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听多了
“肝外孕”
你听过没?
(就知道有些人不懂)
👇
还没游到子宫
就在输卵管上“安了家”
(90%以上是在这)
输卵管多窄多薄啊
胚胎一发育
把输卵管撑破
分分钟大出血
就像一个随时会爆的炸弹
你就说凶险不凶险?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肝外孕”
更加凶险
女主只有23岁
刚毕业,才工作半年
“我说你这当妈的也太粗心了,闺女月经停了那么久,你怎么都不知道,不带她去看看呢?”
病房里,娟姐
(化名)
低下了头,听着医生车旭的“数落”,不敢作声。
她的女儿小雅
(化名)
平躺在病床上,小腹隆起。
女儿停经11个月,此时肚子里已经藏了一个12斤多的“大家伙”。
“这比一个孩子都大,一般的新生儿哪有这么重?”
——车旭 肝胆胰外科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娃”,要不然也不会来看肝胆胰外科。
今年1月的一天上午,娟姐带着23岁的女儿“闯”入了车旭的诊室。
此前1个月,女儿刚在公司的年度体检中查出腹部有巨大的“占位”。
首先问诊的黄璋侃医生“吓了一跳”,CT片子上,30厘米长的大肿瘤,塞满了整个右侧腹腔。
但吓他一跳的不是“大”,而是
“货不对
板
”
。
黄璋侃从医13年,一毕业就加入这家医院,在肝胆胰外科见过很多肿瘤巨大的病人,基本上是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喘气。
但眼前这个23岁的姑娘,1米76的高个,留着长长的马尾辫,笑容甜美,腿脚麻利,“哪里像个肿瘤病人的样子?”
这时,在几个诊室来回跑的科主任车旭走了进来,看完全部资料,也“吓”得马上起身:
“走,我带你们找我的老师——蔡建强教授看看。”
要找蔡建强“看看”,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是北京“总院”派来的名医,妥妥的“国家队”主将,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2020年被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以一个名医团队的形式长期“支援”深圳。
这一天,他和团队刚好来深圳出诊。
当晚,小雅就被收住入院。
这已经属于三级高血压,极度危险。
小姑娘才23岁,怎么会这样?
“高血压、肿瘤大,高血压、肿瘤大……”
“国家队”的大神们念叨着这些关键词,迅速在自己的“病例库”
(也就是脑子)
里搜索。
一个病冒了出来——
神经内分泌肿瘤
。
没听过对吧?我换个说法:
这些年,网上一直在传乔布斯是“胰腺癌”去世的。
实际上,乔布斯的肿瘤只是恰好长在了胰腺,但性质跟胰腺癌完全不一样。
两者有啥区别呢?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关键词是:
你可以把这类肿瘤理解成
一个“失控”的内分泌器官
。
人体上遍布着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各种激素,比如肾上腺素、胰岛素……像“打工人”一样,哼哧哼哧地维持着人体新陈代谢的“流水线”运转。
可“打工人”总有“背刺”老板的时候,有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会“叛变”成为肿瘤,其中一部分仍然保留“内分泌”功能,不受人体控制地分泌激素。
像小雅,之所以血压“爆表”,就是因为肝脏上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叛变”,疯狂分泌肾上腺素,刺激血管收缩,令血压“飙升”。
黄璋侃医生还收治过一个200多斤的“胖阿姨”,她天天晕倒,还被家人送进过精神病院。后来找到了这里,才查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瘤子不停分泌胰岛素,把血糖都“吃光”了,导致她长期低血糖。
过去,这种病曾长期被当成“罕见病”,直到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才统一将其命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在国内,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北京成立了国内首个门诊——专门对付神经内分泌肿瘤,负责人正是蔡建强。其团队的骨干成员赵宏,目前已成为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
(ENETS)
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小雅很幸运,一头就撞到了蔡教授的“枪口”上。
回到北京后,蔡建强团队没有“扔下”小雅不管,每周通过远程视频会议,与车旭团队讨论病情进展、应对方案。
① 缩
先用药物把肿瘤控制住,最好能缩小一点。
② 切
时机一到,就把肿瘤“咔嚓”掉。
住院期间,黄璋侃去查房,经常惊出一身冷汗。
“我看到她在病床上蹭一下就起来了,赶紧说,慢一点、慢一点。”
这个心大的姑娘显然没有真正意识到危险,她的肿瘤已经把右肝的壁撑得很薄,薄到透亮,稍有撞击或者剧烈运动,肝脏就可能破裂……
到了今年6月,肿瘤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虽然没有缩小,但已经不再增大,证明
肿瘤的活性被“硬控”住了。
手术的时机已到。
手术时间定在7月12日,蔡建强决定亲自主刀。
前一晚,他与团队骨干成员毕新宇教授从北京飞过来,经历了飞机晚点、改签,晚上9点才赶到医院。
团队劝他们:“先吃口饭吧。”
蔡建强摆摆手:“别了,病人等下要休息了,还是先去看看她,让她安心一点吧。”
这是一个
“巨创”的手术
。
肿瘤长得太大,已经从腹部顶到了胸腔里,这群肝胆外科医生不得不请来胸外科医生李哲助阵,一起开了个
“U”形的切口,就像翻盖手机一样,把小雅的右边腹部和胸部揭开。
肿瘤露出来了,嚯~就像饱满的花生仁一样,把“花生壳”挤得满满当当。
“以往做切肝手术时,我们会把肝翻过来,前后对比,看准了再下刀,但这次的肿瘤塞得太满,已经无法翻过来,只能凭借经验,顺着分界线,一点点把肿瘤和正常组织分开。”
——车旭医生
手术台下,麻醉科主任李泉也是如履薄冰。
神经内分泌肿瘤就像一个“激素泵”
,手术医生每次下刀、挤压,都会影响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像过山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