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线下交易,在线电商行业有其特殊性,从而导致价格错误引发的砍单纠纷也呈现其特殊性。
首先,电商行业价格错误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可以说现阶段无法避免。据调查,基本上80%的电商运营都曾遇到过类似问题,这是由于电商行业的特性决定的。
一是电商在线商品数和订单量巨大。
量越大,价格错误的发生概率也会水涨船高。以拼多多为例,据2023年6月数据,拼多多平台日均订单量超过7000万单。如果把头部的其他平台(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等)都算上,就是天量了。
二是线上价格动态调整频繁。
与线下相对稳定价格体系不同,线上商品价格调整频率很高,可能一天之内手动调整数次,再叠加上一些电商平台出台了调价工具,可以进行平台调价,比如拼多多的在线跟价系统,拼多多官方可以在设置的价格范围内自动改价,这无疑又增加了价格出错的概率。
三是电商平台的营销规则复杂多样,增加了运营的难度。
比如天猫双十一,就仿佛一场奥数比赛,各种满减、满折、行业券、品类券等等层出不穷,叠加上预售、定金等营销活动,甚至还有商家自己的营销活动,忙中出错在所难免。最后也跟电商运营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压力直接相关。据报道“现在运营的范畴越来越广,不仅这些活动上线我们要负责,店铺的主图、客服各种细节也都算在运营的工作内,淡季还好,旺季或者大促基本都是多线程长时间工作,不出错很难。”
其次,电商行业价格错误问题给商家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影响,有些案例资损高达百万、千万。比如“小天鹅东山专卖店”以进货价4~5折的价格出售洗衣机,"被薅羊毛"货值超7000万元货品,损失高达3000万;又比如“元气森林官方店”因运营设置错价格,将原价70多元12瓶的饮料,设置成最低1.3元即可购买,引发大量消费者下单,其中更有消费者一次下单上千瓶,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除了普通消费者外,“羊毛党”这个群体又放大了这个影响结果。如果发生在小微商家身上,其承受能力更差,关店、弃店、破产的报道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商家还会面临店铺运营指标下降、客户满意度降低等一系列间接影响和平台处罚。
最后,对于消费者也有直接影响,我们分析这个影响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与商家的损失相比,单个消费者的直接损失通常不大。一般来说单笔交易标的的金额不会太高,且现货充沛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其他商家处获得供给。
另一方面,如因为消费者直接损失不大而放任商家进行任意砍单,则会直接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甚至不排除部分“脑袋灵光”的商家会有诸如通过“故意设置低价—任意砍单—宣传营销”方式进行“博眼球”的恶意营销、或者通过“只售卖不交付”行为累积销量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比如嘉华食品旗舰店1元月饼事件,就引起部分消费者的质疑,“认为嘉华食品是在利用消费者刷销量”。
进一步设想,如果放任这种任意砍单行为从商品交易蔓延至服务、金融等领域,就会对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正当权益造成直接损害。而且砍单行为确有从商品销售向服务提供领域蔓延的趋势,如订了机票、酒店民宿后被商家单方面取消等情形。服务领域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商家因为价格错误可以随意砍单,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正当合法权益,尤其是间接损失有可能是较大的。
鉴此,需要对于因价格错误引发的砍单纠纷进行衡平、公证的处置,既要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那么,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