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楼市头条(ID:lsttcz),
作者:渔村村长
当下的我们,正处于一个楼市巨大转折的开端,正处于一个楼市新时代和旧时代的分水岭。
而这个分水岭,既划分房子,也划分人,在未来,可能也是家族的划分。
20年前,他们都是身家100万,但一个在深圳,一个在汕头。20年后,他们一个身家200
万,一个至少2000万,还是因为一个在深圳,一个在汕头。
这20年,似乎一切都没变,只有房子在变。
但房子变了之后,他们俩一切都变了,甚至包括未来。
哪一刻,你觉得人生很不公平?我的同事小A说,当她去赴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
事情是这样:
小A跟大学同学是老乡,在校成绩不相上下,家境相似,一起深圳工作,起薪差不多;
毕业2年,她每天吭哧吭哧工作,从一无所有奋斗到负债累累;
而同学虽然不是富二代,但已经有房有车有远方,周末泡吧工作还轻松……
而造成小A跟同学之间的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父辈做出的不同选择,让现在的小A成了深漂,而同学家里则是有房一族。
90年代的深圳吸引了大批人到这里淘金。大学毕业后,同样作为赴深的打工一族,小A的爸爸和同学爸爸虽然俩人性格不一样,但20年前的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
大积蓄没有,还得养家糊口。
奋斗几年后,他们终于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最终,
同学的爸爸在深圳房价还便宜的时候就按揭买了200平的房子;而小A的爸爸则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回老家发展,在汕头同样买了一套200平的房子。
那一年,汕头房价不过2000上下,200平的房子只要40万,小A的爸爸还为省下了一笔钱而得意。而当年的深圳房价已经6000往上,同学的爸爸选择了按揭,还遭到了小A爸爸的嘲笑。
十数年间,深圳的房价翻了10倍不止,而小城镇的房价却只是应景儿似的小涨,正好验证了这么一个观点:
大城市的房子才是资产。
我替小A算了一下,现在,同学家的房子值近2000万,而小A家的却才200万出头,
相差近10倍。
小A说,她爸爸当初返乡定居的决定按今天的话讲,是赶了一把的潮流:逃离北上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逃离北上广”变成了一个流行语。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
大城市的高房价实在承受不起,而自己太穷。
小A的故事告诉我们,从房子的角度来说,在大城市买不起房也许还不能称之为贫穷,而逃离北上广,或许才是贫穷真正的开始。
我们曾经历过房地产的黄金十年(1998-2007),转折点的标志是解除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
这个十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高增长高回报的“黄金时代”。
不论你处于几线城市,只要你在黄金十年买了房子,大部分人都实现了财富的野蛮倍增。
十年里,深圳和汕头的房价都翻了一倍,但不同的基数带来的财富增长在那时已经不同了。
小A家的房子升值了40多万,而同学家的则赚了100多万。
那时候,小A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财富变革带来的是社会阶层的分化。
回到汕头小镇以后,小A的爸爸平时上个小班,周末聚个小会,假期旅个小游,还有父母帮忙带孩子、补贴家用,生活悠闲又惬意。
直到前几年参加同学聚会,才发现自己和当年的同学之间,已经产生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同学们许多已经实现财务自由,身边的圈子都是成功人士,讨论的话题处处显示出眼界不凡,言谈举止中处处显露着得体修养。而自己早已头发稀疏、大肚便便,成为了网络段子里“油腻的中年男人”。
身处一个夕阳产业,身边都是庸碌之辈,每天打着各种各样的杂活,做着毫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受着严格的“官本位”思想压迫,为了一次不起眼的职位升迁使劲浑身解数,如果国企改革,被迫下岗,自己一点傍身技能都没有,常常焦虑不已。
后来小A的父亲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不仅是因为讨厌虚情假意的回忆和惺惺作态的攀比,更多的是因为发现自己和昔日同窗的差距已经大到超过两个社会阶级的时候,深深的自卑和无力。
他这才明白,当时代剧变的时刻,或许只有在一线城市,才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人和事,才能让自己的思维不断拓展,视野不断扩大,才能勉强跟上时代的大潮。
我们正经历着房地产的白银十年(2008-2017),转折点的标志是解除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
这个十年,房子逐渐拥有了投资价值,贷款买房逐渐成为主流。
在白银十年,不再是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钱,房产升值开始逐渐产生区域分化,一线比二线涨的多,新区比老区涨的快。
(白银十年的房价涨幅)
这十年里,
小A家的房子仅仅涨到8000多不到1万,而同学家的房子则涨了5倍不止到,价值2000万了。
这时候,小A一家才意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浅显的道理。汕头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小A留在当地工作。她安慰自己,在小地方可以享受没有压力的生活,哪怕物质生活比不上一线城市,至少自己在精神上是富足的。
没过多久她就受不了了:
老家的同事朋友们每天跟我聊的是哪家超市大白菜便宜,哪家饭馆正在打特价,谁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谁家的婆婆不讲理……生活里只有鸡毛蒜皮。
真羡慕在深圳的同学啊,有志气,有理想,有希望,永远是向上的姿态。于是小A毅然辞职,来到深圳打拼。
小A发现,
物质的贫乏终将带来精神的贫瘠,家乡的那座小城永远无法安放自己在北上广茁壮成长起来的灵魂。自己想要的,是生活,而不是生存。
而我们未来要经历的时代,
转折点的标志是住房属性的明确变化。
不论会是所谓的青铜时代,还是孙宏斌口中的钻石时代,有一点毋庸置疑,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一线城市的房价即使不再一骑绝尘却仍有增长空间,跑赢通胀肯定没问题,而小城市的房子或将成为鸡肋。
小A老家的商品房仍然是不到1万一平米,财富加速逃离,经济增速如蜗牛般缓慢,市民观念陈旧而狭隘,这也是许多人老家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