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不管是微博微信,还是电视新闻,总逃不过一个词:
香港
。对于香港每个人的印象不一样,对它代表的含义不一样,接触它的点也不一样。对小编来说,对香港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
港剧和港影
。
五光十色的职场剧,个性鲜明的刑侦剧,情节经典的武侠剧,当然还有最耀眼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香港电影
。应该没有人会说不出一两部有名的香港电影吧,比如《甜蜜蜜》,比如《倩女幽魂》,比如《重庆森林》,也比如《花样年华》。也不会有人叫不出一两位电影人的大名,例如张国荣、梁朝伟和张曼玉。
香港在地理上算不得一座孤岛,但它在很大的精神概念上可以称得上是
一座庸碌迷茫又无所适从的城市
。
这里的人和这里的爱情,都极像一片深海鱼骨——徒遭餮食,犹韧骨有余味。
就在前不久小编重新看了一次
《春光乍泄》
。提起这部获奖无数的爱情电影,随便翻翻豆瓣,几乎满眼都是四星和五星好评。
1997年《春光乍泄》上映,何宝荣一句“
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几乎成了当时LGBTQ群体内的时髦通用语。
似乎大家都爱用它来挥洒失望、悔恨、悲哀、追悔莫及等等情绪,然而并不是所有被献上这句“追悔圣经”的爱人们都像黎耀辉一样可以次次选择回头,
爱情到底还是有保质期的凤梨罐头,必要时还是得丢掉。
为了从头来过,何宝荣和黎耀辉前往距离香港最遥远的阿根廷看瀑布,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迷了路。
从他们的争吵中,接下来的故事开始脱离他们预想的轨道:
何宝荣像个小孩子一样任性自私,不想回香港,对他来说爱是索取和束缚,
他渴望无限止的包容和宠爱。
而黎耀辉则是成人世界里完美的样品。他沉默,忍耐,疏离,安静,
对若即若离的爱却总是不忍拒绝和摇摆犹豫。
于是这段古典式流浪爱情最终在相互猜忌和欺骗中惨淡收尾。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而不得的电影,小编却认为这是
一部注定别离的电影
。并非说的是“舍不得分开”,更像是说“
怎样的离别才能榨干一个人最后的怀念
”。
黎耀辉爱着何宝荣,所以他选择一直照顾着何宝荣。带他去看病,深夜跑去给他买烟,自己生病还给他做饭,给他清洗身体,愿意把床让给他睡,自己缩在沙发上裹着毯子委屈。出了门还要拼命工作去赚钱,因为他明白回到家就可以见到何宝荣。
因为这样一个无限付出的黎耀辉,所以有了一个“贪得无厌”的何宝荣。
黎耀辉是他的避难所,是他的守护神。神不是凡人,他是没有心的,神不会难过,不会失望,不会心碎和不回头。
所以何宝荣才可以那么无所顾忌的一次次伤害黎耀辉。
他以为黎耀辉不会离开。
故事最后,何宝荣在外玩累了回到黎耀辉的住处,静静等待黎耀辉回到家中哄自己,却空落了一室清静。
他抱着黎耀辉常盖着的毯子,也许毯子上还有黎耀辉的余温。他真正痛哭得像个孩子。
曾一度以为电影《春光乍泄》的英译「
Happy Together
」过于怨毒,这场惨败的爱情哪里来的一起快乐,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是赢家。
过了很多年小编重新看起这部电影,似乎开始懂得了这两个男人之间的爱。
黎耀辉一如既往的是小编痴迷的致命美好的那一种人,但小编对何宝荣的喜爱更是与日俱增。
何宝荣向一个自己深爱的男人,展露了自己所有的天性:骄矜,天真,放荡,嫉恨,冷漠,决绝,他注定是黎耀辉生命里最移不开眼的那一抹红。
他明明爱得极深,他明明比他爱自己更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