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宁夏各地抓住“清明”重要时间节点,围绕文明殡葬、文明祭扫主题,持续加强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推动文明节俭治丧、绿色低碳祭扫新风尚深入人心。
强化宣传引导 营造浓厚氛围
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和各地报、网、台、端、微等媒体平台集中发布倡议书、公益广告、村规民约等稿件,制作推出文明殡葬、普法宣传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推动形成舆论强势。自治区文明办在《宁夏日报》、宁夏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布“绿色祭扫 文明清明”倡议书,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焚香烧纸、抛撒祭品、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行为,积极践行文明低碳祭扫、绿色生态殡葬等理念,进一步弘扬文明、绿色、安全、和谐新风尚。银川市新媒体各平台发布《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2025年清明祭扫提示》,倡导市民错峰祭扫、文明祭祀。吴忠市及其所属县(市、区)“网、微、报、端”平台发布新闻稿件130多条、公益广告230多条、微视频14部,发送宣传短信140万条,持续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倡导文明祭扫 共筑文明新风
自治区文明办举办“文明祭祀新风尚 移风易俗树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开展“踏青远行·绿色骑行”、“民俗集市倡文明”便民宣传、清明主题皮影戏演出等系列活动,引导全区各地持续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开设“让跨越时空的思念不再有距离”“网上祭英烈”等“云祭祀”专栏,5.6万人通过线上献鲜花、点蜡烛、鞠躬寄语等方式,向革命先辈表达崇敬和怀念。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展“无烟陵园”“纸钱爆竹换鲜花”等活动,在墓区发放免费鲜花,引导群众以更环保、更安全的方式寄托哀思、祭奠先人,同时对销售“高仿人民币”冥币等行为进行排查整治,规范殡葬用品经营秩序。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各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未成年人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碑、红色景区景点,开展主题班队会、祭扫献花、师生演讲、集体宣誓、文艺汇演等活动,缅怀先烈先辈、激发爱国热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三十载行走思政路 新征程铸魂育新人”——全区大思政课系列活动,指导全区学校广泛开展祭英烈活动。固原市第二中学、弘文中学等学校的2300多名学生徒步往返108里山路,赴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用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缅怀先烈。银川市兴庆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沉浸式红色教育,组织1000余名中学生,徒步5公里前往烈士陵园、景岳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永宁县、灵武市、贺兰县组织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学生代表、驻地部队、退役军人、烈属代表,通过红色故事宣讲、敬献花篮、瞻仰纪念碑等方式开展“清明节祭英烈”系列活动。
4月3日,在任山河烈士陵园,学生向烈士墓碑鞠躬。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摄
弘扬传统文化 丰富节日内涵
各地深入挖掘清明节传统文化内涵,围绕慎终追远、缅怀先辈,传承家训、弘扬家风,感恩自然、珍视生命等主题,广泛开展经典诵读、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书画展示、红色电影展映、踏青郊游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铭记历史、学会感恩,不断增强热爱家庭、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情感。中卫市博物馆举行“清明寻春 手作寄思”主题文化体验活动,生动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开展趣味十足的诗词互动问答和“指尖清明”绘纸鸢体验活动,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同心县举办“家风故事”分享会6场次,覆盖家庭500余户,进一步弘扬传统家庭美德。
开展志愿服务 强化实践养成
各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宣传教育服务群众作用,围绕“文明清明”“绿色清明”“平安清明”等主题,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孝老爱亲传美德 厚养薄葬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 共建文明乡风”为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同步联动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邀请“中国好人”张金芳家庭、孝老爱亲“谢家四姐妹”代表等典型开展交流分享,引导群众践行厚养薄葬理念。盐池县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上春山’”少儿书画作品展征集活动,紧扣文明祭祀、民俗活动、自然风光等主题征集稿件40余份,在广大青少年中厚植文明基因。隆德县举办“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仪程官宣讲大赛”,将党的理论政策与非遗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仪程官”宣讲词中融入厚养薄葬、孝老爱亲、文明节俭等传统美德,录制“‘仪程官讲学习’——移风易俗倡文明”短视频,推动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