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甘肃省司法厅  ·  夜读|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都有这4个特征 ·  昨天  
冯唐  ·  冯唐五年前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  4 天前  
CEO盈利思维  ·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看完醒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4-08-22 00: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宁夏女孩因种种原因生活在贫困和孤独中,最终不幸离世的故事。文章探讨了教育的错位、读书的误区、父母的局限、心理的绝望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呼吁社会给年轻人希望和庇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女孩生活在贫困和孤独中,不幸离世

女孩从小成绩优异,但性格孤僻,不喜言谈。她曾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未能如愿。经济窘迫,独居不与人交往。最终因各种原因离世。

关键观点2: 教育错位和读书的误区

我们的教育培养了一批擅长考试但不擅长谋生的人。读书不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需要关注个人的心智、勇气和实操能力。

关键观点3: 父母局限和心理绝望

底层父母认知和能量有限,无法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安抚。女孩可能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最终离世可能与心理绝望有关。

关键观点4: 独居的孤独和社会的庇佑

独居容易让人失去与外界的链接,需要建立友好关系。社会应给年轻人更多的支持和希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死在出租屋里的宁夏女孩:穷孩子要有好好挣钱的决心

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一个33岁女孩之死,这几日刺痛很多人。

她的死,最早被人所知,是在一篇公众号文章里:

《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
作者以细腻悲凉的手法,描写来自宁夏的33岁女子,死在自己西安30楼的公寓里。

女孩出生于1991年;

老家在宁夏西海固六盘山深处;

就读于北京某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小10年;

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多次参加家乡的公务员考试,曾拿过笔试第一名,但每次都卡在面试环节;

经济窘迫,所买快递多是5块钱以下的东西,在西安租房的钱,是父母从故乡借来的;

单身,独居,不与人交往,朋友圈屏蔽所有人,电话通信录里联系人寥寥无几;

楼宇门禁监控显示,她最后一次出门是5月20日,此外再无出门,也无外卖记录;

拖欠电费多日,冰箱空无一物,家中没有任何做饭的烟火痕迹;

6月25日,与她失联的家人报警后,物业打开房门,她已死亡多天,尸体高度腐烂;

她走后,父母将她的遗物与骨灰丢弃于异乡,按当地习俗她不能入祖坟……

这篇疼痛的公众号文字,在上个周末广为流传后,曾受质疑。

后,西安咸阳警方出面,证实确有此事,所言非虚。

媒体奔赴宁夏,故乡父老以直接朴素视角,补充这样细节:

女孩自幼成绩优异,但 性格孤僻 ,不喜言谈,不与村人交流,活在自己世界里;

女孩家中是 低保户 ,父母务农也打工,弟弟曾在上海谋生,后回到西安;

女孩考公多年是事实,这是目前普通人家孩子的,颇为稳妥出路……

网文、警方、村民的相互印证,丢给我们这样一个冰冷与坚硬的事实:

这个不知名字、出生贫寒的女孩,也曾如你我这样,怀着逆天改命的热望,一路苦读苦考,从粗粝闭塞的故乡,考到繁华陌生的都市。

但囿于种种缘由,她没有被城市接纳收留,依然没有着落地不停辗转。

她试图考取体面工作,安稳下来,但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窝囊、贫困又孤独。

一次次向父母伸手要钱后, 她在内疚与绝望中,走上绝路,以饿死或病死的极端。
这些,都是事实呈现。

不想过度渲染悲情,也不能冷漠逃避现实。

愿以这个女孩的伤逝为原点,沿着悲伤逆流而上,和更多出身底层的孩子,寻觅她留给我们的8个难题——


读书 · 悲剧

一个读过大学的女生,何以沦为如此悲惨境地。

很多人看了故事后,忍不住叹息。

这叹息里,藏着关于读书的误区。

穷孩子接受的驯化,是金榜题名,读书改命。

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拿到好工资,娶(嫁)个好伴侣,过上好日子。

40年前、30年前乃至20年前,这或许是事实。

但在今天,这只是一种过度完美的期待。

如今,读书考学和“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挂钩的 功利化一面 ,已经弱化到不堪一击。

很多岗位,大学生不如技校生,更实用灵活。

读书考学,不再是逆天改命的通道,而变成寻常的成长路径——

我们踩着父母肩膀,沿着苦读之路,离开偏远故乡,来到喧嚣城市,寻找人生出路。

出路在哪里?

