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QYer,
见字如面。
2004年的2月1日,在结束了一上午的期末考试之后,我战战兢兢地按下回车键,一个叫“
穷游欧洲(go2eu.com)
”的网站第一次对这个世界说了声:“Hello!”
在此后的四年间,这个没有一名全职员工的旅行网站,从我在德国汉堡10平米的学生宿舍,逐渐成为了几百万欧洲留学生的“精神家园”。
今天,2019年2月1日,整整15个年头过去了。
我绝对无法想象,我们今天不但能帮助上亿旅行者“
用自己的视角去体验整个世界
”,“
穷游
”这个当初被窝里生硬地造出来的词,也能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成为一种大家喜爱并推崇的“生活方式”
。
我同样无法想象,当初一个留学生无心插柳的爱好,能在今天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一个这么独特的存在。
穷游的公司化运作,从经济危机最猛烈的2008年开始,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创业经历的学生来说,特别不易。
但我想说,这15年来的每一天,我都无比享受这段奇妙又充满惊喜的旅程。
- 1 -
享受慢公司
很多人都说穷游是慢公司,甚至是“佛系公司” 。
我们默默听着,不去反驳。
慢公司其实代表了一种“
不透支未来,不追求短期利益
”的价值主张。
这种价值主张,在这十年来的中国互联网创业热潮中,确实有点格格不入。
“慢
”
当然不是绝对追求的目标,
其实
创业的路上,最难的就是找准属于自己的节奏,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
- 2 -
享受倔公司
无数的人说,穷游是不是应该改一个名字了?
我们坚决不改。
因为我们相信,真正的穷游儿,一定会无比自豪这个称谓。
很多人建议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就应该996。
我们不但不听,反而
给员工额外的旅行假
。
因为我们坚信,穷游优秀的团队,比的是热忱、方法和效率。而不需要比拼工作时长和负荷。让最优秀的人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相反只会降低效率,减少灵感和产出,且无法持久,愚蠢至极。
如果一家公司的所谓“成功”,需要靠压榨员工,需要靠“除了你的员工骂你,员工的全家都在骂你” 来换取的话,这样的“成功”,我宁愿不要。
- 3 -
享受小公司
穷游的前四年只有一个人,前七年也只有四个人。
到今天,我仍然非常庆幸自己可以在绝大多数的新员工入职之前,亲口告诉他们穷游的愿景和文化,并亲口问出:“穷游可以怎么帮你实现你对自己的规划和目标?”
讲真,我一丁点都不羡慕那些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员工的公司。
相反,
小公司的敏捷和效率,对核心文化的坚守,让我着迷
。
能叫出公司每一个人的名字,甚至昵称,是我暗自给自己定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逼着自己一定要招到最棒,最高效的员工。
- 4 -
享受“员工即用户、用户即员工”
不可否认,我的运气着实不错。
穷游赶上了中国互联网创业最佳的十年,也赶上了中国的出境游,尤其是出境自助游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穷游和我最大的幸运,就是能有一帮特别优秀的团队,他们全部来自我们的用户。
这也是15年来,每一天让我打鸡血的巨大动力。
特别感恩的是,无数的穷游的用户,他们其实也是我们的“员工”。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帮助我们改进产品、在用自己的口碑宣传帮我们做新用户获取,在社区内无私帮助其他用户解决问题,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