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治愈马
治愈马,至于嘛?这儿有冬阴功汤,酸爽,带感。干了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治愈马

出来混一辈子,把握好这一个字就欧了

治愈马  · 公众号  ·  · 2017-10-27 08:08

正文


01



这个字叫



想象一下,你晚上接到加班的要求,赶一个项目,9点下班。加班的这几个小时中,你的女朋友已经微信了你几次。她现在要么歪在床榻上,穿着情趣内衣,精致的等你;要么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遥控器,准备了一堆牢骚。你本来可以做地铁回家,不过这样就需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于是,你做了一个决定,打车回家。9点的街道上已经不堵车,司机踩两脚油门,20分钟就可以到家了。

但是打车肯定比坐地铁贵了几十块钱。

好,这样的情景,你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是拿钱换到了时间

你通过打车多花钱,买到了坐地铁多花的时间。


再来一个场景,一个人感觉自己够胖,体检发现重度脂肪肝,医生建议瘦身。于是,在种种力量的驱动下,他去了健身房,花了一万多块请了私教,每周三次,每次2小时的健身。半年时间,瘦了30多斤。

这样的情景,同样也是一种资源交换。

是拿钱和时间换健康


再来一个更好玩的。很多人都玩过手游,有一类手游,我称之为:建设类。就是你借助游戏里给的钱、粮食、铁矿、石油等资源来建设你的小镇、城市、国家,然后你的小镇的设施、工厂、军队,又通过生产和打仗产生出新的钱粮等资源。然后,再拿这些资源升级你的小镇城市国家,这样往复迭代升级,逐渐,你在游戏里的王国越来越强大,你有一种超级爽的成就感。

这个游戏过程不也是资源的交换吗?拿游戏里的钱粮等资源换得了生产钱粮的能力。

同时,这类手游如何赚玩家的钱呢?这类游戏里的这设施、军队的生产,需要花时间来等待。如果你不想等待,就必须得用一种『钻石』来加速,而这种『钻石』是你用人民币氪金出来的。

这又是用钱来换时间, 资源交换

想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全部涉及 资源交换

你给老板打工,某种程度上是拿时间 钱;

你做销售跟客户拼酒,某种程度上是拿健康 钱;

你找我做咨询,是拿 换时间(有效的职业咨询能让你少走几年弯路),或者拿 换人脉(你认识了我,以后我们之间会有更多交互);

你找工作托了关系,是拿人脉 钱;……

资源交换渗透在生活的各种细枝末节,侵入到我们的骨髓中,你会习焉不察,但是它早已存在。当资源产生了交换,资源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所以,有的人说:

钱只有花出去的才有价值。

这话听上去对,不过我改成了:

钱只有拿去换,才有价值。

因为,重要的不是花出去,重要的是拿钱交换来了其他资源。



02


但是,当你不懂得如何换时,资源反而会贬值、亏损,甚至枯竭。

有这样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大学里不少搞社团的同学,努力的积累各种人脉,但是最后到求职找工作时,发现,这些人脉并没有什么卵用。这是一种典型的资源误用。很多大学生以及毕业生,以为此时的人脉资源最重要,于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搞人脉,希望用时间换人脉。但却几乎没换来什么。时间交换人脉并未达成。


还有这样的情形:小红大学毕业,家里为了稳定,托人找关系,花了不少钱帮孩子弄进了本地四五线城市的垄断国企,如银行、电信局、电力公司这类。小红自己图稳定的同时,也找了另一个理由『多陪父母』。这看上去是拿刚毕业最好的时间资源,换取了亲密关系资源。但是,小红这样人的30岁往往比较悲催,她们会在这样的国企混那么个5-6年,混的再好,也就是一个科级的主管,收入的增长最多翻倍,而个人的能力却并未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也难以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最后就变成了『感觉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做着重复的事情,没有进步,不想在这个行业里干了,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此中原因恰恰是在毕业后的几年,没把资源置换这个游戏玩好。

……


03



那么该如何掌握好资源交换的通用规则呢?

我们需要对 资源优先级 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的人生是按照70-80岁的寿命去生活的话,那人生的不同时期,资源的优先级不同。如果你搞反了资源优先级,那往往面临的就是: 有的资源被白耗费掉,而却换不来其他资源。

在此,我列出以下几个观点,是经过几百个咨询案例所总结出来的四个典型法则。他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工作头5-8年,金钱是高优先资源


曾经在知乎上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

『年轻时一味追求高收入是否有利?』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行业职业来说,在刚工作的头几年,以追求金钱资源为主要目标是理性的选择。

因为钱拥有时间价值:5年前的一块钱,跟现在的一块钱,面值一样。但5年前的更值钱。

因为5年前的一块钱,可以投入到再投资上,这一块钱本身会产生新的收益。

更何况,近一百年,金本位体系被颠覆。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通胀趋势。

钱总体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意味着越早赚到的钱,除了带来时间价值之外,还带来通胀价值。

2006年曾经有一篇文章叫

『一辈子要赚到多少钱才够用?508万』

你现在还能在网络上搜到那篇文章。那篇文章给你算清了你所有的开支,从买房到买车,到餐饮、旅游、养老养小,然后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就是,如果你在一线城市赚够 508万 ,你就一辈子自由了。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2017年。如果你在2006年赚够508万,然后你买了房,做了投资。确实,你可以差不多自由了。各位,你们在2017年算一算,如果你现在在一线城市赚够508万,你是否能买房、养车、养老人,衣食无忧,还带每年旅游,这样过一辈子的。

这意味着什么,你越早拿到金钱资源,就意味着你拥有更大的购买力。

在这里,我顺便讨论一下另外两种非合理观点:

一个观点是:

职业初期的工作,以提升能力为核心,而不是要图赚更多的钱。

这个观点的逻辑错误是:把提升能力,跟追求金钱对立起来。

而事实上恰恰相反:你赚更多的钱,反而意味着你的能力足够强。

因为你不是管家里要钱,你是通过工作 『挣』 钱。公司老板不是冤大头,他们的算计能力比打工者只多不少。我创业时给员工发钱,疼的就跟割我自己的肉一样,满脑子想的是,你给我带来了什么价值还得我给你付钱。因此,他能给你发更多的钱,本身就表明,你的能力值得这么多的钱。挣更多的钱,跟,提升能力,这二者在多数职业下,是并行不悖的。


另一个观点是:

职业初期的工作,不要看钱多,而要看有发展。

如果你再细细追问这个观点,什么叫『有发展』,就能明白这个观点的问题。

『有发展』依然指的是钱,只不过,它指的不是 『现钱』 ,而是 『期钱』 ,无非就是 『两三年以后的钱』 。因此,有发展跟赚钱,也并不对立,无非是时间颗粒度多大的问题。

因此我们把时间颗粒度放宽到职业初期的5-8年。我们关注的是未来5年的整体收入。有的工作,入职时给的稍微多一点,但是每年的增长很慢;而有的工作入职时给的少一点,但是一旦增长起来,其收益会倍增再倍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