共同担任心理委员,寝室还有心理长。


升学、高考压力不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唯一因素,还有一大原因是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班级中有无数个小团体,青春期的孩子愿意释放善意,却也敏感多疑,甚至会被一个不友好的眼神击垮。


班级心理委员站在沟通和监测的前线,是班里最接近“问题学生”的学生,要花额外时间担任班级的“情绪检测仪”和“情绪疏导员”。


九中的两名心理委员告诉我,每周要向全班发“心理晴雨表”,让同学填写本周里自己“最开心、烦心、想做、不想做的事”。心理委员额外填写“本周班级热议话题”“需要特别关注的人员及原因”,汇总后,交给心理老师。


我离开九中时,全玲玲和心理老师正在为心理委员准备礼物。


打开笔记本扉页,老师用不同颜色的笔对每个心理委员写着真诚的感谢和肯定,“知心屋感谢你一路的陪伴”“你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