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舟学习部
我们一起专注三件事:更高效的学习,更精良的工具,更成熟的心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跨境电商AI工具终极指南:2024年高效运营 ... ·  8 小时前  
雨果网  ·  安克拟募资2亿“杀回”储能赛道 ·  11 小时前  
MiyueMedia  ·  1688overseas?在美区的TikTo ... ·  3 天前  
MiyueMedia  ·  1688overseas?在美区的TikTo ... ·  3 天前  
雨果网  ·  1688加码跨境业务:推出“1688over ... ·  3 天前  
雨果网  ·  T86风波之后,大批卖家押注海外货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舟学习部

做不到这一点,学语言你就是在进两步退一步

大舟学习部  · 公众号  ·  · 2017-12-09 22:06

正文


0.

今天我们讨论学习的两种方式,不过在展开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以我们如今的技术,能轻而易举的复制欧洲历史上的任何一件名瓷,可到今天,我们仍 无法仿制 出宋代的汝瓷。

但是为什么呢?

明明同样都是烧瓷,为什么一样可以另一样却不行?为什么欧洲瓷器可以,我们,自古以来的瓷器大国, 却不可以?

1.

吴军博士曾在《文明之光》一书中给出了解释:

欧洲的炼金术士(他们也制瓷)…对自己做过的实验都有详细的实验记录…这些记录至今还保留在很多国家的档案馆里。…由于有 完整的数据记录 ,我们现在才能轻而易举的复制欧洲历史上任何一件名瓷。

这其实已经有现代化学的影子了。我们知道,在从炼金术到化学的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科学的方法。

而在中国古代,情况则截然不同:

我们今天无法知道中国的道士们都做了哪些炼丹努力, 明清道士炼丹的水平恐怕并不比隋唐时期的道士高 ,因为没有实验的数据积累。

因为没有实验数据积累——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受此影响:

中国的很多工艺免不了「发明-失传,再发明-再失传」的轮回。以致到现在,我们也无法仿制出宋代的汝瓷。

2.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本质原因在于是否有科学记录数据的习惯。

因为:

一旦养成不做记录的习惯,就很难改,这么做实验 无法很好地积累经验,后人只好重复前人的错误

当然,疏于记录实验数据的现象,明显不是中国古代专属,书中还说道:

今天大多数中学生可能对物理和化学实验都颇有兴趣,但是对写实验报告恐怕就没那么认真了 ,记录实验结果时,常常随便找张纸潦草地写几个数据了事,更有甚者可能 过分相信自己的大脑 ,记在脑子里回家再整理成实验报告。 至于是否真能记住所有实验结果的细节,我表示怀疑。

所以,在实验中,不记录数据会让后人重复前人的错误,而在学习中,如果过分相信自己的大脑而不记录学习数据,就会让 将来的你重复现在你已经犯过的错误 ,这无疑是极其损耗学习效果的。

3.

放到我们学习的语境下,你有没有发现,三个月前你最得意的笔记总结,可能就是宋代那份汝瓷,而你无法回想起三个月前的笔记,和我们现在无法复制宋汝瓷,本质上不就是一回事儿么?

你的学习经验、你的笔记总结,在你手里「发明-失传」,有的还会「再发明-再失传」,每次都要 重复造同一个轮子 ,哪里来的成果?

所以,你不妨问问自己,你的学习,是古代的炼丹式学习,还是现代的化学式学习呢?

4.

但是,就 语言学习 而言,光记录数据是不够的。因为语言学习是为了用,而要达到用,要记录,更要有章法的记录,还要有系统的复习。

过去几年,工作原因,我接触过数量较大的语言学习者群体,当中大学生居多,我观察到的是,大家的语言数据积累,缺乏体系,也是缺乏效果。更多情况下,是像一个 镂空又漏水的篮子 ,今天汇入了些许水流,过不了多久,就又流失了,和没有发生过一样。

那什么样的语言数据记录是 有章法、有系统、有效果 的呢?这几年的观察和探索,给出了一个答案:

用不可逆的最小进步,每天打透一个单点。

什么意思呢?看个我们上篇文章中放过一例总结,是关于「一流、顶尖、顶级」等含义的用法,我们的思路就是单点打透,从(1)形容词表意,(2)of 后置定语表意,(3)短语表意等三大类,总结完全「一流」等的地道说法。

这样总结后,下次再遇到类似说法时,比如你要 夸某位艺人是个一流的演员 ,你就知道,形容词用法可以说:

an ace actor

of 后置定语可以说:

an actor of the first rank

短语表意可以说:

As an actor, he was up there with the best.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