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买书狂魔。
基本上我每次买书就没有少于10本的。
所以每年基本上我都会买300-500本书。
家里虽然有个8米长的书架,但还是完全不够放,经常还得边买边送,腾地方。
今天晚上,我要开一场直播,从我几千本书中精选了10本,推荐给大家:
-
有的书你可能根本没有听过,但在豆瓣上却有9分以上的评分
-
有的书可能读过的人很少,但是我认为其实被严重低估了
-
有的书是写的极其有趣,一词一句,都有着让人向往的烟火气
-
还有的曾经改变了我的价值观
到底是哪10本呢?
今天晚上19:30,一一为你解读,欢迎大家预约直播。
由于买书多、读书量大,
经常也会有小伙伴提到一些问题。
-
那么多书,你是怎么选出来?
-
读那么多书,你能记住吗?
-
看你说书架不够用,为什么不买电子书?
-
……
我就先简单
回答几个问题,其余在直播间再展开说。
你是如何选书的?
关于如何找到好书,当然是有很多技巧的。
以大家最熟悉的豆瓣为例,先分享几个小技巧。
豆辩的书籍评价系统可以看到一本书的豆瓣评分、内容简介、作者简介以及豆瓣书评等,可以较为客观地呈现一本书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评价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评分可以清晰直观地提供参考:
-
7.5分以上——值得一看
-
8分以上——属于好书
-
8.5分以上——品质很高
不过,在评价人数少的情况下,豆瓣评分也不一定准确。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快速找到豆瓣高分书呢?
试试搜「
标签
」。
标签下的书,很多都是高分且评价人数较多的,而且在网站右侧,可以直接搜索。
你可能要问:
搜索标签和直接搜索关键词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例子,以「高效学习」为关键词分别在豆瓣读书里直接搜索与在标签里搜索:
瞧,对比搜索的结果来看,是不是并不一样?
再试试「
豆列
」。
找个你认可的人,看看他都看过什么书。
豆瓣上有很多作者和读书达人,头像有认证标识。
直接点开作者创建的豆列,经常就有很多推荐书单。
是不是一下发现了很多宝藏?
还可以试试顺藤摸瓜。
也就是找个你喜欢的作者,然后从他的书里挖他喜欢提到的人或书。
好作者被读者们推拥,更好的作者被好作者推拥,好比论文引用率一样。
所以找到一个好作者,可以顺藤摸瓜揪出一大串来,眼光普遍低不到哪去。
比如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讲到碎片阅读时,某一段落提到了一本书,叫《朱光潜谈读书》。
去豆瓣上一搜,发现书的评分果然很高。
这样一路顺藤摸瓜,你就能不断挖掘出这个领域的好书。接下来你要担心的不是找不到好书,而是这么多好书,你怎么安排时间去看。
如果你怕太偏门晦涩,那就按着自己喜欢的作者书里去翻,找他喜欢的作者,一定有大收获。
比如,你喜欢王小波,那他喜欢的卡尔维诺和莫迪阿诺,一定合你口味;你喜欢汪曾祺,那他推崇的林斤澜、他师父沈从文,一定让你爱不释手。
当然,如果有条件,直接去
逛书店。
在书店中直接可以翻开书,感受书的质量,
经常还会不经意间邂逅很多意外惊喜
的书。
看那么多书,你记得住吗?
因为知道我买书很多,就会有人问:
你买那么多书,真的能读完吗?
即便真的读完了,能记得住吗?
其实,在我看来,不用过于纠结「
怎么才能读完、全记住
」,没有必要。
比方说读一本小说,主要情节都看到了,一些章节快速翻过,算不算读过?
比方说读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知道的,只有一小部分内容不知道,我就只看这小部分内容,算不算读过?
比如说快速翻阅一本书,将书中的主要观点都记住,下次要用马上就能翻到具体章节细查,算不算读过?
在我看来,这都算读过。
读书的那一刻不一定马上能读懂、读透、会用,但读过了,哪怕留个一知半解,都会像滚雪球般,随着各种经历,让它越滚越大。
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给答案的。
比如我感觉我现在很多让团队拍手称奇的策划方案,很多可以从曾读过的那些书中找到影子;
面对各种策划、写作,其实用来用去也就曾经在书中学到的那么几个经典的框架;
赶上一场知识付费的浪潮,纵然涌现了各种概念:
赋能,降维,超级IP,但又觉得曾经多少年前就知道,只不过没有用一个
概念
词汇来这样描述……而当时读的时候,我并没有这些感受,更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会有这样的感受。
正如那段网上那段关于「阅读的意义」所说: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阅读对你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所以有时候读书不能功利到当下就生效,要放在更长远的时间段中去看。
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说过一段话:
读一本书,其实不用把每一页都仔细看完。
和投资、做企业一样,平均分配精力是很蠢的。知道了这本书讲了什么东西,包括核心论点和分论点、论证逻辑和思考框架、论据……在以后要用到这本书里面的信息的时候,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出来使用。
今天是一个信息洪流的世界,阅读已经不仅仅是读书,包括读一切资讯资料,这样的话,成人阅读的关键能力是:如何从大量内容中抓到自己需要的关键信息,并解决自己想面临的各种问题。
所以今天的世界必须广泛了解各种信息并加以联系思考。原因很简单,古代是一个变化很慢的社会,今天是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如果你对资讯掌握不及时,很可能错过很多机会。从前慢,如今快,时代变了,读书的要求也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