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韩松落见好
观世界,世界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班主任家园  ·  你的位置(值得一看!) ·  昨天  
重庆日报  ·  速看!重庆这些学校开学时间来了→ ·  昨天  
株洲晚报  ·  寒假余额已不足!开学时间表来了→ ·  2 天前  
株洲晚报  ·  寒假余额已不足!开学时间表来了→ ·  2 天前  
一叶目开  ·  新时代的育儿方向——有点学历的韦小宝 ·  5 天前  
一叶目开  ·  新时代的育儿方向——有点学历的韦小宝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韩松落见好

最可怕的旅伴,还真不是房奴

韩松落见好  · 公众号  ·  · 2017-10-05 17:11

正文

如何找到好旅伴,如何做一个好旅伴?


几年前,有篇爆款文章在网络流传,题目好像是《不要和房奴一起旅行》,讲的是作者和供房子的两口子去海边旅行的经历,结论是,供房子的人,都是很吝啬、很不可爱的,和他们一起出去旅行,会让旅行丧失很多乐趣。


其实,和旅伴有关的话题,已经被人们讨论了很久,很多答案都在面上,都是现成的:


1、要和经济能力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出去旅行,双方都避免尴尬。


2、要和消费意识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出去旅行,否则任何一方的消费行为,在另一方眼里都代表了炫耀或者吝啬。


3、要和素养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出去旅行,双方要在说话音量,说话的密度上达成共识,要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各方面达成共识,否则,你的伙伴在公共场合高声说话的时候,身为旅伴的你会很尴尬。


4、要和体力相差不多的人出去旅行,避免出现你的旅伴在徒步,你却不得不窝在旅馆,或者得租个车跟着这种情形。


5、要和对事物有好奇心的人出去旅行。


等等。


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些因素,其实都不那么重要了,比如钱吧,如果大家是AA制的话,只要提前把预算弄好就行了,大的消费框架就在那了,旅途中间,谁一时兴起要请大家吃饭,谁蹭了大家的一点福利,也都不是事。至于素养什么的,只要不是完全陌生的人,心里也应该有个数吧。

我倒是觉得,在新媒体和智能手机时代,对旅伴要有新要求,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和那些有着相近表达欲和表现欲的人出去旅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验呢?因为,新媒体和智能手机,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表现欲和表达欲,一同去旅行的人,如果不能在这方面达成一致,最后会收获非常多的不愉快。

要注意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大家对拍照和发布的需求是不是一致。有些人不喜欢自拍、合影,有些人喜欢自拍、合影,有些人喜欢自拍、合影并且频繁发布,有些人既不喜欢合影,更不喜欢被发布出来。矛盾于是产生了。

你必须在一趟旅行开始之前,就要弄清楚,你的旅伴在拍照和发布上,有着怎样的习性,一定要事先做好约定:“我不喜欢被拍”,“我不喜欢合影”,“我不喜欢被发短视频”,“我不喜欢合影的时候站边上”,“你们拍这种扬纱巾的照片最好不要拉我进去”。

也要及时领会别人的要求:“我希望你能在发布合影的时候把我也P一下,不要光P你”,“我不喜欢拍这种搞怪的照片”,“这段视频你拍了就拍了吧,但是最好不要发出去”,“他一米九五,我站在他跟前跟个小矮人似的,这照片能不能别发了。”

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的需求,最好也能直接讲出来,而不是事后生闷气:“这张合影我站在最边上,显得脸特别大,能不能不要发这张照片”,“我在跟公司领导请假的时候,说的是有家人生病,如果你发布了我们的合影,被我们公司的人看到,会有麻烦”, “你发照片的时候好歹也选一下啊,啊?你选了?你是按《苹果日报》的标准选的吧。”。

这些,都要直接讲出来。

作为一个不爱自拍,也不爱发照片的人,我感觉,我能在一趟旅行中,向大家提出上述所有的要求,这也显得太多事了。我唯一能做的是,拍合影之前就及时闪开,实在躲不开,就站在后排,尽量藏起来。但我还是常常能在别人发朋友圈或者微博的照片里,看到我的胖脸,而且多半还在啃西瓜。

拍照片,其实还不算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遇到了很爱写的旅伴。写朋友圈、微博、QQ空间,甚或写成文章拿去发表。这你是躲不开的。

我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经验。我的朋友,多半从事创作或者相关工作,都有旺盛的表达欲,一趟旅行下来,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写点东西,但你要知道,写作的人,为了押韵,都可以做出来任何事,更别提是长篇大论地写文章了,一趟旅行结束,有人会在文章里对同行者的衣着和配件评头论足,有人会把同行者缺乏公德的行为写出来,有人会把自己写得清高孤洁,却把同伴写得猥琐不堪。

同伴真有那么猥琐吗?他们穿的真有那么LOW吗?未必,只是他的文章,正好需要那么一种腔调,就像写诗写歌词需要押韵一样。

他穿着廉价的户外服,她爬山还要穿裙子,他没有给来乞讨的乞丐给钱,她掐了一朵花戴在头上,他的裤腰提得真高,她香水喷得真浓,他这么爱拍照,可真自恋,她根本不管娃,有好几次都是自顾自到旁边去玩,娃掉到万丈深渊怎么办,被老虎叼走怎么办,心灵受到创伤怎么办。

尤其可怕的,是一种“特稿腔”,会把每个人写得都像一桩灭门惨案的凶手,或者收养了二十八个孤儿的捡破烂老头,例如:走进酒店房间,他会神经质地检查床单、被套,并且用手机扫描整个房间,看看有没有偷拍镜头。有一次,他在枕头下发现了一根来历不明的头发,这让他为向前台服务员发火找到了理由。


还有:他蹲在一群牵马的孩子中间,尽量弯低了腰,脸上带着理解他们的神色,成功地形成了一种慰问穷苦人的照片专用的构图。

以上都是我模拟的,不过,你我在朋友圈和微博里找到的旅行文字,涉及别人的部分,都比上述文字苛刻得多。很多人在静态的生活里,还好,一旦旅行起来,突然就变成了打量第三世界国家落后文化的伟大的非虚构写作者,从人到文,都会换个腔调,所以,不是他们不明白,实在是,写身边人,写公司领导,都有风险,第三世界落后国家/地区,以及旅行伙伴,写完就可以走。

我常常遇到的,还有另一种旅伴/访客。

我所在的城市,是西北五省的咽喉地带,去敦煌去新疆青海,都要路过我们这里,所以每年我都要接待很多朋友、熟人、工作伙伴,或者他们委托要我接待的亲朋好友。

有很多心神相交,相处的很愉快的朋友,但也有很多很奇怪的人(因为我刚刚吐槽了旅途中写人的那些人,不能这么快自相矛盾,所以这个我要放到以后慢慢写),而且,通常很爱写,对我和我的朋友品头论足。

有一次,接待了一个女性作者,就在我和我的朋友们陪着她吃饭喝酒的当时,我就看到她发了微博,在那里嘲讽我们,她可能忘了,我也是干这行的,不但会写,而且是写毒舌八卦出身的,不是不写,时候未倒,你投我木瓜,我自然报你以琼瑶;又一次,我被半生不熟路过本地的熟人这么描写了:他现在在某某会所解说电影,门票十元。

那明明是一场专业活动好不好!门票钱是用来付场地租金的!但是,他非要这么写不可,用这样的话做结尾,显得悲悯,显得意味深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