读书和学历无法给我们,要靠我们自己的心智、勇气与实操。

若我们一路苦读,心智孱弱,勇气匮乏,实操单薄,读再多的书,考再高的分, 都无法带穷孩子走出贫困孤独


教育 · 错位

死在出租屋里的女孩,是个很会考试的人。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又以优异的笔试考了多年公务员——都是面试没通过。

她是我们学校教育的胜利者,却是残酷竞争的失败者。

我们的教育,培养且精选了一大批只会考试的人。

在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中,学校把这些会考试却不会谋生的人,推送给社会。

出租屋女孩的悲剧,根源有很多,滞后错乱的教育,占一个。

只生产考试机器、不关注人格培育的教育, 是要忏悔,也必须改变的


体面 · 挣钱

不敢相信,一个吃低保的家庭,竟然在毕业八九年后不出去工作,一心只想考取公务员。

也或许,女孩也零散工作过,无法融入,也不得出路,最终还是孤注一掷地考公。

她犹如唐尚珺一样,在 对考试的病态依赖 里,无法自拔。

我当年考研失败后,迅疾参加工作,不管好坏先干起来挣钱,养活自己口粮,减轻父母负担。

穷孩子没有过度挑选工作的资格,只有好好挣钱的决心。

这是成年的要务,也是负责的担当。

面子,贵贱,好坏,都是富足且有选择的人,才考虑的事情。

人穷时,就要活得粗糙且坚韧。

像野草那样用疯狂成长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荒原。

没有别的出路。


考公 · 利弊

知道就业艰难,知道保守回归,知道稳定难觅,知道铁饭碗正成为香饽饽。

还是要说实话:
穷孩子考公是一条看似体面的凶险之旅。

虚假体面,是有的。

但,无人脉无资源提携,晋升难之又难,工资一般任务繁琐,不能带领家庭走出困境。

更致命的,是穷孩子家教与成长中,极度匮乏经营人情世故的八面玲珑,而这又是体制谋生极为需要的。

若能一下考中,自然是好事;若不幸落榜,当果断去舍弃。

要有脱下长衫的破釜沉舟。

把自己扔到劳苦大众的海洋里,从基础辛劳的工作做起,再找机会赢得想要的体面。

对包括考公在内的任何职业,都不要有执念。

好好活着,是人生唯一该有的执念。


父母 · 局限

出租屋女孩去世后,有人抱怨她的家庭,觉得父母给她温暖支撑太少。

我写作,亦学心理学,但 从不一味怪罪原生家庭和父母

底层父母都是认知和能量极其有限的人。

把孩子托举为大学生,已用尽他们全部力气。

多年与粮食庄稼、牲畜土地相伴的习性,让他们沉默过多,交流匮乏,很少能给孩子及时沟通与有效安抚。

这是生计倒逼的行为模式。不忍苛责,不必抱怨。

从一直支持她考公,借钱帮她交房租看,贫穷年迈的父母,是爱她的。

她肯定知道,所以才在无法自处的难堪与悲伤里,告别人世。

我想,她的痛苦, 藏在更深的层面 ——


心理 · 绝望

媒体来到宁夏,采访女孩故乡的人,询问她是否有精神疾病。

得到的答复是,在农村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去医院。

这是真相。

因工作,因考公,因贫穷,因无辜,因绝望,因饥饿,因性格,因愧疚,因执念,因悲伤,因孤僻,因病痛,因一系列负面情绪的叠加……

女孩极大概率患有严重心理疾病。

她最后的离开,很大程度上是抑郁所致。

这是她考公时笔试很好,面试被刷的原因之一——公务员对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有着较高标准。

也是她去世前很长时间,都不和任何人沟通的缘由——跌落抑郁的人,被黑暗的死能量控制,无力靠近光和爱。

她但凡有一丝力气,向外求助,命运就会被改写。

我们终其一生,除了解决 肉身层面 的安稳,更要解决好 内心世界的战争

精神层面的苦,更为艰难迅猛,需要缓慢温柔地建设。


独居 · 孤独
不工作,不出门,就失去了和外界的链接;

不联系,不沟通,就失去了情感的链接;

肉身饿,精神苦,就失去了与快乐的链接……

死亡多天,才被人发现,表面看是独居的错,真相是她切断了所有链接所致。

就算独居,能和家人、朋友、邻居有友好关系的人,出事也能被及时发现。

我们不活在爱里,就活在孤独里。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自己逼成一座孤岛。

为什么一个人也要热气腾腾的活着?

你只有用热量与心力,与更多人建立链接,你的生活就会长出很多触角,伸向他人,照见自我。

要活得热忱且认真,爱己且利他。

这是这一世最好的姿态。


社会 · 庇佑

死在出租屋里的宁夏女孩,让我想起:
多年前,我曾遇见一个女孩,性格孤僻,极不合群,工作屡屡碰壁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回家乡当油漆工。
这在当时极为轰动,可以在网上搜到。

我和她有过多封邮件往来,她喜欢我的专栏。

她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她的故事被报道后,当地政府通过合法流程,给她在当地博物馆找了一份庄重清幽的工作。

不需要和人打交道,也无需社交才能,安静有序地工作就好。

她得到这份工作后,开始了心理疾病的有序治疗。

我并不清楚这项工作,她是否一直干着,当时社会系统的支持,令我感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