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
宣扬个人至上、 财产至上、 法治至上、 市场至上之理念,传播经济学及伦理学观念,用正确观念战胜愚昧、弱智和邪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

韩国房价飞涨背后的推手

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  · 公众号  ·  · 2020-08-27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時強弱在於力 千秋勝負在於理

因为宏观调控,所以房价飞涨

© 张是之 /文


失效的原因就在于,文在寅眼睛里只有房价却没有代价,脑袋里只有对价格的管制思维却没有对产权的保护意识!




如题,我说的是韩国。
央视财经报道,近期韩国政府频发房产新政,政策高压之下房价却依然飞涨,引发民众恐慌性购房潮。韩国首尔市内一处预售110套房的高层住宅,就吸引了37400多人前来预购,竞争比例高达340:1,刷新了首尔市楼盘预售史上最高纪录。


而根据韩国国土交通部的数据显示,7月韩国房产交易量达14.1万套,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10%。近3年来,韩国累计颁布了二十多项房产新政,然而在政策高压下,首尔房价却大幅上涨了52%。
这轮上涨之后,首尔核心区的房价也达到了10万元人民币一平米,基本和我们的一线城市相当。
首尔的房价为什么短期内大幅上涨?简单来说,那就是求仁得仁,文在寅政府主导了整个上涨过程,虽然这未必是他想看到的局面,但结果就是如此。
2017年,由于朴槿惠遭弹劾罢免,韩国总统选举由原定的当年12月提前至5月9日举行。5月10日,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并宣誓就职。
文在寅的执政理念,简单说,就是一手提高最低薪资水平,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一手推进反腐败改革,同时增加了很多以公共部门为主的就业岗位。
这几招才开始在韩国很受欢迎,但很快就被现实“打脸”。
文在寅为了控制房价,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上任之初制定“6.19房产新政”,上个月又新出台“6.17房产新政”。
现实是,自他上任以来,韩国的房价逐年攀升,民众逐渐感觉不堪重负。新政频出,却始终遏制不住房价上涨的势头。
以首尔为例,首尔住宅的中位数价格只有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3.1万元),三年时间暴涨50%以上,达到9.2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44.3万元)。
而据韩国《2019年国税统计年报》显示,韩国劳动者2018年平均年薪约为36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1.5万元),韩国的年轻人如今要不吃不喝25年才能在首尔买一套房子。


文在寅上台之初信心满满,谈到房价还开玩笑:“要是能控制住房价上升,我请大家吃比萨”。到如今却只能表示“遏制投机炒房行为是国民的共同心声”,“需要对拥有多套房产的投机性房产持有者施加更多压力。”
那么,他是如何对韩国“炒房者”施加压力呢?
去年12月16日,韩国政府制定“12·16房产新政”,推出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规定包括首尔多个地区,以及部分周边过热区域内,购买市价超过1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0万元)以上的房产时,禁止进行住房担保贷款。
也就是说,在这些地区购买人民币870万元以上的房产时,必须要全款购买。另外韩国政府还下调了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2万元)以上房产的可贷款额度,并再度上调多套住房持有者的房产税税率等。
这个新规前一天公布,第二天就正式实施,丝毫没有留给市场反应的余地。而且为了避免套取贷款,故意将交易价格压到15亿韩元以下,价格以政府相关审核机构评定的市价为准,而不是以交易价格为准。
“12.16新规”被韩国舆论称为房产调控政策中力度最强的一次。但是 12月 17 日新规实施当天,首尔江南区等地高价住宅价格就出现暴涨,平均涨幅20%-30%。
今年 6 月 17 日,韩国政府再度颁布新规,被称为“6·17房地产新政”,提出扩大划定投机过热区域的范围,并强化实际居住等条件限制。
其中最严厉的措施之一便是对拆迁重建房认购资格的规定,新增了以往没有的认购条件。根据规定,房东在拟拆迁小区实际居住年限超过2年,才能获得入住新建公寓的资格。
而计划拆迁的小区大多是建筑年龄超过30年的老旧小区,很多人投资这一小区就是冲着拆迁去的,很少有人会真正居住。此外,来自地方城市的外地投资者也喜欢投资计划拆迁的小区。
而根据这一新政,很多投资者将无法获得拆迁房的资格,只能本人搬回来居住一段时间。然而,那些已经把名下住宅登记为“义务租赁”房屋的房东却无法搬回来住。因为根据协议规定,如果房东违反协议,在义务租赁期间本人搬回房屋居住,需要缴纳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罚款。
所谓“义务租赁”,是指租户向房东交付一定金额的押金,一般为房屋价格的30%到50%,也可与房东协商,以此获得一定时间的房屋免费使用权,而期满还房时,房东需全额退还押金。
然而,上述举措的实施却导致押金迅速攀升、房价暴涨,而且一房难求,民众贷款变得愈加困难,引起三、四十岁群体的极大抗议。


与此同时摁下葫芦浮起瓢,那些未被列入限制区域的京畿道金浦、坡州等地公寓价格出现暴涨。
文在寅在 7 月2日听取国土交通部部长金贤美关于房产新政的紧急汇报时表示,政府必须拿出稳定房价的决心,“如果需要进一步完善房产政策,不要犹豫,随时制定补充对策。”
不知道文在寅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上台以来所有企图抑制房价的措施都失效了。
失效的原因就在于,他眼睛里只有房价却没有代价,脑袋里只有对价格的管制思维却没有对产权的保护意识。
经济学的逻辑很简单,保护私有产权,让价格机制在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人们自行决定的价格会引导资源流动到最急需的地方,土地和房产在经济上并没有特殊性。
文在寅管制的逻辑也很简单,他总想管住价格,却不曾想到,看得见的价格看上去暂时摁住了,看不见的代价却必然上升,而且最终很快还会反映到价格上来。
拥有三星、现代、LG 这样知名企业的韩国,在经济上不可能一无是处。造房子在技术难度上,也并不比制造电子产品和汽车的难度更大。
手机和汽车也有特别贵的,人们却不会因此而抱怨,原因就在于这些市场的管制相对较少,而对房子的管制却从未停止。
文在寅对房地产的这些举措,每一招都在增加购房的难度,却没有实际上通过市场增加供给量。
而民众也很清楚,政策越叠越多,越叠越复杂,越往后买房难度越大,所以晚买不如早买,恐慌性购房实质上就是文在寅的政策导致的。
因为宏观调控,所以房价飞涨,韩国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点击 阅读原文
探索经济学奥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