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地位,曾经低于周恩来,后来成为周恩来的领导。按照常理,周恩来应该对毛泽东不服气才对。但是,周恩来在从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性之后,就义无反顾支持和辅佐毛泽东,并成为毛泽东终生最伟大的助手。毛泽东用科学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周恩来在毛泽东领导下,以务实精神使理想变为现实,有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结合,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据金冲及说:中国共产党内,虽然没有“毛周”这样并称的提法,但两人间的关系正是这样。毛泽东当然起着主导作用。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而正如陈云所说,毛泽东最离不开的人是周恩来,这也是事实。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周恩来曾三次“让贤”,主动请毛泽东出山,挽救革命,而丝毫不顾个人得失。尤为可贵的是,周恩来的谦让不是消极的闪避和撂挑子远走,而是一种积极的协助与扶持。这是非常值得每个领导干部学习的。
1931 年年初,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在上海主持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周恩来因受王明排挤,被贬到苏区中央局担任书记。周恩来于1931 年底到达苏区首都瑞金,毫无顾忌地首先去看望刚刚受到“高强度”批判的毛泽东。长征途中,周恩来三次在三个层次、三个会议上将毛泽东推上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前两次是为遵义会议作准备的,遵义会议是这两次会议的必然结果,都是出于周恩来的苦心。1934 年12 月12 日在湘桂边的通道县召开了一次“飞行集会”一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周恩来在通道会议上使红军避免了与五六倍于我之敌作战,从而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
遵义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同意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而以毛为首。周恩来喜不自胜地对毛泽东说:“这就好了,今后会要打更多的胜仗了!”毛泽东看到周恩来的神情这样兴奋,心中甚为感动。因为新的三人团的成立,意味着周恩来和毛泽东的地位颠倒过来了,毛不再是“恩来同志的军事上的帮助者”,而成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了。周恩来对此不仅没有丝毫的不快,反而非常高兴,再一次把毛泽东深深地打动了。他觉得自己的这位战友、这位同志,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他身上有一种像纯玉一般、像水晶一般晶莹的品质。
周恩来一而再、再而三地维护毛泽东、推举毛泽东,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对毛泽东的支持和谦让,在使毛泽东在革命征途中得以跨越一个个坎坷崎岖,成为全党、全军,后来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使他得以施展其雄才大略上,无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