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就是出自
罗曼·罗兰
之口。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1866年1月29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出生。从小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养成了对音乐的爱好。著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在罗曼·罗兰的作品中,音乐有着极为突出的地位,他具有出色的钢琴演奏技能,在音乐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音乐专著。在《罗曼·罗兰音乐之旅》这本介绍十八世纪音乐的散文集中,罗曼·罗兰充分体现了他的音乐家气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优美的笔调追溯了十八世纪古典音乐的起源,生动地描述了十八世纪意大利和德国的音乐风格,让亨德尔、泰勒曼、梅塔斯塔齐奥等伟大音乐家的形象跃然纸上,为读者呈现出黄金时代的欧洲音乐风貌。
这本散文集是我的作品《古代音乐家》的续篇。我要把更多的篇章献给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的情感、审美标准和现代音乐的形式逐渐形成。通常来说,他们并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却是未来的先行者,这是历史上普遍的现象。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s)远远高于他们的时代,对历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他们站在自己的时代以外,只能从远方洒下光芒。正是泰勒曼(Telemann)、哈塞(Hasses)和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拉开了新运动的序幕。我竭力使泰勒曼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书中倾述自己对哈塞的仰慕和崇敬。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这个世界对这些音乐大师极不公平。他们也许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声名显赫,却在离开人世后被人遗忘。那些创造新思想的人很少为此感到自豪,比如说,泰勒曼和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随风飘扬,传播到四面八方;我们为自己今天拥有的成果对这些音乐家感激不尽。我们不要求他们描绘秋天的绚丽美景,因为他们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他们终会获得应有的奖赏!在这些音乐家当中,有许多人是十八世纪上半叶的改革家,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辉煌成就铺平了道路。
音乐是罗曼.罗兰毕生的热爱,他也许是用语言描述和评论音乐最厉害的高手了,如果读过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一定会同意这个评价。他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史家和音乐批评家,文学和音乐结合,便产生了大量充满洞察力和想象力的精彩随笔,这本书便是由他各种相关随笔集中挑选出的文章集结而成。
这本书的翻译始于2010年,如果不看从前的日志,我都记不得当初的心情了:
"11月天气好似暖暖春日,不愧为小阳春。
今年的第三本书翻到中途,罗曼罗兰名作中法语德语夹杂,看得好生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