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市场监管  ·  惊呆!男子口吐白沫,一查两肺全白了!竟是因为 ... ·  11 小时前  
上海市场监管  ·  惊呆!男子口吐白沫,一查两肺全白了!竟是因为 ... ·  11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21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21 小时前  
全网快资讯  ·  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感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言创新

从5G标准之争谈技术标准战略

微言创新  · 公众号  ·  · 2019-03-01 20:00

正文

编者按

现代产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技术标准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标准的发展,甚至将标准化作为其全球化的重要工具。那么,在5G标准的较量中,中国到底拿到了多少控制权?该如何制定和发展技术标准呢?

一、5G(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争

所谓5G标准的较量,其实质在于信道编码之争。2018 年 6 月 14 日,5G独立组网正式冻结,5G完成了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对“增强移动宽带(eMBB)”和“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URLLC)”两种重要场景的支持。中国通信企业(主要是华为)主推的 Polar 码被采纳为5G eMBB 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美国运营商和企业(主要是高通)主推的 LDPC 码被采纳为 5G eMBB 场景的数据信道编码方案。因此很难说“中国已经处于领导地位”,甚或“与美国平分秋色”, 但是,从2G时代的懵懂,到3G时代的觉醒,到4G时代的谋求主导,到5G时代的谋求引领,中国已经走在了追赶的路上。

5G标准由一个复杂的体系组成,包括基带、控制、空口协议等。在5G新空口协议上,华为以1481项声明专利排名第一,而高通因为拥有垄断性专利优势的CDMA,在基带和控制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在5G专利总体拥有量方面,高通拥有全球15%的专利,三星拥有13%,诺基亚坐拥11%,爱立信拥有8%,而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合计获得的基础专利数量超过20%。

正是由于其在5G必要专利上的霸主地位,高通非常大胆且贪婪地将其5G专利费标准定为:完全使用高通移动网络核心专利,单模5G手机收取2.275%,多模5G手机(3G/4G/5G)收取3.25%;非完全使用高通移动网络专利,单模5G手机收取4%,多模5G手机收取5%。这意味着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大部分都要交5%的“高通税”,预计将超过30亿美元,采用它家的芯片还得另外收钱。连苹果也无可奈何,预计其“高通税”年缴纳额将高达20亿美元。 显然,“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标准在技术进步和产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标准的本质和利益分配

标准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作为一种公共品,代表着公共利益;标准亦是一种产业解决方案,包含一系列技术组合及其知识产权,因此,可能包括大量私人专利,融合着私人利益。标准的属性,对内表现为促进和规范产业、分工和贸易的发展,对外则表现为技术和产业壁垒。

标准的利益分配一般可从企业、产业、国家三个层面考虑。

技术标准的企业利益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是标准运作的主要形式。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包装到标准中,是标准战略的主要方面。如跨国企业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塞进标准,通过运作标准达到出售技术的目的,高通公司的国际通信标准就是典型的例子。

技术标准的产业利益

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整个产业。 在高科技领域,技术标准往往决定了一个行业的技术思想和技术路线,影响着相关行业和后来者的发展路径。 因此,技术标准制定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可谓“祖祖辈辈无穷尽也”。产业演进从过去的产品先行转化为今天的标准先行,标准不仅决定着产业的诞生和发展,还决定了产业利益的分配。

技术标准的国家利益

不同产业在国家之间的分工和集聚,是塑造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标准制定能带来新兴的产业机会,标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瓜分市场、利益分配的过程,也是为日后的经贸谈判添加砝码的过程。此外,标准也是塑造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国家的创新经济活力。

三、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态势

随着标准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纷纷从技术战略发展到标准战略,从技术立国到知识产权立国。世界开始从简单标准时代朝复杂标准时代过渡,逐步形成更加均衡的标准秩序。

从国际技术标准竞争态势上看: ①国际标准组织没有均衡标准推广和标准专利许可的权利。国际标准组织(如ISO、IEC、ITU)作为法定标准组织,不参与知识产权授权过程,知识产权授权依然由专利所有者决定。②发达国家利用标准控制竞争规则。发达国家将自己的产业研发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和标准政策协调起来,加强制定标准战略,抢占国际贸易的话语权。③跨国垄断企业:从知识产权到知识的霸权。跨国垄断企业,通过私有协议公共推广、交叉许可寡头垄断、多层标准层层推进、强化法律打击创新、政策游说全球施压等手段,强化对产业链的控制,攫取产业的绝大部分利润。

从国际技术标准发展趋势来看: ①技术复杂化导致复杂标准时代来临。一个标准往往涉及成千上万项专利,成百家公司,少数厂商通过单边行动制定和推广标准的可能性在逐步降低。②多因素博弈导致世界标准秩序更加均衡。技术和垄断能力不再能单方面决定标准,一个产业可能多个解决方案同时并存,包括市场容量、联盟能力等在内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不同国家和企业在技术标准中的地位。③发达国家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糅合。发达国家和垄断企业越来越注重加强研发体系、知识产权体系和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和融合,从而进一步控制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规则。

四、技术标准的发展战略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技术基础性工作。1989年4月,我国即制定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6年8月,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但从国内技术标准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国家标准仍落后于国际水平,中国技术标准缺乏国际市场的认可。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对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视进一步加强。

创新战略: 坚持标准的制定为自主创新服务,着力于那些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加速新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抢占竞争规则;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争取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坚持技术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如推动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高、引导产业节能降耗。

聚焦优势战略: 标准制定的选择上,要体现自身有标准资源优势的领域;要体现自身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要在条件成熟的专利和知识产权领域中加速标准化。

协作联盟战略: 通过产业链上的技术互补,及相关资源整合,激发技术标准制定的动力,用标准上的协作创新带动技术上的协作创新。

融合发展战略: 不同领域学科的交叉发展,技术的融合与集成越来越明显。在技术标准的发展上,也应体现这种融合趋势,这也是目前国内标准制定的薄弱环节。

国际化战略: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国际标准,谁就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除在标准修订上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外,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工作与活动,在技术标准的国际化上有所突破。

(责任主编:刘小玲)

作者简介


楼志斌,上海科学院科技发展处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雷蓉,博士,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助理研究员。

延伸阅读

从华为5G折叠手机谈未来信息技术

了解3GPP组织——5G标准的制定者

拿下5G标准?华为取得的只是阶段性胜利

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畅听大咖谈5G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