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人儿都知道最能证明女明星时尚地位的三个地方:电影节的红毯,秀场的前排,和每年五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门口。
Met Gala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 Costume Institute in New York City,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
,国际高阶版的芭莎慈善夜,一年一度的时装盛世,不论多大腕儿的男星都沦为超级女明星的配饰。
因一年一个主题,新颖有趣,时而美丽时而作妖,槽点尿点笑点闪光点俱佳,一直占据着媒体和时尚博主的巨大流量。同时也是时装教母 - Anna Wintour的个人好友大摆席,如果哪个女明星有幸被邀请,不论美丑,证明你就是大high腕儿。
虽然要等到五月,但主办方每年都会提前大半年的时间让这帮明星和设计师使劲儿作妖,准备来年开战。今年也不例外,就在前两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公布了
2019年的met ball主题:「Camp:Note on Fashion - 坎普:时尚笔记」
我相信大多数关注这件盛事的朋友已经懵了:
Camp是什么?
所谓坎普(Camp),又称“敢曝”,既是一种美学风格,又是一种艺术感受,将是否令观者感到荒谬滑稽作为作品迷人与否的评判标准。
1909年《牛津英语词典》里就收录了这个词,起初它被定义为“豪华铺张的、夸张的、装模作样的、戏剧化的、不真实的; 猥亵或同性恋的; 与同性恋者有关的。”
“坎普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一种
艺术享受
,它把传统的‘坏’艺术转变为高雅享受的源泉,方法是忽视其意图,只欣赏其风格。”1964年12月11日,艺术评论家
苏珊.桑格塔
在《时代》杂志刊登了《关于“坎普”的札记》中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坎普风格。
简单来说,坎普风格可以概括为三个词:
浮夸、滑稽、戏剧性
。
最“坎普”的人
从上述解释来看,坎普的概念跨度过于宽泛,如果用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那么Lady Gaga无疑是坎普风的代言人(她也是本届Met Gala的联合主席)。难以言状的着装风格、浮夸的舞台表现,以及一系列突破常规的行为艺术,似乎与我们所谓的“主流”审美格格不入,也正是这种颠覆性的视觉风格,令Lady Gaga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了当代“最坎普”的艺人形象。
杰克船长的“邋遢美”
很多人不理解,加勒比海盗里杰克船长的“邋遢”扮相,涂着“烟熏妆”、翘着兰花指、一扭一扭地走着“猫步”,谈吐举止夸张滑稽,甚至有些神经质,但这就是坎普风的直观呈现。
所以,如何拾掇能契合本次Met Gala的主题,要记住以下4点(虽然咱去不了,咱可以自己搞个dress code是坎普的party啊):
1、性别模糊,奇怪美丽
理论支撑:性别的流动性是“坎普”的伟大意象之一。
关键词:
Drag(变装),Queer
男性化的女子或者女性化的男子,是坎普美学的重要标志。早期的格丽泰.嘉宝,绝色美貌背后的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男性化的闲散感觉:
Grace Jones和David Bowie的性别流动之美:
这些都是坎普美学的形象体现。
变装真人秀鲁保罗在这个时代的大火,正在证明「性别」这个议题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的放大,坎普美学也正被人们继续深入探索。
所以,打造这种形象,Drag、体现性别的流动性,都是展现坎普非常好的方式。
2、浮华至上,戏剧冲突
理论支撑:坎普是对夸张之物的热爱,是一种铺张的精神,是现代的纨绔作风。
关键词:
Drama,Rich,Too much
正如苏珊所说,坎普是一个身穿由三百万片羽毛织成的上装四处游荡的女人;坎普是卡罗·克里维利(Carlo Crivelli)的绘画,画中的砖石结构上缀有真正的珠宝,画着栩栩如生的昆虫和裂缝。
舞台感的戏剧冲突,浮华至上的造型,都是打造坎普的关键。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繁复夸张的宫廷装扮:
18世纪法国的洛可可风格:
莫扎特的部分歌剧:
这些都可以归纳在坎普美学之中。坎普这种铺张的精神,这不仅见之于作品本身的风格,也见之于志向的品质。极尽奢华繁复的穿戴饰品、舞台感的视觉形象时打造坎普形象的关键。
3、时空错位,异族美感
理论支撑:坎普是非自然的,是对非本来”(off)的热爱,是对处于非本身状态的事物的热爱。
关键词:
Alien,Hybridization(杂交),Futuristic(未来感的)
苏珊认为,坎普的极端表现就是“这东西美丽,因为它恐怖”。
昆丁·马西斯《丑陋的女伯爵》:
艺术家Matthew Barney的作品:
Alexander McQueen的秀场:
INS上看到的艺术家:
这种跨越种族的形象、对未来美丽定义的畅想,都是对坎普的进一步剖析。
“美就是丑,丑就是美。”—《麦克白》
4、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理论支撑:“坎普观”并不单一。
关键词:
Beyourself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条只能自己体会。
分析完之后,突然觉得今年的Met Gala会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