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中国超2亿人单身:这届年轻人找对象,为何特别难?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1-04-20 20: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前几天,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 公布了一个数字, 眼下,我国已经有超2亿人单身,他们一人住、一人吃、一人游,单身人数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不需要伴侣和家庭的陪伴,单身人士更乐于花时间和金钱享受自我。

当然,潇洒、自由,只是单身生活的一个侧面。

和“超2亿人单身”一起登上热搜的,还有另一条提问: 我问我妈“不结婚可以吗?

妈妈说: “如果外面烟火气十足,街坊邻居饭香四溢,街上一家人手拉手逛街,你能忍住不哭就行。”



有自由就会有孤独,有温馨就会有牵绊,单身或者结婚,都有它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怕的是,想要甜甜的爱情、温馨的家,却苦于打不开社交圈、遇不到爱情,成了“被动单身”。

圈子小、不想社交,与其冒险交朋友、谈恋爱,不如宅在家里追剧。



之前《脱口秀大会》节目中,王勉一首自创的《职场社恐之歌》,引发了无数年轻人的共鸣。

歌词讲的是同事之间不想社交,想尽办法避免碰面的场景:

一进电梯,就端起没有信号的手机,假装看不见同梯的同事;


和同事搭同一趟地铁,谎称自己到站、提前下车,然后等下一班;


在洗手间听到同事打电话,一直躲在里面直到对方打完电话再出来……


满屏的评论说: 真实得就像是在说自己。

“社交恐惧”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很多人正被这种恐惧感深深支配着。

“群聊里有红包,第一个点进去拿的绝对不会是我”;


在陌生环境,浑身不自在,一刻也放松不下来;


交流中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怕被反驳、嘲笑;


集体活动能不去就不去,实在推辞不了就当“透明人”……



看过一个网友吐槽,她说自己30岁了,依旧不会交朋友。

性格内敛,不善言辞。 与人在一起始终有种打不破的疏离感。

工作中,不知道和谁交友,自己一个人吃午饭,一个人上下班。 部门开会、聚餐,也不知道和谁坐一起,和谁讨论。

心情压抑,工作也没动力,换了好几家公司,还是如此,感觉生活也越来越没意思。

人的天性都是渴望被喜欢、被认可、被关怀的。

然而社交匮乏的人,精神世界难以得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 而很多被边缘化的人,慢慢地也会被生活淘汰。

与人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社会能力,而成年人的社交恐惧,往往来自童年没有社交。



这一代年轻人,经历了城市化等一系列社会生活场景的变化。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的项飙,曾指出一种现象: “附近”的消失。

从前,人们居住在一个村子、一个工厂大院、一个职工宿舍,于是很容易在“附近”构建爱的关系。

而今天网络的发达和便利,使得人们对“附近”的需求越来越少,友邻之间几乎零交流,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疏离,信任更是稀缺。

项飙说在他们年轻时,图书馆、咖啡厅、甚至公交车上,如果遇到有好感的异性,尽可以大大方方地认识、交流,而今天的年轻人则需要通过介绍、相亲、交友平台这种形式来恋爱。

“我们好像丧失了这种自信,不再觉得能够构造出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

韩剧《请回答1988》,居住在双门洞的五户平凡人家,就把人带回了那个有“附近”的关系里。

第一集开篇,一条胡同里的孩子聚在一起看电影、吃零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妈妈们准备好饭菜,也都会留一份饭菜,给邻居送去。

孩子就是那个穿梭在胡同里送菜的人,这样一来,不但每家人桌上都多了一道菜,还沟通了各家的感情。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喜欢分享、享受社交,也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


儿童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 “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 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

合得来 ,不是表面上和谁都能打成一片,而是一种建立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乎育儿话题的评论中,很多父母因为无法处理孩子的交往问题,受到许多困扰:

孩子喜欢抢别人的玩具,也不愿意分享,怎么办?


自己本身话就少,女儿上幼儿园了,不合群,总是自己玩,怕她以后会被排挤;


孩子抱怨幼儿园里没有人愿意和他玩,该怎么帮他?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成绩再好,缺乏社会能力,到了社会上也寸步难行。

什么是“社会能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默娜·舒尔认为,社会能力,就是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舒尔博士提出了 “ICPS法” ,也就是中文“我能解决问题法”,包含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我能解决问题法”,是通过对话、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孩子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它包括 4 个步骤:

问题是什么? 学会找到问题的核心,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感受如何? 明确自己的感受,也学会感知和分辨对方的情绪。


怎么办? 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一起梳理事情的发展过程,提出结局方案。


考虑后果。 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这个过程 不只是对孩子有用,对成年人解决问题同样有指导意义。

它告诉我们,在遇到人际问题时,如何让思考该做什么、怎样判断一个想法好不好、学会分辨自己和别人的感受。

作者提出: “能够以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思考的人,比起那些不能这样思考的人来说,更容易取得成功,并且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是一 本荣获4项美国国家级大奖的经典之作 ,点击图片,领取 十点听书会员免费体验卡 ,即可收听 精讲 ,提升成年人和孩子都能受益的社会能力。

点击图片,收听精讲


现代生活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的可能,可以独自在大城市打拼,也可以小地方过稳定的日子; 可以选择一个人生活,也可以结婚生子。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强大的社会能力,都能让他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更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1000本精选好书

职场、婚姻、亲子……

财商、情商、逆商……

免费体验!

点击图片, 即可领取!

作者 | 太阳 ,平常心,读世间事。

主播 | 简宁,声音控,jianning20171114。

图片 | 视觉中国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