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若不认识自己,就直接呼召成为门徒,会发生以下问题:
他们来到迦百农,耶稣在屋里问门徒说: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什么?门徒不作声,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门徒中间,又抱起他来,对他们说:
凡为我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马可福音9:33~37)
为什么门徒会争论谁为大?因为当时耶稣已透露:“我的国降临的日子接近了。”门徒开始动用关系,想争取自己的地位。雅各的母亲来跟耶稣说:“我两个儿子,一个坐你左边,一个坐你右边…”耶稣听见便难过说:“我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当下都说自己能,展现自己跟随耶稣的义气,正如我们信主后,往往都有过激情的时候,但门徒不明白耶稣所问的问题,反倒以为耶稣要问几个人愿意喝他的杯。
于是,耶稣转移话题再说:“谁能坐我左边或右边,不是我能决定的…。”这是我们在人与人的同工关系中需要学习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一有冲突就想马上解决,
但耶稣经常把冲突放下,以最好的时机来解决冲突
。
反观经文中,门徒在争论谁为大时,耶稣一问,门徒都不说话,因为耶稣的国日子近了,12个门徒到底谁排在最前面?然而,他们知道真理,也晓得在耶稣面前不该讨论,且知道彼此相爱,却不知道怎么面对冲突。
因此,人际关系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
“在差异的关系中彼此相爱”
。这比两个失恋、失婚的人相爱还难,更可说只要有一样的情境,相爱比较容易,但这并非圣经所说“彼此相爱”的全部内容,还要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且接受人与人的差异,否则我们无法排除比较的心理,更怕的是,一比较便觉得自己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