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商银行微讯
欢迎关注浙商银行微讯!知晓新出炉的优惠活动,掌握特色金融产品,获取具有价值的动态资讯!全国统一服务电话9552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告别繁琐操作!Linux ... ·  20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官宣:这所高校禁用 DeepSeek ·  20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成为 Linux ... ·  昨天  
Linux爱好者  ·  AI 正在培养一代 “文盲程序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商银行微讯

30多年前,一车稻谷、我的学费和粮站多给的90元 | 扬家风 促行风

浙商银行微讯  · 公众号  ·  · 2024-05-29 23:56

正文

▲父亲生前的农具,变成了女儿最喜欢的“玩具”。

“粮站会查到我们吗?”
“不怕,我们死也不认,她也没有证据。”
“可是,粮站那个同志要赔的。”
“哎…管她呢,她是工人,工资高着呢。


深夜隔壁房间,父母还在为粮站多给的90元争论,雷声雨声越来越大,我的眼皮也重了起来……


本期家风主人公简介


王洪友,2012年加入浙商银行衢州分行,现任衢州分行小企业与个银评审部副总经理,历年曾获衢州分行服务支撑奖、杭州分行优秀员工等。





扬家风  促行风

1972年的初春,我降生在浙西的一个小村庄,爸妈告诉我,祖上十八代都是地道的农民。用现在的话说,我是一个正宗的“农N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留下全家福之类的照片,因为那时,家里根本没有条件拍照。


▲父亲患病后,我与姐姐首次陪他游西湖,这也是唯一一张关于父亲的生活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单调而简单,父亲每日天没亮就出门劳作,母亲在家洗洗刷刷,为一家人一日三餐而忙碌。父亲有副好身板,吃苦耐劳,是村里有名的好把式。但每日的辛劳只能换回一家人勉强吃饱,全家日子拮据。


每学期开学前,我们姐弟俩的学费都让父母发愁,经常要找亲戚们借点才能勉强凑起来。


看着别的同学买这买那,我儿时也难免羡慕,母亲怕我难受,想了不少“哄”我的招:


比如读小学时,我最羡慕同学买油条当早饭,馋得很。一次我叫母亲给我买两根油条垫下肚子,母亲却说:“空腹读书记得最牢了,知识能记在心底”。高一那年,我叫母亲给我一块钱,买书看。母亲问,学校里没有发书吗,我说发了。母亲又问我,那学校里的书都读好了吗,都背下来了吗?我无言以对,只能转身“背书”去了。之后准备高考,因为我没有别的同学例如“状元宝典”之类的教辅书,只能死啃书本,后来真的几乎将历史、地理等教科书全部背下来了,高考也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在想来都是因为母亲“教导有方”啊。




扬家风  促行风

那是8月下旬一个闷热的下午,父亲和我去4里路开外的粮站卖粮,我在前面拉,父亲在后面推,一路上气喘吁吁,但是我们心里都挺高兴的,因为这车上推的是我和姐姐的学费。父亲告诉我,这一车五六百斤的稻谷可以卖100多元,除去欠农资店里农药化肥的钱,还能有二三十元的结余,“再去亲戚家里借点,你和姐姐学费就不愁了”。到了粮站,售粮的队伍不短,验谷、称重、进仓、开票、结算,最终领钱。轮到我们时,乌云笼罩、天色渐晚,父亲匆匆从出纳手中接过一叠钞票便和我一路小跑回家了——我和父亲轮流推着独轮车迎风奔跑,我们都是追风的少年。


回家后,雷雨如约而至。母亲已烧好了晚饭,简单几个素菜,但是我们吃得很香——饿的!吃好后我便去房间看书了,劳累了一天,迷迷糊糊的,只想早点睡觉。在我睡意朦眬之际,隔壁房间断断续续传来父母亲的对话。





“好像确实多了九十元。”

“应该是将120元看成210元了吧。”

“真好,孩子们的学费就不要借了。”

“粮站会查到我们吗?”

“不怕,我们死也不认,她也没有证据。”

“可是,粮站那个同志要赔了吧。”

“哎……管她呢,她是工人,工资高着呢。”

“话不能这么说,你姐夫不是磷肥厂工人吗,收入也不高啊。”

“那么明天还给她?”

“那孩子学费怎么办?要不,去你姐家借点。”

“不去,她家三个孩子,也困难。”

“姐夫是工人,每月都有几十元工资,比我们家要好一点。”

“我不去,要借你自己去!”


雷声和雨声越来越大,父母的对话渐渐消散在雷雨声中,我的眼皮也重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父母依然早早地起床,父亲下地干活,母亲烧早饭,如同往常,青辣椒炒咸菜就着稀饭。吃好早饭,父亲吩咐我好好学习,他到粮站去下,说昨天可能有个笠帽落在那儿了。经过一夜的“斗争”,父亲还是将钱还了去。过了几分钟,母亲也到隔壁村的大姨娘家去了,说去看看外公,其实是为了我和姐姐的学费……


几天后,我到镇里念高中,交了学费,抱着一大堆书奔向寝室——人生第一次住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心里忐忑又兴奋。





扬家风  促行风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我幸运地考取了浙江银行学校,并如愿地被分配到龙游县工行。领到首月工资,父母明显比我更兴奋,几百元的高工资在当时可不常有。我在工行的第一个岗位是出纳,经常每天要清点几百万元的现金,在银行里算是体力活,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累,因为这比我在老家干农活轻松太多了。父母也经常开导我,在单位里一定要勤快,要多干活,有活干是福,“年轻人力气用掉睡一觉就回来的”。父亲还经常告诫我,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的任务是把田种好,我的职责是要把工作做好。他是村里的种田能力,我也要努力成为单位的工作能手。


▲我(中)参与衢州分行组织的员工志愿献血活动


2012年,我有幸入职浙商银行,在龙游支行任风险监控主管,这个并不“高级”的领导岗位,在父母眼中却是个“大官”。每个周末回老家,父母生怕我行差将错,总是千叮万嘱:“你天天与钱打交道,不能把钱看得太重,不该拿的钱绝不能拿,要清清白白做人。现在党的政策好,农业税都不用交了,我们在家种田,能养活自己,你放心”。我每次回去给家里买点生活必需品,偶尔也给父母买些糕点、烟酒回去,他们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高兴。


可惜父亲的好日子没有过几年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患重病期间,我白天上班,晚上赶回去陪护。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天,我请了假,但是第二天父亲就把我赶回去了:“我身体还好的,有你妈你姐陪着,够了。你工作忙,工作为重,明天必须回去上班”。


我的妻女陪母亲在龙游天池景区游玩


日月如梭,转眼间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年了。

这十年,我主要从事授信审查工作。期间,偶尔 有客户邀请我吃饭以示“联络感情”,我都婉拒了,始终记得从小父母亲告诉我的那句老话,粗茶淡饭最养人!

2020年,我时任衢州分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兼风险经理一职,有位客户申请80万元贷款,由我审查,贷款发放后,客户为表谢意,专程给我邮寄了一本书,里面夹带着2000元的购物卡。我马上 打电话给客户,客户却说送出去的东西,没有收回的道理。我不假思索,立即上交给分行负责合规工作的同事,当时那位同事还将此事登记在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